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60204abe45c3b3566ec8b4a

《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期正是生长发育迅速期,也是各种良好习惯养成,智力发展最佳的年龄阶段,及时为幼儿提供所需营养,从小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促进其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而良好的进餐习惯又是保证幼儿营养摄入的重要前提。营养丰富的食品能否在人体内发挥作用,先决条件是吃进去,若吃不进去,再好的营养食品都无法发挥作用。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有的爸爸妈妈这一代就是独生子女了,孩子在家倍受宠爱。爱吃什么,家长就买什么,根本没有考虑营养的合理搭配与平衡问题。而且,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的幼儿是边吃饭,边跑,边玩,从而使幼儿养成偏食、挑食、无节制的吃零食等很多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由此可见,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危害着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发展。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需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十分关注问题。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习惯:在一定条件下完成某项活动的需要或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可以通过有意识练习形成,也可以是无意识地多次重复而形成。

进餐习惯:是指幼儿在进餐活动中已经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

良好进餐习惯:是指幼儿在进餐时保持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

培养策略:是指在幼儿进餐教育中,教师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一)研究现状

幼儿园开展的“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通过对该课题近半年时间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学习理论知识,结合研究的对象开展大量的收集、探索等各项研究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对研究的结果较为满意,达到先前的预期效果。探索出有效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途径与方法以及家庭指导策略,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神经可塑性大,婴幼儿容易接受影响和教育,在此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培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时期的良好的教育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幼儿的某些行为有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内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尤其学前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规则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进餐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二)研究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应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健康领域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

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身心健和谐发展。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形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良好的进餐习惯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而健康的前提是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幼儿园教师要学会观察每个幼儿,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纠正幼儿偏食、挑食及不良进餐习惯,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是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幼儿生长发育的前提。平衡的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了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了。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具备种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杜绝偏食、挑食。英国教育专家通过研究表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幼儿园应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健康领域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国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幼儿进餐习惯与生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2.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促进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培养。 3.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习惯,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4.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研究内容

1.卫生进餐(餐前洗手,餐后漱口,认真清洗,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注意桌面清洁。)

2.健康进餐(不厌食,能情绪愉快的进餐,不挑食,细嚼慢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3.礼貌进餐(不喧哗,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用餐后餐具物归原处。)

4.幼儿进餐技能的指导。

5.加强家园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 (三)研究重点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习惯,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入手,观察了解幼儿进餐时所存在的不良习惯,找出形成这些不良习惯的原因,然后通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收集相关资料、观察分析、交流研讨并从大量的活动实践中,找出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手段,形成一系列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