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7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6359aa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1b

2、涂一涂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准备怎样涂?涂出来会是什么样子? 3、展示交流 4、书中第2题方法同上 5、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再让学生说说设计方案。最后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物品中和标志的设计。 6、总结 涂一涂 展示交流 做一做 板书: 教学反思 学生很喜欢感受到了数学的美

课题 圆的周长 第 5 课时( 总第 5 课时) 教材安排了测量圆的周长的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周长的意义想办法测学材分析 量圆的周长。教材中呈现了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直尺上滚动的方法;一种是用线绕一圈,再量出线的长度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一些组合图形的周长概念比较模糊。 1、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学习目标 2、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4、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细线、圆形纸片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1.实践引题。 画圆,指出圆的周长。如果第二个圆一画圆,指出圆的周长。 周长度(周长)要求比刚才这个圆的周长大, 画的时候该怎么办?(半径变大,直径变大。) 圆周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2.揭示课题。 二、展开 1.按课本P11问题中的插图和讨论题, 分4人小组进行讨论。 9

2.出示P11活动中铁丝围成的圆,求它4人小组进行讨论 的周长,有什么办法?(绳子绕一周,量绳 子;铁丝剪断,化曲为直。) 出示一个圆形,求它一周的长度,还有什 么办法?(引出在尺上滚动周长的方法。)在 滚时要注意什么?(滚动时很容易原地打转, 测量时容易有误差,所以要多次测量求平均 值) 级 3.分组操作:用滚动(将圆片拿起,放 在尺上滚)或用绳子绕一周,测绳子长度的分组操作 方法,分别测出直径是2㎝,3㎝,4㎝,5 ㎝的圆的周长,填表计算,观察直径与圆周 长的关系。( 然后分小组汇报,由多组汇报 都得到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让学生深 刻体验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引出圆周 率) 4.通过实验认识圆周率。各组汇报测量 结果,汇报观察结果。经实验得出:不管多 大的圆,它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值是一个常数。 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因此: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或C=2πr 同桌互相编题给对方做,可以求周长也最后要向学生说明,大家实验结果不统可以求直径,还可以求半径 一,是由于滚动时有磨擦力等因素干扰,无法很精确。 5.介绍数学家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为了计算圆周率的更精确的值,数学家们花费了不知多少精力,终于得到了一个比一个更精确的近似值。 三.巩固 1.请生复述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同桌互相编题给对方做,可以求周长也可以求直径,还可以求半径。 练一练 四.总结 五.作业 板书: 新课程重视学习的过程是非常正确,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由学生自己动教学反思 手操作,推导出来印象特别深刻,根据直径求周长学生很轻松的掌握了;C π= d 10

而根据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逆向思维的题目对于学生也变得简单了。

课题 圆周长公式的应用 第 6 课时( 总第 6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1、进一步理解掌握圆的周长的概念、圆的半径、直径、周长之间关系,学习目标 熟记r=d2 、d=2r、C=2πr、C=πd等公式。 2、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1.启发提问:要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必 须知道什么? 2.小黑板出示练习 练习 先问:要求所画圆的半径分别为3.5㎝、2 ㎝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几?要求圆直 径为5㎝呢?要求圆周长为18.84㎝呢?然 后指名板演,其余各自做在草稿纸上。做好 后,让板演者说说解答思路。在学生讲思路 dC的同时相应地在黑板上写出r= 、r= 、 22π Cd=2r、d= 、C=2πr、C=πd、等公式。最 π 后指出“C”表示的是什么长度? (书面描、涂,只要选择其中一个圆。) 3、思考: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级 位置? 3.揭示课题。 二、展开 1.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间的关系的强化 强化练习 练习 2.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的练习 P12练一练1——3 在练习中必须让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很多 时候所得到的数据基本上不是准确的, 3、判断题。 三.总结 四.作业 板书: 11

教学反思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前一节课的深刻理解,后面的练习变的简单了,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上。

课题 补充练习 第 7 课时( 总第 7 课时)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材分析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节课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 1.牢固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应用。 学习目标 2.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合理地解决问题。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画圆工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1.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背诵3.14的2倍到9倍的值 2.周长公式C=2πr、C=πd 3.背诵3.14的2倍到9倍的值。 4.揭示课题。 二.展开 练习 1.投影出示补充练习 先让学生自己画图,帮助自己搞懂圆的直 径=正方形边长,然后使学生能求出半径,算 式是100÷4÷2=12.5(㎜);最后还可以让级 学生算算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投影出示练习 理解题意,自行车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就 是车轮一周的长度,然后根据周长公式列出 算式350÷(3.14×0.5)≈223(m)。 3.独立完成P13练习 在练习中要注意:第10题在练习前,要 让学生思考,要量出一张圆形纸片的直径, 有什么办法吗?(对折,量出直径长度。)要 量出一块圆木的直径,有什么办法?(先用 绳子围一周,量出周长,再算出直径。)再出 示题目,先思考树的周长是多少?再独立求 出这树的直径。 三.总结 板书: 教学反思 熟能生巧,课堂上还可以做一些直径是1——9,求半径的专项练习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