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2146231周荣鹏回族饮食文化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1072146231周荣鹏回族饮食文化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6111d26dd36a32d737581b3

区的糕点“哈鲁瓦”,原为阿拉伯地区的一种甜食。“哈鲁瓦”为波斯语的“甜”字。后从唐朝长安流行至今。

宋代,有一道清真莱叫“冻波斯姜鼓”。相传,这道菜是回族先民从波斯传入中国的,先在沿海一带后传到内地。元代,口回民族形成后,回族饮食更是丰富多采。这两时期的回族饮食,一是品种花样多,大街小巷及市场”上都有回族饮食摊点。二是具有回国残族的饮食特点,既保留继承了阿拉伯、波斯地区的一些清真菜点,又吸收了中国菜点、面点的一些制作方法,二者结合,为回族所用。如“托饨馍”就是当时回族人民在阿拉伯烤饼和中国烤饼的基础上,吸收、创造的一种食品。还有“秃秃麻食”、“舍而别”(果子露)及其它清真菜点等。 元人著《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十卷,其中有《回国食品》一节,记载了回族食品及其制作方法。如:

“设克儿匹刺,胡桃肉温水退皮二斤,控干下擂盆捣碎,入熟蜜一斤,曲昌车烧饼揉碎一斤,三件抖匀,揉作小商团块,用曲昌车烧饼剂包馅捏作接李撒样,入炉贴熟为度。 ”

“糕糜,羊头煮极烂提去骨,原汁内下回回豆,候软下糯米粉,成稠糕糜下酥蜜、松仁、胡桃仁匀供。”

“秃秃麻失,如水滑面和圆小弹,剂冷水浸手掌按作小薄饼儿,下锅煮熟,捞出过汁,煎炒酸肉,任意食之。”

“哈耳尾,干面炒熟罗过,再炒下蜜,少加水搅成,按片刀裁。” 另外,还详细记载了“卷煎饼”、“酸汤”、勺耳搭”、“古刺赤”、“海螺丝”、“哈里撒”、“河西肺”的制作方法。元代大臣忽思慧编的宫廷食谱《饮膳正要》记载了不少回族民间的清真菜点,如“河西米汤粉”、“河西肺”、“抑蒸羊”等等。其中绝大部分以羊肉为原料,宫廷大臣也已认识到羊牛肉对身体的益处、疗效。

13

图2.1手抓羊肉

明代回族饮食较元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在菜肴配制、烹调、面食的制作上有许多创新,饮食品种多样。特别是这一时期,回族在烙饼、蒸馍馍、做长面时,继承先人的传统,喜欢在面里调香料,使烙或蒸出的馍馍,味道极香,这在当时汉族和其他民族当中还不多见。煮稀饭,煮羊牛肉也用香料,这种香料用在菜饭中,不仅能调味,还能消毒,去毒,对人体有疗效作用。如明朝马愈《马氏日钞记》中说“回回人食事之香料,云,回族茶饭中,自用西域香料,与中国不同。共拌姐酿,用马思答吉,形类地树,极香—·二··又有咱夫兰,状如红花同,云即阿魏根?彦中用回回豆子,状如棒子肉,味极香美,磨细和于面中,味香,去面毒。”这些习俗一直影响到今天。现在许多有名的回族厨师的独特的烹调技术与风格,都是从古到今,代代流传下来的。明代黄正《事物组珠》、书,也记载了不少回族食品,如“设克儿匹刺”、“卷煎饼”、“糕糜酸汤”、“八耳塔”、“哈尔尾”、“古刺赤”、“海螺丝”等等。清代回族的“碗豆黄”、“塔斯蜜”很有特点。

清以后,回族善于学习、引进别的民族的烹调技术,并不断发展、创新。如现在闻名全国的西安羊肉泡馍,就是明末清初长安回族在烧饼和煮羊肉的基础上创新的。西安老童的腊羊肉,据说也是清初回回独创的。还有像牛肉拉面、馄馍等食品,也都是回族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独创的。清末明初,回族的饮食越做越细,越做越精,越做越讲究。“全羊席”就是在清朝盛行起来的,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回族宴席。“涮羊肉”也是清末在回族当中盛行的一道高级待客莱,在北京

