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模锻工艺及锻模设计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第5章 模锻工艺及锻模设计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716296458fb770bf78a559c

3 金属加热时的变化和常见缺陷

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由于能量升高,原子的振动加快、振幅增大,以及电子运动的自由行程改变,还有周围介质的影响等原因,金属将发生如下变化:

化学变化:氧化、脱碳、吸氢,产生氧化皮与脱碳层等;

物理变化:热导率、热扩散率、膨胀系数、密度等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 组织结构变化:过热、过烧;

力学性能变化:随加热温度升高,金属的塑形提高,变形抗力降低,残余应力逐步消失;但也可能产生温度应力与组织应力,过大的内应力会引起加热的金属开裂。 4 金属材料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

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开始锻造(始锻温度)与结束锻造(终锻温度)之间的温度区间。 锻造温度确定的原则:

确定锻造温度范围的基本方法:

一般来讲,碳钢的锻造温度范围根据铁-碳相图就可确定;

铝合金、钛合金、铜合金、不锈钢及高温合金,往往须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确定出合理的锻造温度范围。

各种材料的始锻和终锻温度可查手册。

— 46 —

5 金属的加热规范

金属在锻前加热时,应尽快达到规定的始锻温度,以减少氧化,节省燃料,提高生产率。但是,温度升得太快,温度应力就大,往往会造成毛坯开裂。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金属毛坯应按一定的加热规范进行加热。

加热规范:金属毛坯装炉开始到出炉的整个过程中,炉温和料温随时间变化的规定。 为方便起见,加热规范通常是以炉温—时间的变化曲线来表示。

一段、二段、三段或多段加热规范。预热、加热、均热等几个阶段。 如何制定加热规范?

确定加热过程不同阶段的炉温、升温速度和加热与均温时间。

— 47 —

二、锻件冷却方法

锻件的冷却时锻造后根据锻件材料性质,按照不同的速度冷却到室温的工序。 如果冷却速度选择不当,锻件可能因产生裂纹或白点而报废。 1 锻件在冷却过程中的内应力 (1)冷却时的温度应力

锻件在冷却初期,表层冷却快,体积收缩大;心部冷却慢,体积收缩小。由于表层金属收缩受到心部金属的阻碍,结果在金属的表层产生了拉应力,心部产生了压应力。此时心部温度仍较高,变形抗力小,且塑性较好,还允许微量塑性变形,使温度应力得以松弛。到了冷却后期,锻件表面已接近室温,基本上不再收缩,这时表层金属反而阻碍心部金属继续收缩,导致心部由受压应力转变成受拉应力,从而易产生冷却裂纹。

若锻件材料为抗力大、塑性低的合金,在冷却初期表层金属内产生的拉应力不能得到松弛,就是在冷却后期,也只能使表层金属初期产生的拉应力有所降低,但表层仍为拉应力,心部仍为压应力。 因此,冷却过程中低碳钢与低合金钢锻件可能出现内裂,而高碳钢与高合金钢锻件则易产生外裂。 (2)冷却过程中的组织应力 (3)冷却过程中的残余应力 2 锻件的冷却方法

按照冷却速度的不同,锻件的冷却方法有三种,即在空气中冷却、在灰砂中冷却和在炉内冷却。 1 在空气中冷却

2 在干燥的灰、砂坑(箱)内冷却 3 在炉内冷却

— 48 —

上次课程回顾:

第五章 模锻工艺及锻模设计 第一节 毛坯加热与锻件冷却 一、毛坯加热方法 二、锻件冷却方法

—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