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工程小节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探矿工程小节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6075a307fd5360cba1adbed

表2 原矿区普查各年度投入主要工作量统计表

1991年 1992年 1990工 作 项 目 单 位 年 (矿区南(矿区北段) 段) 1∶10000地质修测 Km2 16 33* 1∶2000矿区地形地Km2 3.1 质修测 机掘坑道 m 304.9 手掘坑道 m 102.1 老窑和采坑 m 165 探槽工程 m3 2098.4007.5 2015 8 1∶10000构造剖面测km 22 量 地层剖面测量 m 2171.8 911.7 /电法联合剖面测量 物理点 32/3 条 化学基本分析 件 91 348 110 组合分析 件 10 光谱分析 件 104 68 小体重测定 件 8 21 4 岩矿鉴定 件 96 68 27 (二)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合计 33* 3.1 304.9 102.1 165 8121.3 22 3083.5 32/3 549 10 172 33 191 1990~1992年,小坝铅锌矿普查采用地质测量、槽探、坑探(包括老硐清理)及物探电法联合剖面应用,初步查明了矿区的各地层岩性特征、含矿性;了解了矿区的地质构造格架及构造形迹,构造的区域排列组合方式以及构造与矿化的关系;划分出了重要的含矿层位;重点解剖了有利成矿地段。在矿区区南段共发现矿(化)体19个。初步查明了①~⑤号铅锌矿体在浅部的规模及其质量,划分出了氧化铅锌矿及硫化铅锌矿两种矿石类型,对其中的①—⑤号共5个矿体进行了资源量估算,求得D+E级Pb+Zn资源量15.966万吨,其中④号矿体D级Pb+Zn资源量10.386万吨(Pb 0.166万吨、Zn 10.224万吨),其余均为E级资源量。同时研究了矿区铅锌矿面上的分布规律,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区属层控型铅锌矿化带,

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认为该区铅锌矿矿床属沉积~改造成因。 三、本次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一)槽探工程

本次槽探工作施工由甲方人员完成,槽探布置和编录由208地质队技术人员完成。槽探布置按30~60m间距在原普查控制工程间加密布置施工,所有探槽工程均揭露穿了矿层及其顶底板。探槽之底均揭露出了新鲜矿石或岩石,工程间距按设计布置施工,沿走向偏移在20~30m之间。所有探槽都现场按1:100比例尺精度进行编绘,矿岩层分层合理,丈量记录准确、详细。素描图均按一壁一底展开式现场绘制,探槽端点用手持GPS定位。共施工探槽2850m2/28条。见矿11条。

(二)钻探施工及编录

钻探工程主要用于矿体深部进行控制,是本次勘查主要手段,技术要求按《岩芯钻探规程》执行。

根据规范要求岩矿心采取率与岩矿心整理要求取心的岩层,全孔平均采取率一般不得低于65%。矿化带、重要标志层以及矿层与顶板交界处以上和矿层与底板交界处以下各三~五米范围内的岩层,平均采取率一般不得低于75%。因矿区构造较发育,岩层受节理裂隙作用多为碎块状,岩心完整度稍差,后因甲方要求钻探进度,要求地质人员尽可能不报废钻孔。

对于施工的每个地质钻孔全部进行了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由于本次为清水冲洗液的钻孔,每班至少观测水位1~2回次。每观测回次中,提钻后、下钻前各测量一次水位,间隔时间应大于5分钟。钻进

过程中遇到涌水、漏水、涌砂、掉块、坍塌、缩径、逸气、裂隙、溶洞及钻具掉落等异常现象时,及时记录其深度。在地下水自流钻孔中,根据水文地质的要求接高孔口管或安装水压表测量水头高度和涌水量。终孔后24小时之后对钻孔进行稳定水位测量。

钻探工程钻进方法:对于残坡积层及崩塌堆积体采用单动双管金刚石钻进,对于矿层及顶底板采用单动双管合金钻进。钻探施工严格按“岩心钻探规程”要求进行:本次设计有36个钻孔,进尺为4060米,实际施工为38个完成进尺3745.45米。见矿钻孔为18个,见矿化钻孔为3个,见矿率为55%。因钻探质量问题报废钻孔3个,进尺420.68m。钻孔的终孔验收全部由地质人员和甲方现场负责人进行孔深校正,校正后终孔通知书甲方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技术人员方准予验收。钻探的放孔和终孔定测全部采用GPS测量。每台机器安装和开孔地质人员全部在场检验和对比相邻钻孔。钻孔编录之前对准岩心票和班报表核对,做到无错漏,无混淆。每个钻孔终孔都进行验收,并且通知甲方参与,做到100%孔深校正。孔斜测量全部采用测斜仪定测。

本次钻探工作对3个钻孔作为水文观测孔和长期水文观测孔(ZK5501/ZK4001/ZK2802)。并对其进行抽水试验。 (三)老硐调查清理及地质编录

自1990年矿区开展普查工作至今,矿区由于滥挖乱采,形成了多个不规则的老硐。据访问调查,这些老硐均为沿矿层的斜井,狭小,内有积水,部分采深可达100m以上。这部分老硐安全性极差,未作老硐清理。本次工作重点选择矿化较好且现状较为安全的老硐,进行了清理工作,并对其进行了取样工作。

四、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一)工作方法

1、探槽编录工作方法

本次探槽、坑道编录组由3人组成,其中包括组长、作图员、测手,组长带领编录人员共同观察拟编录探槽中的地质现象,确定编录壁及基岩面、分层并布样。作图员负责素描图的现场编制,同时担任组内合适的其他工作,测手负责编号、打桩、基线布置、测量各类数据、采集标本及各种拣块样,本次分工明确,各行其职。

2、钻探编录工作方法

钻进过程中,向钻孔施工人员强调岩矿芯的摆放要求及钻孔回次记录表的、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的填写格式及内容,及时对岩矿芯进行观察、鉴定并作好现场编录,钻进到矿体前专门安排地质技术人员至现场守矿。 (二)质量评述

钻探工程主要用于矿体深部进行控制,是本次勘查主要手段,技术要求按《岩芯钻探规程》执行。钻探工程钻进方法:对于残坡积层及崩塌堆积体采用单动双管金刚石钻进,对于矿层及顶底板采用单动双管合金钻进。钻探施工严格按“岩心钻探规程”要求进行: 1、岩矿心采取率与岩矿心整理

本次钻探全孔平均采取率一般不得低于65%。矿化带、重要标志层以及矿层与顶板交界处以上和矿层与底板交界处以下各三~五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