(10份试卷合集)湖北省武汉青山区七校联考2019年语文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10份试卷合集)湖北省武汉青山区七校联考2019年语文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5c092e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6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非常注重整体关联。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任何一个部分, ① ,更不能用它来说明整体的问题。只有把部分放到整体里面去,才 能正确认识它,部分在整体里面的任何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体,同样地, ② 。同时,中国的思维方式也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强调此离不开彼,彼离不开此,强调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强调此会转变为彼,彼会转变为此,总之, ③ 。 21.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低头族”下定义,不超过40字。(6分)

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餐桌上、排队时、会议及课堂间隙……总有很多人低着头玩手机。他们的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他们总想通过这种方式,把空闲的时间填满。他们对身边的外部世界漠不关心——这就是所谓的“低头族”。 “低头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今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新旧事物不断更新的时代,而且更新速度在不断加快。下面是一次同学聚会上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一是黑白相片,二是彩色胶卷,三是数码技术。请从中选择一两个事物来表达你自己的看法,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选择的事物之间要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 A项,曲解文意,且因果颠倒。原文说“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不是选项A所表述的“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且原文说“通过人人参与……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选项A表述的是“……从而实现公平竞争”,是典型的以因为果;B项,“且价格最优惠的车辆”无中生有;D项,“不仅是……而且是”不当,原文是说“不再是……而是”。

2、A【解析】 对论据的使用理解错误。首先,文章举Zipcar租车公司和淘宝为例,并不能有效论证出“分享经济不分国界”的观点;其次,文章亦无论证“分享经济不分国界”的用意。

3、D【解析】 以偏概全的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分工是在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但D选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忽略了这一限定。且在原文中,“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也带来了过剩;……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至少说明,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分工已不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4、A【解析】 “总领全篇”“奠定了雄壮的基调”错。文章第一段介绍了天路的位置,铁路桥的数量、长度,重点描写了列车通过铁路桥的声响,没有总领全篇;“雄壮的基调”只限于第一段,而非全文。 5、答:①本段写景用诗意的笔墨描绘了一幅自然与桥优美的画面。②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③侧面表现了桥隧工人保护环境的意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6、答:①交通之桥,沟通不同地域。②和谐之桥,沟通了人与大自然。③心灵之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7、(3分)C(A项,于文无据。“参与国仅限古代陆路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沿线国家”,文中无此说;B项,表述绝对化。“并将起到类似‘宪法’作用”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很可能将起到类似‘宪法’的作用”;D项,扩大范围。“最高规格的主题论坛”,应该是“最高规格的官方主题论坛”。 ) 8、(5分)A C(B项,“新闻的倾向性与新闻的客观性彼此并不互相影响”说法有误,应是新闻的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闻的客观性,而新闻的倾向性又受到新闻的客观性的制约;D项,“从中国提出的‘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内涵来看”说法有误,应该是从其外延来看;E项,“削弱了新闻的时效性”说法有误,应该是拓展了新闻的广度和深度。) (答对一项给3分。) 9、(4分) 【示例】

(第一问)我认为主要问题是破除域外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顾虑。

(第二问)只有让还未参与到相关合作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破除顾虑、抛却偏见,才能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响应中国倡议,接纳中国方案,共享合作红利。

(第三问)扩大参与国之间合作交流的领域,通过对彼此历史、文化的了解,加深认识,增进信任;让现有参与国体会到加强合作的实际获得感;让更多国家认同中国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参与“一带一路”合作。

(答出第一问给1分:答出后两问各给1.5分。)

10、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需根据文意和语境进行判断。如第三句,“本官”应是“起复”的宾语,不宜断开,可排除A、C两项;再如第九句,“为我”修饰的对象应是“卒辅道之”,故排除B项。答案选D。

11、A【解析】“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是谥号,而非庙号。 12、C【解析】“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表述有误,原文“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意思是唐太宗希望于志宁好好教导太子,同时向他许诺官职赏赐是可以不按常规次序而破格获得的。 13、翻译:

⑴太宗曾经设宴款待亲近的朝臣,问:“于志宁在哪儿?”主管官吏禀奏:“陛下下令召见三品及三品以上官员参加,而于志宁是第四品。”

⑵事物本来有自身的规律,并非全部和人事有关。虽然是这样,陛下在没有灾害的情况下也警戒自己,这对造福是没有妨害的。

14、BE解析:B项,“倾注豪情的比喻”有误,应为“夸张”; E项,“怡养天性的悠闲”有误,实际上是“身闲而心未尝闲”。

15、答案:尾联表现了刘、白之间深厚的友谊。诗人在醉乡中才能陶然,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写法上借助想象,虚写菊黄酒熟,共醉陶然的情形。(或答:以乐写忧,悠然的心态更显出哀伤之情。) 16.(1)以手抚膺坐长叹(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17、D 解析: A项,“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或现象非常透彻,能清楚地看出其本质。可改为“一清二楚”。B项,“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可改为“无所畏惧”。C项,“渔人之利”,比喻第三者利用另外双方的矛盾冲突而取得的利益。句中说“协力攻关,无暇他顾”,这里不存在“另外双方的矛盾”。D项,“置若罔闻”, 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此处用法正确。