14

的“东来顺”经营,后来传到西安清雅斋饭店等,一直经营到现在,赢得了中外宾客的赞誉。这些回族清真菜肴、面点,经过历代回族厨师带徒传艺,发展到今天,现在回族饮食品种繁多,绚丽多彩,独具风味。许多名厨师,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有的已将多年的烹任经验与技术加以整理出版,有的正在积极抢救将要失传的一些回族清真菜谱。据统计,现在全国已有清真菜谱近二千余种,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回族人民的生活,受到了广大回族人民的欢迎。同时,也使汉族及其他民族大开胃口,受到好评。

图2.2羊肉泡馍

2.2回族饮食文化的特点

回族食俗有其鲜明的民族特点。

第一,回族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且面食成为回族喜爱的 一种饭,品种之多,花样之新,味道之香,技术之精湛,显示了回 族人民的聪明才智。特别是北方回族几乎每天都吃面条、面片、 面点等。过去面条、面片等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食品,但回族却B 把面食,尤其是油香、撒子、恰洛、长面等作为待客的佳品,一直发展到今天,受到了中外食客的好评。

第二,回族在饮食生活习惯中喜欢吃甜食,继承了阿拉伯地B 区喜吃甜食的风俗。在阿拉伯地区小孩生下来时,用蜜汁或椰枣 抹入婴儿的口中,然后才

15

哺乳。而回族婴儿生下来时,也有用红-“糖开口之习俗。“甜”在波斯语中叫“哈鲁瓦”,而西北回族的甜食 糕点统称为“哈鲁瓦”,有的地方叫“哈力瓦”。如回族炸油香、撇子、花花一般都要放蜂蜜、红糖等。多数直接制作成甜食糕点,有糖馅的、枣泥馅的、豆沙馅的等等。

第三,在菜肴中回族喜欢吃羊肉,对羊肉特别的感兴趣。在整个菜肴中羊肉菜占居相当重要的地位。据说全国回族当中共有一千多种羊肉的菜谱。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忌吃猪、驴、骡、马、狗等肉,主要吃牛、羊、鸡、鱼等肉。清代回族宗教学者刘智在《天方典礼择要解》中,论述了伊斯兰教礼制有回族生活习俗创实践,明确提出“饮食,所以养性情也。”“凡 禽之食谷者,兽之食刍者,性皆良可食”,又说“惟驼、牛、羊具纯性,补益诚多,可似供食。”二是回族自元朝以来从事农牧业、饮 食业,喜欢养羊牛、贩羊牛、吃羊牛。且牛羊又宜千家万户分养。 三是羊肉不仅有食用价值、经济价值,还有食疗作用,对身体有补益。羊肉成份中含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经常吃羊肉,开胃健力,散寒助阳,益肾补虚。自古以来一直被推荐为食疗佳品。《本草拾遗》说:“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四是 ,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要吃“佳美的食物”,羊比较干净,且性情善良,羊字在中国古代代表美好。如美、鲜、善、祥等,所以回族爱‘吃羊肉正是美字本义的体现。在《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考工记》里,羊、美、善同意。回族爱吃羊肉,不仅认为味美,还认为吃羊肉是一种美好吉祥的象征。

第四,回族善于同其他民族互相交流学习饮食技术。回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吸收学习兄弟民族在饮食方面的技术和匍作法,同时,也把自己的一些技术传到其他民族当中。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丰富物质生活。例如汉族吃饺子的习俗早在汉代就开始,杨雄《方言》说,“饼谓之饨,??或谓之馄”,北齐的颜之推说过“今之馄饨,形如僵月,天下通食也。”这说明汉朝和南北朝时吃饺子已很普遍。而回族在与汉族的长期杂居、交流中,学习了这一技术,只不过用清真饺子馅罢了。其制作法都是从汉族那里学来的。另外,如汉族的粽子、白斩鸡、酿豆腐、元宵、月饼、烤包子等食品,被回族吸收并不断加以改进、发展,变成具有回族特点的清真食品。湘族不少有名的风味食品也传给汉族和其他民族。如元朝回族的、秃秃麻食”、“舍而别”,明代回回人的“哈尔尾”、“卷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