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实践中的应用 - 以售后回购为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会计理论-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实践中的应用 - 以售后回购为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738c26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6b

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实践中的应用

——以售后回购为例

摘要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尽管实质重于形式属于次级质量要求,但在复杂经济交易中,经济实质可能与其外在形式存在较大背离,需要通过对整个交易各种因素包括合同条款、交易背景、交易对象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相对合理的结论。本文在剖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内涵的基础上,以售后回购为例,分析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以达到对实质重于形式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售后回购

目 录

论文总页数:12页

1 引言 .................................................................................................................................................... 1 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 ................................................................................................................. 1

2.1 国外学术界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认识 ............................................................................. 1 2.2 我国学术界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认识 ............................................................................. 1 2.3 国内外对实质重于形式内涵认识产生分歧的原因 ............................................................. 2 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必要性 ............................................................................................................. 3

3.1 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的影响 ................................................................................................. 3 3.2 企业组织形式和业务的复杂化的影响 ................................................................................. 3 3.3 原有准则、制度存在缺陷的影响 ......................................................................................... 3 4 售后回购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 ..................................................... 4

4.1 售后回购的相关概念 ............................................................................................................. 4 4.2 售后回购三种不同情况的处理 ............................................................................................. 5

4.2.1 卖方在销售商品后的一定时间内必须回购的处理 ................................................... 5 4.2.2 卖方有回购选择权的处理 ........................................................................................... 5 4.2.3 买方有要求卖方回购的选择权的处理 ....................................................................... 6 4.3 售后回购业务的具体会计业务处理 ..................................................................................... 6

4.3.1 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售后回购业务的会计处理 ................................................... 6 4.3.2 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售后回购业务的会计处理 ....................................................... 9

5 结语 .................................................................................................................................................. 10 参考文献............................................................................................................................................... 12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组织形式多样化、企业业务多样化,要求会计核算标准化、国际化,以适应经济要素在全球流动。经过几次会计准则的修订,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企业跨国经营、跨国上市、跨国投资和跨国融资提供了会计核算的可行性。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有了全新的诠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第16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准则做出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即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内涵的认识还存在诸多争议与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以我国为代表,认为实质重于形式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另一种是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为代表,认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确认与计量原则的修正与限制。

2.1 国外学术界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认识

《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在第35条规定:如果信息要想忠实反映它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交易或其它事项的实质,不总是与它们外在的法律或设计形式相一致。可见,这里的“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的外在表现,既指其法律形式,又指法律形式之外的其它形式。也就是说,信息如果要想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与反映。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 over Form)的英文表达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2.2 我国学术界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认识

实质重于形式是我国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中所讲的“形式”是指包括法律形式在内的具体表现形式,“实质”是指经济实质,所谓“实质重于形式”是指经济实质重于包括法律形式在内的具体表现形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就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要反映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是其表面形式。它明确指出,企业会计提交的经济信息,不能仅仅注重表面形式,更要体现交易内容的经济实质,

第 1 页 共 12 页

突出了经济活动内外的一致性。交易或事项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所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即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当企业事务的经济本质和法律形式产生冲突时,会计信息中要倾向于前者的真实体现,并以之为依据进行核算和反映。同时,这项原则还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对经济实质做到切实重视,准确把握,要具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正确运用财务原则,真实反映企业的资金状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合理应用,是企业经济活动稳定健康运行的必备条件,只有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切入本质,企业决策者才能利用有效的数据信息,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2.3 国内外对实质重于形式内涵认识产生分歧的原因

为什么国内外学术界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内涵的认识会产生分歧?主要是由于以往在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操作修正与限制原则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会计行为与会计信息因果逻辑关系的研究,人为地造成了二者逻辑关系上的混乱。而一直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界的许多学者都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同会计操作修正与限制原则笼统归于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未能明确区分与比较二者的逻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混淆了人们对会计核算原则,尤其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同会计操作修正与限制原则内涵的认识。

依据行为逻辑理论与会计行为理论,明确会计行为与会计信息的因果逻辑关系不仅是区别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同会计操作修正与限制原则的要求所在,而且是更准确地具体把握各项会计核算原则内涵的条件,包括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其原因在于:会计操作修正与限制原则是对会计行为(包括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确认与计量、披露等)及其相关依据和影响因素的界定,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则是对会计行为结果的界定,也就是对会计信息的界定。会计行为影响会计行为的结果,即会计行为影响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能反映会计行为的合理、合法、合规性。如果没有对会计行为修正与约束的动因,就不能产生会计信息披露与报告所要求的效果,二者在逻辑上存在因果关系,只是作用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将二者明确予以区分。

以会计行为与会计信息的因果逻辑关系为出发点,理解和区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操作修正与限制原则的各自内涵,不但有利于根据会计行为与会计信息的因果逻辑关系对会计行为的规范性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全面考察与控制,充分发挥会计操作修正与限制原则对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确认与计量、披露等会计行为的限制与约束作用,同时对于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探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由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按照因果逻辑关系将二者分别表述,可以避免将各会计核

第 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