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国陆军在海湾战争期间机动作战指挥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现代美国陆军在海湾战争期间机动作战指挥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74be01d67ec102de2bd8945

如同计划一样,联军的地面作战行动于1991年2月24日(G日)展开,此时军战术指挥所,位于其所属第3装甲师战术指挥所附近。弗兰克斯亦将按预定的第二日(G+1日)清晨6时,指挥其部队按计划开始攻击。然而,当G日陆战队部队在科威特南部展开进攻后,态势的发展比计划要顺利得多,伊军防线在陆战队的攻击下很快开始崩溃。战场态势的发展比预期的更快,因此中央司令部临机决定,将弗兰克斯第7军攻击发起时间提前到G日下午3点开始。事实上,在G日攻击开始后,弗兰克斯就指令全军作好行动准备,果断在接到上级提前行动命令后,第7军比预定时间提前15小时发起了攻击 。

第7军发起进攻后,其作战地域以东,第1机步师成功地实施了它的突破攻击行动,并很快推进到距“苹果阶段线”(该师到D日夜晚时所要到达的位置)15英里的伊军防线深处;而在第7军西翼,第2装甲骑兵团和第1装甲师的骑兵中队(1-1骑兵中队)迅速推进至距“葡萄阶段线”约40英里的位置,此外两个装甲师(第1、第3)的主力跟随着作为前锋的第2装骑团和第1装甲师1-1骑兵中队的步伐,以协调的攻击编队抵达“西瓜阶段线”,距前锋约20英里。第1-1骑兵中队还与其左翼的第18空降军的毗邻部队共同配合协同推进。第7军突破推进的地域主要是沙漠地带,伊军认为这里对装甲车辆几乎是无法通行的,但美军用行动证明这并未阻碍,当然起伏不定的沙漠确拖慢了第1装甲师最初的机动速度,但该师始终按预定计划保持着机动,到进攻发起第一天的黄昏,该师主力部队已驶过最困难的地形,展现在其眼前的是一片更为开阔的沙地 。

由于行动初步取得成功,弗兰克斯当天夜里选择让各部队保持警戒状态并休整。他认为夜间持续推进可能会造成比更快的攻击进度更多的问题 ,加之根据当时他所获得的情报判断,其主要目标,伊军共和国卫队并未有任何活动迹象,因此该军完全可以在休整后于第二天继续推进,并推进至第一阶段进攻的终点“粉碎阶段线”。2月25日,第7军各部队按计划继续推进,期间,第1装甲师须伊境内的沙漠城镇布沙亚附近俘获了一处伊军的补给设施(“目标紫色”),并提前到达“粉碎阶段线”;配属的英国装甲师也按预定计划通过第1机步师打开的缺口,突入伊防线后部消灭了伊军第52装甲师。“目标紫色”的俘获,标志着美军部队开始逼近并威胁共和国卫队重兵集团集结地区的北翼 。

到2月25日(攻击发起后的一天)晚些时间,第7军各推进部队几乎都到达了“粉碎阶段线”,弗兰克斯开始面临着如何对共和国卫队重兵集团实施攻击的抉择和决策。他原本希望在攻击发起后的第二天到达这一位置,但局势发展的顺利使其各部队的前锋提前到达了此位置,此时其下属部队主力仍在持续向前推进。此时,弗兰克斯更希望战局发展的速度再慢一点,能为其部队到达新的攻击发起位置争取12~24小时时间。为了督促所属部队尽快抵达进攻位置,弗兰克斯尽可能地要求其下属指挥官加快所属部队的推进速度,期间,他也召集各部队的指挥官召开了作战会议,由于整个计划的提前他仍希望下属各部队能尽快行动,以便于其战术决策 。

到2月25日(G+1日)黎明时,伊军高层意识到其西侧美国装甲部队的高推进速度将对其整个科威特附近重兵集团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开始迅速做出反应。此外,由于地面行动之中联军通过持续空袭对伊军指挥通信设施造成较大破坏,其只能以无线电设备间或向其部队发出指令。根据伊军的判断,立即决定命令其杰哈德军的第12装甲师和共和国卫队的塔瓦卡尔纳机械化师并排(位于第12装甲师以北)西进前出,拦在美军推进的路线上,如此塔瓦卡尔纳机械化师就脱离了后部猬集的共和国卫队重兵集团。即便如此,伊军此时仍判断美军的主要攻击方向仍是瓦迪巴廷地区,而且由于糟糕的通信条件,伊军南线最前沿防御的步兵部队,甚至在美军第7军已完全突入进到伊境内纵深,伊军防线右翼门户大开时,仍将其防御正面对着南方。第7军的推进速度完全震憾了伊拉克人 。

