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新加坡社区建设与管理考察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ZZ新加坡社区建设与管理考察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71b81c089eb172ded63b73c

所以及各类设施,加上庞大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为老、少、智残、肢残等弱势群体服务。同时社区组织对生活困难群体实行特别关爱,专门给他们设立岗位进行培训,提供就业,提供廉价政府组屋,形成了各层次和谐的氛围。在新加坡,人们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号召全社会尊老爱老。乐龄俱乐部经常举办保健展览会、三代同堂舞蹈、退休者座谈会、集体运动、生日舞会、茶会等,还组织老年人参与大型活动,如民防训练活动、提高公路安全意识活动,讲华语活动等,使老年人的生活充满乐趣,并增强人民的自豪感。

4、中华传统文化在社区中的崛起与再生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新加坡开始致力于实现现代化,但与此同时,西化现象在其国内也日趋严重。对此,以李光耀为代表的新加坡领导人感到深深的忧虑,他们认为,若不及时注意工业化后出现的文化失根,道德水平下降等问题,将会危害新加坡的持续稳定发展。新加坡领导人把目光投向了传统文化。新加坡政府十分注重挖掘亚洲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来对其人民进行教育,由于新加坡的华人占其人口的大多数,因此,新加坡尤其注重对儒家文化的吸收和改造。当然,他们对儒家文化的吸收是有选择的,而且根据新加坡的国情进行了适当的改造。例如,在研究儒家思想后,新加坡政府把儒家思想的核心“忠孝仁爱礼义廉耻”重新赋予了新的含义。

(二)新加坡社区服务模式的特点

新加坡一个标准的社区在8000户左右,规模相当于一个中等镇。社区内平均分布3所小学、2所中学、1所宗教场地、3个综合游泳中心、1个足球场、1个社区花园和一批商业设施。其中小学的设置一般不超出步行距离。新加坡的社区服务模式与我们有明显的区别。特点是:

1、社区管理的公益化。社区组织本身不是法人。社区管理不为任何机构负担任何形式的经济职能,更不为其它机构代收任何形式的费(税)。社区活动经费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政府补贴;二是社会募捐。

2、社区活动的自愿化。几乎所有的社区活动都是自愿性质的,包括社区的公共环境美化等也都是义务参加。社区内名目繁多的各种

组织,聚集了不同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的人,形成组织、参与和资助各种社区活动项目的群众基础。

3、社区运行的义务化。社区管理是低成本的。除极少数的社区有受薪职工,绝大多数社区工作者都是义工。社区所有的收支都完全公开透明,所有的开支项目都是按市场化手段操作,按费用最节约化的宗旨运作。

4、社区培训的功能化。国家发展局还通过一系列培训计划加强对社区、社团组织领导人的培训,用政府的要求来统一社区活动组织者的思想。同时,社区还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包括育儿班、舞蹈班、书法班、厨师班、讲经班。每到一个社区,这样那样的培训广告随处可见。

5、社区管理的人性化。社区的组屋翻新、电梯翻新、公共设施的建设、增高电梯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经社区居民的投票表决,达75%以上支持率才能通过实施。充分体现了为人服务和集体意志的原则。

五、新加坡社区建设对我们的启示

就中国社区治理的实际情况而言,新加坡可学之处较多,各方面也切合中国的背景。因为新加坡的国情、政治体制、文化背景、思想底蕴在很多方面与我国有相似之处,新加坡也是一党执政、社会和谐、保持活力与廉洁,政党对社会干预相对较多,而其在当代行政改革、社区管理、民主建设和基层治理方面又先于我国而推进,因此,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重视、学习和研究。 1、政府应积极依法主导社区建设

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政府主导社区建设各个方面的工作。无论是新加坡社区组织的成立、运行、管理都有着浓厚的政府烙印。其奉行的政治精英主义便是其政府主导模式的典型理论来源。尽管这一模式时常受人非议,但是其对新加坡的现代化进程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另外,新加坡社区组织中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联络所管理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有效协作,客观上对于其中央政府监管和控制全国各社区层次以及每一个角落提供了便利,使中央