18.B A “30名”和后面修饰的中心词引起歧义,“体验”和“环节”不搭配,C偷换主语,D语序不当。 19.B

20.①都不能孤立到整体之外去;②整体的变化也会影响部分的变化;③彼此是一个整体。(写对1处给1分,写对2处给3分,写对3处给5分)

21、答案:(“低头族”是)指那些在空闲时间总是低头玩手机而对外部世界不关心的人。 22、作文

【思路点拨】 (1)如果写成记叙文,一方面可从相片写起,进行实写。然后回忆与相片中的长辈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属虚写。虚实结合,可对人物起到映衬的作用。表达方式方面,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既要有生动形象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又要有发自内心的抒情,还要有画龙点睛的议论。(2)如果写成议论文,可先列举数码技术时代到来的种种具体表现,然后讲人们生活方式变迁的各种表现,接着讲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最后拿“冰冷而没有生命”的数码相片与长辈相册中那泛黄的老照片对比,表达自己的忧思。

【立意指导】 (1)如果写成记叙文,紧扣材料中的三个话题,可以写自己与长辈的一张相片的故事,从而赞颂人世间永恒的真情,指出黑白相片、彩色相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守住那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2)如果写成议论文,一定要强调现代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好处与便利,更要深刻

地思考现代技术进步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特别是对真正有底蕴的文化的思考,这样写,能体现我们理性看待事物的思维能力。 文言文【参考译文】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县人。曾祖父名谨,在北周立有功劳,授太师官衔,封燕国公爵号。父亲名宣道,在隋朝官至内史舍人。炀帝大业末年,于志宁被选调为冠氏县长,山东发生暴乱,他弃官回家了。

高祖李渊进入关中时,于志宁带领随从到长春宫迎接拜见他,高祖下诏授予他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于志宁担任中书侍郎。太宗李世民曾经设宴款待亲近的朝臣,问:“于志宁在哪儿?”主管官吏禀奏:“敕令召见三品及三品以上官员,于志宁是第四品。”太宗明白过来了,特地诏令他参加宴会,当即授予他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等官职。当时商议建立供奉皇家祖先的七庙,大家都把希望把凉武昭王李暠奉为始祖,于志宁认为凉武昭王并未开创大唐帝业的根基,只他一个人的意见跟大家不同。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太宗曾对于志宁说:“往昔周成王以周公、召公为老师,每天听到的都是正道,反复熟悉就成了他的本性。现在太子年纪小,您应当用正道来辅佐、教导他,不让邪门歪道诱惑他的心灵。努力办好这事,官职赏赐是可以不按常规次序破格获得的。”太子李承乾屡犯罪过,于志宁想挽救、阻止他,呈上《谏苑》婉言劝说。太宗看到后非常高兴,赏赐给他黄金十斤、绢帛三百匹。不久,兼任太子詹事,因为要替母亲服丧才免去了职务,太宗诏令提前复职,于志宁坚持请求服丧满期,太宗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促开导说:“为国尽忠和为母尽孝无法同时做到,现在太子等待人去教导约束,您勉强复职吧,替我完成辅导他的任务。”于志宁这才复职。

太子在农忙季节时建造深邃的密室,一连几个月不停工,还过度地爱好歌舞。于志宁劝谏太子,太子不听。李承乾的太子身份被废除后,太宗了解了实际情况后,说道:“听说您多次劝谏,承乾不听您的,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这时东宫属官都获罪免官,唯独于志宁(因勤勉)而受到慰问和鼓励。

永徽四年,有十八颗陨石坠落到同州,高宗询问说“:这是什么征兆?我要以悔改以前的过失、修养以后的德行来警戒自己,怎么样?”于志宁回答:“《春秋》记载,‘有五颗陨石坠落在宋国。’内史说:‘这是自然现象,不是产生吉凶的根源。’事物本来有自身的规律,并非全部和人事有关。虽然是这样,陛下在没有灾害的情况下也警戒自己,这对造福是没有妨害的。”不久升任太傅。曾和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一起得到高宗赏赐的土地,于志宁禀奏:“我家从北周、北魏以来世代居住在关中,家产没有失去。张行成、高季辅如今才开始经营田产,希望把赐给我的土地赐给不足的人。”高宗赞赏他的美德,把赐给他的土地分赐给了张行成、高季辅。

显庆四年,因为年老请求退休,诏令免去尚书左仆射职务,改授太子太师官职,保留同中书门下三品头衔。王皇后被高宗废除时,长孙无忌、褚遂良坚决劝阻却不被高宗采纳,于志宁不敢说话。武则天皇后认为他不替自己帮忙,心怀不满,后来趁着杀掉长孙无忌时,于志宁也获罪免职,离京任荣州刺史,改任华州刺史,朝廷批准他退休。去世时,七十八岁,追认为幽州都督,谥号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