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平在津市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何英平在津市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73241d0240c844769eaee5e

何英平在津市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津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jinshishi.gov.cn 2011-6-20 14:23:11

【浏览次数:2272 次】【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 回】

科学发展 跨越赶超

为建设创新引领的新津市而努力奋斗

(2011年6月20日)

同志们: 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津市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

中国共产党津市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全力推进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开启建设“创新引领的新津市”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工作,动员团结全市人民,在新起点上把津市的宏伟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和基本经验 

过去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常德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科学超前谋全局、深化改革拓思路、抢抓机遇促发展、夯实基础强党建,胜利完成了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三新互动”,主要指标均以两位数增长,综合发展水平迈入常德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6.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63.7亿元,年均增长12.8%;规模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7.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7.4亿元,年均增长3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12.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6.9亿元,年均增长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4.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6.6亿元,年均增长42.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1.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4亿元,年均增长14.5%。

——发展质效明显优化。五年来,我们坚持推进产业规模发展、集约发展、转型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29.3∶35.5∶35.2调整为2010年的20.4∶44.6∶35.0。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规划面积由6.4平方公里扩张到12平方公里。招商引进项目108个,累计到位

内资81.7亿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建立省级新产品产业化研发中心3个。我市成为全国最大的酶制剂生产基地,中南地区最大的糖果果冻生产基地,湘北地区重要的机械制造基地、纺纱基地、造纸基地。农业丰产增收,新农村建设特色凸显,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中意糖果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津市藠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保河堤镇中南村被评为全国循环农业示范点。服务业活力不断增强,各类经营业态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一大亮点,灵泉镇成为全省首批整体推进乡村旅游的乡镇。

——幸福指数明显上升。五年来,我们坚持把让群众幸福作为最大的政治,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好事。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7675元增加到2010年的153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083元增加到2010年的5728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月均由2005年的662元提高到2010年的1262元。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乡低保持续扩面提标,惠及困难群众1.8万多人。加大医疗保障力度,三次提高职工医保标准。积极改善困难群众生活,1943名渔民生产生活解困问题妥善解决,2000多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城乡救助体系不断完善。荣获“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县市”称号。持续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改造黑瓦屋12万多平方米,建成廉租房7.6万平方米,新建农村安居房512户。基础建

设大幅提质。城区面积由2005年的10.6平方公里扩大至2010年的16.5平方公里,“南工北商”格局已经形成。城镇化率由53%提高到62.2%,居全省同类城市前列。文体公园、孟姜女大道、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一批城市配套工程相继建成。城市创建成效显著,确保和巩固了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成果,荣获“全国道路交通管理优秀城市”称号。成功争取二广高速、安慈高速过境并设立互通,我市成为常德各县市中唯一的高速公路中心枢纽城市。通村公路建设基本完成,公共交通覆盖城乡,形成半小时通勤圈。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生态村、省级生态村共18个,居全省前列。毛里湖湿地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五年来,我们坚持抓改革、强投入、重实效,持续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73项,其中省级24项、国家级5项,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保河堤镇花桥村被评为“全国科技示范村”。教育事业深入推进。引进长沙雅礼中学合作办学,投资1.2亿元建成德雅中学。承办第32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普九”债务化解结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打卡发放。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文化交流日趋活跃,文化阵地不断巩固和发展,群众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嘉山孟姜女传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虎爪山旧石器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