的集权能够直接插入到社会各阶层。政府主导型管理这一模式对既具有东方传统集权色彩又融合着西方民主政治的新加坡而言,对其政治稳定和社会协调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和经济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更多的经济组织和社团组织在社区落户,离退休人员、待业人员、外地务工人员也大量进入社区,使社区工作的对象扩大了;另一方面,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原先承担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功能逐渐剥离出来,更多的由城市社区来承担。这些变化,既丰富了社区工作的内容,也加大了社区管理的难度。而 且,我国是作为一个长期相对封闭的国家来应对这些纷繁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因此社区治理的各项先期工作包括居民自治等工作尤其需要我国政府的引导和帮助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央政府和执政党必须紧紧依托社区这个平台,进一步密切政府和社区居民的联系,推进社区工作的顺利进行,任何忽视或者轻视政府主导的念头都是非常片面的。

2、整合社区资源,全方位地为社区提供服务。目前我们的社区

管理和服务尚存在着社区服务项目比较分散、各自为政,服务资源浪费严重,比如社区内的一些活动室分散,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服务场所互不开放,且不同的服务场所、项目由不同的单位管理,这样一来,既浪费了服务资源,也不能使社区中心产生规模效应,真正达到服务社区的目的。建议借鉴新加坡社区服务管理的经验,由社区内人士组成社区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应区别与行政性的政府组织如街道,而是类似于业主委员会,采取委托管理经营的模式,把社区活动服务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首先,要抓好社区各类服务服务设施的统一开发,调动城区各单位、各方面的力量,实行服务设施共建、社区资源共享。其次,社区服务要考虑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各种办法,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资源,建设集职业教育、生活、娱乐、保障等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点,建立健全社区帮困救济、敬老养老、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

3、成立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居民的参与意识和社区精神 社区建设和治理同样也是一个强调参与各方持续互动的连续过

程,治理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也不仅仅是社区组织、民间组织,而是政府、各类组织和居民等众多参与者的综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型,社区居民逐渐演变成为推动社区建设的主导力量。而由社区建设的动力机制演变看来,居民参与不仅是社区建设的主导动力,还是衡量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正因为如此,新加坡社区不但成立有各种各样的社区志愿者和其他社会团体、俱乐部,还让民众参与社区中的各种政治、文化、体育、娱乐和选举活动,这不仅满足本社区居民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参与和交往需求,也促进了社区内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利益多元化、生活方式多元化萌发了人们的维权意识。社区居民对民主有了新的理解和要求,不但希望拥有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具有实质性的自治组织,而且要求个人参与社区管理。因此,我国政府和社区居委会要通过各种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服务工作,通过建立各种非政府组织来提高社区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居民互动,突出社区居民参与和社区的自治能力,培育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社区精神,不断满足民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也要理顺和居委会的权力关系并大力支持社区发展,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要乐意为社区做奉献,社区工作者则要根据不同情况找准突破口,创新工作方法来构建和谐家园,使每一个组织和个人真正关心社区建设和治理。

4、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社区发展理念。在新加坡,看不到类似于我们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大楼一样的建筑或字样,但它的服务却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使人感到没有不方便的地方,这里有政府的服务,有非政府的服务,有社会团体的服务,也有志愿者服务。总之,你只要有服务需求,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到服务。我们目前各地在社区建设工作中,偏重于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等硬件内容的建设,如建社区服务大楼层数越多,面积越大,装修越漂亮,社区建设也就搞得好。有些领导也是根据这些漂亮的设施、设备来评判一个地方社区建设的好坏。由于这种片面理解,觉得没有投资、没有雄厚的资金就无法开展社区建设。有些地方虽然投资不少,居民都没有感到服务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