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浅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古典园林浅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62d6a4b7f1922791688e8cd

古 典 园 林 分 析

第一节、园林建筑历史沿革

周——汉:萌芽期,皇家苑囿,圈地性质,主旨、意趣淡薄。

三国——南北朝:形成期,确立原则:再现自然山水。皇家苑囿、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狩猎生产—观赏艺术。

隋——五代:成熟期,文人直接参与,创造诗情画意。 宋:第一个高潮,美的认识不断深化,山水画理论的影响。 元:滞缓和低潮。

明——清:第二个高潮,数量、规模、类型、艺术均为空前,出现专业匠师与理论专著。

民国: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不复存在,连续性中断。

第二节、园林建筑的分布: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一带、洛阳、开封:秦-北宋,帝王苑囿(主)、私家园林(次),实物多毁。

杭、苏、宁、扬及附近各城市:明-清,私家园林,多处市井。与住宅结合,建筑比重大,玲珑轻巧、色彩淡雅。以人工方法叠山引水、种植花木以再现自然。

京承一带:明-清,皇家苑囿,规模大、占地广,尽量利用自然山水构成景观。休憩与理政双作用。建筑多而堂皇。以集锦式手法在园内设置若干风景点或小园点缀景观。

岭南:私家园林,外来影响大。

第三节、两种哲理,两条路子:

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式园林,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支配下注重于人工美,强调整齐一律、均衡对称,极力推崇几何形式的

1

图案美。

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崇尚自然美,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再现的方法谋求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第四节、园林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以严整与自然两种手法分别适应不同类型的建筑要求。严整-传统建筑如寺院、宫殿、陵墓、民居,多采用中轴对称和四合院式的布局形式,程式化。自然-园林建筑,情景交融、小中见大、迂回曲折、幽邃深远。

西方园林:园林建筑与一般建筑构图原理基本一致。

第五节、对于意境的追求: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视、听、味觉及利用时令、气候的变化)以谋求诗的意境美,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早已有之的传统。

第六节:两类活动、两种要求:

两种活动:室内进行的、室外进行的;两种要求:营建房屋、创造适宜的外部空间环境。

外部空间环境做为室内空间的延伸和补充也是不可缺少呢。在国外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院包围建筑。我国传统则以庭园为中心,用建筑包围庭园,从而形成一种以外部空间为中心的独特的组合形式(四合院--典型)。

第七节、从庭到苑囿:

园/庭院:前者以人工方

法运用各种手段以组织造景,赋予景观价值。

苑囿:利用自然地形的起伏变化以形成气氛;采用集锦式的布局方法。 特大苑囿:因地形变化而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景区。

第八节、内向与外向:

中小型园林——内向布局,往往以水池为中心,并取不规则平面形状——向心、亲切、曲折富有变化

园中园——部分内向、部分外向/内、外向结合——外观开敞而富有变化、给观景提供有利条件

四面被水包围的岛上/凸起的山地上/当作制高点的建筑群——外向布局—

2

—开敞、扩散

第九节、看与被看:

园林建筑作为视觉联系的基本内容便是彼此间都同时考虑到看与被看这两方面的要求,但两者并非不分主次。轻重均等地体现在具体的建筑物上。在西方,不论是群体组合或城市规划,都很讲求在城市的终端或交叉点处设置“底景”以满足视觉要求,而在中国园林中,“对”与“被对”这两种要素之间常常是以偶然的形式出现的。

第十节、主从与重点: 凡是由若干个空间组成的园,不论其规模大小,为突出主题,必使其中的一个空间或由于面积显著的大于其它空间;或由于位置比较突出;或由于景观内容特别丰富;或由于布局上的向心作用,从而成为全园独一无二的重点景区。园内的主要厅堂建筑一般的也设在这个景区之内,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于大型园林,不仅要有重点景区,而且要有重点之中的重点。 北方的皇家苑囿,不论是就整体或是就其中的某个园中园来讲,常利用对称的关系来突出主题或重点。

对于采用集锦式布局的大型园林来讲,应结合自然地形的变化,在园内选择突凸的高地比较密集的布置建筑群或风景点,在其顶峰建造楼阁或高塔,从而形成一个制高点,通过它既可以俯视全园,从园的四面八方又可以清晰的看到它的立体轮廓线,从而起到控制全园的作用。

对于特大型皇家苑囿来讲,对于制高点不仅要求有足够的体量和高度,而且要求具有一定的气势和烘托。并不排斥在其重点和中心部分以轴线对称的形式来排列建筑并组织空间院落,借此烘托制高点。

第十一节、对比

使大小悬殊的两个空间相连接,当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由于小空间的对比、衬托,将会使大空间给人以更大的幻觉。

不同形状的空间也可以产生对比作用,例如整齐规则的空间院落与自由、曲折、不规则的空间院落之间,往往由于气氛上的不同而产生强烈的对比。

还可因内部空间处理不同,构成对比关系,如开朗与拥塞。大型皇家苑囿,以人工形成的有限空间来与无限的自然空间作对比,也是表现在园的入口部分的空间处理上。

第十二节、藏与露:

3

古典园林不论其规模大小,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并总是千方百计地把“景”部分地遮挡起来。遮挡的方法:1、正面的遮挡,这往往为一般建筑所忌,但园林建筑却不很在意;2、遮挡两翼或次要部分而现露其主要部分,比较常见,多是穿过山石的峡谷、沟壑去看某一对象,还可藏建筑于花木丛中。古典园林园门处理地小巧、朴素、淡雅,进门后常以影壁、山石为屏障以阻隔视线,避免一览无余。

第十三节、引导与暗示:

园林中的游廊呈极细长的空间形式,具有十分强烈的纵向延伸感,可起引导与暗示作用。其它如路、踏步、桥、墙垣等也可起引导与暗示作用。路——含蓄、深邃,忌曲求直,忌宽求窄。踏步——引导人们从低处走向高处。桥——把人由此岸引向彼岸。在园林中某些含而不露的景,往往就是借它们的引导于不经意中被发现。

第十四节、疏与密:

在平面布局上要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来安排建筑、山石、林木和水等各种要素。同时建筑的立面处理也要疏密有致;每一个面也要疏密相间。

第十五节、加强整体立面的韵律变化与节奏感:

1、建筑物疏密相间的排列;

2、起伏——借高低错落的外轮廓线来表现——交替地改变建筑物的:(1)轴线方向(2)体量(3)层次(4)屋顶形式

3、层次:江南园林-(1)背景层——住宅侧墙——用以衬托依附于其上的亭、榭、游廊——处理较简单、淡雅;(2)中景层——依附于住宅侧墙上的亭、榭、游廊——主导作用;(3)近景层——临空的建筑或山石——受视角的限制通常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片段,不是主要层次。

第十六节、虚与实:

在古典园林中,构成建筑物立面的要素,也可以分为虚实两大类。实的部分主要是墙垣,虚的部分主要是门窗孔洞以及透空的廊子。还有一些要素如隔扇、漏窗,可看作半实半虚的要素,起调和与过度作用。园林建筑的立面处理上应避免虚实各半、平分秋色,而力求使一方居主导地位;同时互相交插。借以上三种要素的巧妙结合而获得优美动人的效果。

第十七节、蜿蜒曲折:

园林建筑曲折而富有变化的方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