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15届中考二模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概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天津市河北区2015届中考二模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概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6e2c3b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0e

22.小明家新买的房子准备装修,为了将水泥从地面送上楼,他在楼上安装了一个滑轮组,所用的滑轮每只2kg,每次将一袋50kg的水泥提升5m.(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N/kg)求: (1)每袋水泥受到的重力大小; (2)每次做的有用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3.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稳压电源(使用时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一个、电阻箱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块,开关一个,导线若干.请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当电流一定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P跟电阻R的关系为:P=kR(k为常量)”.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24.人在水中会下沉,却能漂浮在死海上,那么,是不是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小红找来烧杯、清水、盐水、细线、弹簧测力计、一块橡皮泥(不溶于水),想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

(1)用细线将橡皮泥拴好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这就是橡皮泥受到的 .

(2)把橡皮泥浸没在清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求出橡皮泥受到的浮力

F浮= .

(3)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求出橡皮泥此时受到的浮力. (4)比较橡皮泥在清水和盐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若两个力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说明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反之,则无关.

(5)由于橡皮泥的形状容易发生变化,小红认为浮力的大小可能还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要继续验证这个猜想,她只需要改变这块橡皮泥的 ,重复上面步骤中的 (填一个序号),通过比较橡皮泥在同种液体中前后两次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判断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第5页(共23页)

2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U保持不变.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流表的示数I1为1A,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P1为4W,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为P2.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为P2′.已知P2:P2′=1:4,U1:U2=2:1.求:

(1)电流表的示数I2为多少安? (2)电源两端的电压U为多少伏?

(3)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通电5min,电阻R2产生的热量为多少焦?

第6页(共23页)

2015年河北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模拟试卷(二)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振幅

考点: 音调.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 解: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指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是各选手的声带振动快慢不同所致. 故选A.

点评: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2.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A. 入射角是30°

B. 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 反射角是60°

D. 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角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 解:A、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故本选项错误. B、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所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是30°,故本选项错误.

C、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故本选项正确.

D、当入射角增大5°,变为60°+5°=65°,所以反射角也变为65°,则反射角也增大5°,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同时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且要会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进行有关的计算. 3.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

第7页(共23页)

A. 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B. 干燥的冬天结冰的衣服上的冰慢慢消失 C.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D. 早晨,室外大雾弥漫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解答: 解:

A、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 B、冰块直接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升华现象,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

C、玻璃窗内壁结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 D、早晨,大雾弥漫,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需要结合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4.某同学用嘴对一小空瓶吸一口气,空瓶就能“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A. 唾液把瓶粘住了 B. 瓶内气压减小了 C. 瓶外气压增大了 D. 瓶子质量减小了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人的嘴和唾液都没有黏性,小瓶不可能被粘住或吸住,它之所以能挂在嘴唇上,跟吸出瓶内的空气有关,跟大气压的作用有关.

解答: 解:用嘴对一小空瓶吸一口气,使瓶内气体变少,气压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小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在了嘴唇上,故B正确;唾液不是胶水,它是粘不住小瓶的,所以A不合题意;瓶外的大气压是不变的,故C错误;瓶子的质量并没有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大气压的存在即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有关大气压的很多实例中,所谓的“吸”其实都是大气压的“压”在起作用.

5.对生活中一些惯性现象的解释:

①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②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③小汽车配置安全气囊,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

④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是因为实心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以上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④ C. 只有②③ D. 只有①③

考点: 惯性.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惯性的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第8页(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