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田园城市构想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田园城市构想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6cf16e85ef7ba0d4a733b66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田园城市”构想

刘沛林

近几年来湖南城市化以年均1.7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推进,全省人均GDP已超过1万元,湖南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县域城镇化率普遍偏低、县乡小城镇发展滞后、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因此,加速县域中小城市的扩容提质,加快新型田园城市建设,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湖南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亟须加快推进

目前全省城镇化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城镇平均人口规模只相当于全国的80%,首位城市人口聚集度仅为2.9%,农业大省仍是湖南最基本的省情,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仍是全省经济结构中最突出的矛盾,人地关系高度紧张仍是全省城乡发展、人民致富最大的制约因素,县域中小城市亟须扩容提质,新型城镇化进程亟须加快推进。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城镇经济发展不协调。总体呈现“湘中塌陷,湘西滞后,湘北、湘南发展速度较慢,湘东发展明显加快”的城镇发展格局。

2.边界城市发展不容乐观。一些边界城市少数民族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且投入产出效益比很低,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发育程度和公共服务水平严重不足。

3.县域核心城市带动作用弱。县域城市经济的局限性还很明显,总体经济规模偏小,发展相对较慢。

4.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同程度存在“县城发展空间没有充分拉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社区像村庄一样,自来水、下水道、消防通道欠缺,街道路面有待硬化,县城公共活动场所少,绿地少”等问题。

5.产业结构性问题突出。大多城市没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或优势产业,很难

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产业结构层次低,第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在第二、三产业中,县域城市工业发展水平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不快。 6.城市特色形象不明显。由于历史等原因,能够体现县域城市特色的文物大多遭到严重破坏,或没有得到合理保护、利用和开发,县城特色很难彰显。 7.县域城市规划有待完善。一些县城被“过度规划”,一些县城则“规划不足”,一些县域城市的城市发展规划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需要,一些县城更没有自己的定位规划,“照搬仿套别人的经验和城市规划,邻县互相攀比,贪大求洋”等问题亟须解决。

二、新型城镇化的方向:建设“新型田园城市”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强调城市建设应该吸收农村的优点。而这里的“新型田园城市”概念,强调的是城乡一体,是指多中心生态城市与城镇化乡村地带紧密结合的新型城市群,是为安排健康生活和工业而建设的城镇,它围绕大城市、连接城乡、被生态带所包围,具有“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功能和相对分散、独立自足的特点,具有后续发展空间,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可实现现代化城市生活与清静田园生活的有机结合。

1.城市结构。在较大区域内建立若干个绿色城市;城市之间为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田园区域;空间结构上呈现为城市与田园相间的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多中心城镇聚合区。

2.城市规模。每个城市的土地面积一般不超过5万亩,居住人口平均密度为15—20人/亩,当城市达到极限规模时,应抑制增长,其过量部分由邻近城市来接纳,邻近城市采取相应的刺激政策吸纳人口。

3.城市交通。城市外部交通便捷通畅;城市内部交通完善,有快车道和慢车道之分,并通过放射交织的道路系统来相互联系。

4.城市布局。城市居中,四周为农业用地,包括耕地、牧场、果园、森林、观光农业区等,按一定的区域和人口比例配套有学校、医院、疗养院等基础设施,

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市场等。

5.居民活动。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城市居民可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 6.土地利用。绿色地带占1/2以上,其余为城市建设用地,土地归集体或国家所有,使用土地须缴付租金,土地上获得的增值归集体或国家所有。 7.环境保护。强化城市环境保护系统和环境循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通过稻田、河流、湖泊、湿地、绿化带等将城镇有机连接,城市之间设置隔离绿带,着力打造山水田园城市。加强废水、废气的处理。城市动力源为电。城市垃圾主要应用于农业或发电,减少城市污染。

8.城市管理。由城市政府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各相邻城市之间的利益协调。城市内部管理强调依法管理和民主管理,及时了解大众的需求,实现和谐管理。

9.经济活动。设置生产用地和服务用地,保障城市中的人口就近就业,城市居民可便捷地享受教育、医疗等各种服务,且充满人情味。

10.其他方面。改进住房,改革税费和市政,促进健康、游憩、教育、产业发展,关心妇女、儿童、老人,建立慈善机构,实现社会、自然之爱等的结合。 建设新型田园城市,有利于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及县域城市群建设,以永久性绿地为空间分割手段促进城市分散发展,城市之间有快速交通联系,可形成一个相互密切联系的城市群,有利于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及县域城市群建设。建设“诗意的田园城市”是提升湖南城市品位的方向,也是新型田园城市的内涵,即“山水环境+人文情怀+宜居宜业+惬意和谐”。要求与山水更加协调,更尊重自然;与人类需求更加协调,更近“人情”;与历史对话,更传神地表达城市气质。 三、建设新型田园城市的对策建议

以“人口、产业、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为主要抓手,加强示范试点工作,着力推进新型田园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湖南新型城镇化与县域中小城

市扩容提质。

1.人口: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流动、优化人员配置、提高综合竞争力。“能人经济”是值得注意的趋势。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出台相关政策,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合理流动、吸引优秀人才定居、让城乡居民享受城市化红利。

2.产业:创新县域城市新型工业化模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立足本土资源、发挥区域产业比较优势、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区域化集群,优化发展县域现代特色农业,改造提升县域传统工业产业,拓展优化县域现代服务产业,着力发展大众旅游产业,培育和发展一批县域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相对优势产业,努力构建结构合理、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3.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城市扩容提质提供空间保障,促进县域可持续发展。坚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建设项目,依法依规使用土地。推动土地流转,探索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的机制,完善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抵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通过完善土地政策、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城乡土地利用挂钩、实施土地收储项目等,为城市扩容提质提供空间保障。

4.规划:完善县域城市规划体系,统筹各类规划的关系,优化县域城市综合管治。突出山水生态特色和湖湘文化底蕴,增强县域城市综合承载力、树立县域城市个性化形象。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县域中小城市扩容提质的总体目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实行各相关专题的开放式规划。重点抓好空间组织规划、产业振兴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