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进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月阶段测验语文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上海市进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月阶段测验语文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6a6bb3b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4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3.提出与第1段相对的观点:既要注重利益,又要注重情感,才能建立正义道德。为文章进一步发展、在下一节提出“情感是所有道德价值得以维持的根据”的观点做铺垫。 4.D 5.C 6.D

7.中国现实:工具理性太发达,追求价值理性的热情太缺乏。这个观点针砭现实,点到要害/富有启发性。社会上此类现象众多,如政治冷漠症严重,对公共事物缺乏热情;重视经济建设,忽略人文精神;崇拜理工男,嘲笑文科生等等。指出危害或强调要两者并重。 【解析】 【分析】

3.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需要学生根据段落内容分析段落观点,在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础上,分析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第1段指出:感觉主义者认为“正义道德的价值发自互利交换的动机”;第2段提出“仅仅靠相互利益关系而无相互善意关系,不能建立正义道德;正义道德不仅发自利害感受,而且发自同情心”,这两个观点截然相反,为下文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情感是所有道德价值得以维持的根据”做铺垫。因此,该段在内容上,与上文观点形成对比,在结构上为下文做铺垫。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和作者意图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辨析作者观点,然后分析论述“自由主义”的意图。

第4段结尾说“因此,反对自由主义的对手们是不会在竞争中服从什么理性,他们所服膺的是情感。同理可知,没有对自由的热爱、向往和追求,就不会有自由。自由是一种价值,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价值,若没有情感注入其中,就不可能实现她,捍卫她。只有热爱,才会给我们以动力,不惜以生命和爱情为代价去追求她”,可见,作者意在通过论述“自由主义”,证明自己的观点——维持道德须情感、理性两者并重。

答案第3页,总19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故选D。

5.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A项,“情感可以作为所有道德价值的根据”错误,原文是“情感是否是所有道德价值的根据,这一点是可以讨论的”,是“可以讨论的”,并非肯定表述。

B项,“自由主义者从不诉诸煽情来寻求支持”错误,原文是“自由主义是最讲究合理性和中立性的体系,但正因为如此,它易于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被意识形态专家的鼓动、煽情所击败”“反对自由主义的对手们是不会在竞争中服从什么理性,他们所服膺的是情感”,因此“从不”表述绝对,自由主义者“所服膺的是情感”。

D项,“工具理性越发达,价值理性越缺乏”错误,原文是“问题是在今天的中国,有着太发达的工具理性,太缺乏追求价值理性的热情。工具理性的发达使价值的实现极有效率”。可见工具理性发达,反而“使价值的实现极有效率”。 故选C。

6.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如果失去价值理性及其所弘扬美好情感,我们这个时代就会被工具理性所窒息,会被无情的冷漠所击溃”“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从小就被环境和教育塑造成麻木、漠然的性格,只追求事实认识,而缺乏价值倾向;没有生气,没有激情,没有血性,少有感受性和良知判断力”等句可知,作者倡导人们有激情、有血性,有情感,而不只是拥有工具理性,因此D项与本文思想倾向一致。 故选D。

7.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需要学生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结合关键句分析作者观点,然后结合现实生活对其进行合理评价。

由第5段“问题是在今天的中国,有着太发达的工具理性,太缺乏追求价值理性的热情”可知,目前中国存在缺乏热情,追求工具理性的问题。由“工具理性的发达使价值的实现极有效率,包括恶的价值和不正义价值的实现也极有效率。如果失去价值理性及其所弘扬美好情感,我们这个时代就会被工具理性所窒息,会被无情的冷漠所击溃”可知,缺乏热情、追求工具理性会导致“时代就会被工具理性所窒息,会被无情的冷漠所击溃”,出现了诸如“小

答案第4页,总19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悦悦”事件、老人倒地不扶等现象。据此可见,作者的观点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启发当今社会适度价值理性,做一个有感情、有血性、仁爱、道德的人。 【点睛】

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8.把麦子比拟为人,生动形象写出麦子还没有成熟时器宇轩昂的模样,“不紧不慢“一词反衬出饥民渴望麦子早点成熟的急躁心理。

9.败笔。开头太直白,让文章缺少韵味。①段与②段在时空上是先后错位。①段与随后的②③④没有紧密联系。①与整体内容重复。

不败。给整体文章确定叙事的基调。简练概括本文要写的内容。与结尾的内容构成对比或呼应。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10.⑧段写吃饱了的我心旷神怡,突然发现乡村的风景美好。⑨是⑧段内容的延伸与扩展。又是文章的转折段落。由此顺理成章写到农村改革后的幸福生活。

11.曾经因偷割麦苗,被乡亲们咒骂,又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同情,因为他本质不坏,都是饥馑或那罪恶的时代所惹的祸;农村改革后,他勤劳致富,成为受人敬重的农场主,也是拜时代所赐,通过他,可见时代的巨大进步。 【解析】 【分析】

8.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指出手法,分析句子。(4)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

“麦穗还在田中昂着头,不紧不慢地收罗阳光”运用比拟修辞,将麦子比作人,麦穗“昂着头”写出了麦子尚未成熟之时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不紧不慢”写出麦子并未因人们的

答案第5页,总19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急切而快速成熟,而是不慌不忙地吸收着阳光,麦子不急,反衬出饥饿的人们急切盼望麦子成熟的心理。

9.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和个性化探究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通读文本,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合理。

分析第1段是否是败笔,要看地段的内容以及它对文章主旨的作用。第1段永叙述性的语言记叙奶奶的叹息,通过“我”写奶奶年年如此,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从这个角度而言,第1段不是败笔。

同时,第1段语言直白浅显,直接把第2段当作开头并不影响文章主旨的表达。从这个角度而言,第1段可以删去。

10.此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文章中不同位置的段落,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主要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显示文章的基本框架、概括文章最基本的内容、升华主旨、烘托渲染气氛、突出人物形象等作用。

第⑧段描写“我”“连吃了三碗面疙瘩,两个死面馍,胀得我弯不下腰身,在场地里溜了一圈又一圈。月亮很圆,野地辽阔,我第一次感到乡村的美好”,因为不再饥饿,有了赏月散步的闲情雅致,感受到乡村风景的美好。第⑨段写“麦子让乡村度过了一道道沟坎,风景般生长在丘陵的紧要处,风吹过往,日子呈现出一抹抹亮色”,表现了麦子对乡村生活的重要性,“风景般生长在丘陵的紧要处”承接了第⑧段内容。而“风吹过往,日子呈现出一抹抹亮色”又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幸福,这与下文联系紧密,可见该段承上启下,由吃饱过渡到农村改革后的幸福生活。

1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把握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结合二狗的形象分析时代的变化。

由第⑥段“一村人的希望都在麦地里。麦苗青青,长势好,眼看露茼了,却出了大事,麦田里成块成块的麦苗——被割去了”可知,二狗偷割麦子;由“村子里的人,跳着脚骂,但也仅是骂,骂着骂着天就黑了”和“奶奶对我说,救命呢,二狗家断顿了,割了麦苗煮来吃。果然,慢腾腾的阳光下,二狗一家人,脸色麦苗般,泛青”可知,村民们先是咒骂,后是理解同情二狗,体现了时代给村民带来了灾难。

由“大片大片的麦子金黄,麦子的主人是二狗,他流转了村子里的大部分麦田,种稻、种麦,做了家庭农场主”可知,农村改革后,二狗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成为受人敬重的农场主,是新时代、新社会成就了二狗,凸显了时代的进步。本文通过二狗的形象表现了时代的变迁。

答案第6页,总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