随着时间流逝,第7军的推进也在继续。在第7军左翼,第1机步机突破伊军第26和第48步兵师的防御正面后,先后击溃、消灭了第26军的2个步兵旅以及第48军的1个步兵旅;配合第1机步师的英军

装甲师从防线突入后,开始从西侧迂回攻击伊军第52装甲师,并侧击当面的伊军防御部队,之后该师将在战役之后的时间里东向攻击并摧毁伊军沿线防御部队并力图俘获其司令部 。

再看“粉碎阶段线”附近地区,在伊军第12装甲师前出后,该师将2个装甲旅部署到距布沙亚东南约20英里处的阻拦阵地。但在这2个旅机动期间,遭遇联军空中打击,1个旅被彻底消灭,另1个旅则在到达新位置后遭遇也赶至此处的第7军第2装骑团,经过一番激战,到25日中午时第2装骑团将其消灭。伊军第7军的后勤基地位于布沙亚,此时正由第26步兵师的1个旅驻守,该旅在布沙亚市郊和市内挖掘了大量防御工事,然而,第1装甲师很快就推进到布沙亚附近,在发现伊军布防部队后,该师果断发起进攻。在摧毁防守伊军旅的前沿部队后,第1装甲师以1个装甲旅向布沙亚内剩余伊军发起攻击,另2个旅则绕守该市继续向东推进并抵达“目标柯林斯”,即共和国卫队几个重装师的防线附近 。

第1装甲师的1个旅在布沙亚的战斗持续的时间比预期更长。到25日夜间时,第1装甲师第1旅已完成抵达了该市重重防御工事环绕的外围。该师指挥官,罗纳德?格里菲思少将原来希望等到次日再组织全师对该市发起攻击,但在上报弗兰克斯后,后者回复认为,只要该师的大部能在规定时间内赶至预定位置,做好向共和国卫队重兵集团攻击的准备,他并不反应格里菲思师长的决定。在反复考虑后,格里菲思决定主力部队绕过该城继续向预定地域推进,留下1个旅立即对该城发起攻击,到第二天(G+2)清晨,攻击部队经连夜战斗完全消灭了该城伊军 。

在25日时,第2装骑团大踏步的推进,已抵达到共和国卫队西翼,通过侦察后显示,伊军共和国卫队重装师仍保持在原位置。弗兰立即命令该团转过90度向东推进,并配合其他部队,消灭阻拦的伊军。由于这次行动最初已在战前计划阶段已有设计,因此仅对计划做少许修正后即交付相关实施,计划中,第2装骑团向东推进,并在完成摧毁伊军第26、第48步兵师任务后继续向北推进的第1机步师,以及与按预定计划推进的第1、第3装甲师一起,于G+2日开始攻击伊军共和国卫队重装师。期间,弗兰克斯主要通过口头命令和控制各个部队。向伊军重装部队的攻击将首先由第2装骑团发起,一旦伊军离开其阵地开始反击,第1装甲师将迅速赶上第2装骑团,并替代其攻击位置。为迅速解决战斗,弗兰克斯原希望第二阶段的进攻中,作为战区预备队的第1骑兵师能顶替仍在南线战斗的第1机步师,与另几支部队一起发起攻击。但极为顺利的行动使第1机步师很快结束当面战斗,能够加入第二阶段的作战中。也正因如此,这给弗兰克斯指挥所的参谋军官们节省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和协调时间。因为第1骑兵师要按其预想前出至攻击位置,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机动,期间亦有大量协调、组织工作需完成 。

2月26日(G+2),伊军的部署出现较大变化,不再单纯强调防御,伊军驻科—伊边境处的共和国卫队和杰哈德军开始担负掩护驻科威特伊军主力撤出科威特的任务。与此同时,美军第7军的推进比想象中还要快,第2装骑团已突入共和国卫队几个师中最靠西侧的师(塔瓦卡尔纳机械化师)作战地区的纵深,在其左后翼,跟随着第3装甲师,在其西北解决完布沙亚战斗的第1装甲师也正加速向东推进。此时,弗兰克斯指挥装骑团部队保持与当面之敌(共和国卫队)的接触和侦察 。

第2装骑团按照弗兰克斯的命令保持对敌的压迫和接触,第7军各部队亦于26日下午开始发展其攻势行动。装骑团通过塔瓦卡尔纳机械化师的前沿区域并向前推进了14英里(该团原预定在大约推进10英里后遇到伊军的主防御阵地,但此防御阵地位置还要在东边4英里处),在当天下午4点左右,两军爆发大规模战斗,美军也称之为“73度线战斗”(此称谓来自爆发地点位于美军战役地图南北向的第73号线上,这里也是伊军西侧防线的起点)。就在第2装骑团与塔瓦卡尔纳机械化师在沙尘风暴中激战时,其他美军部队仍继续按计划向东推进着。就在装骑团率先与伊军交火后数分钟后,第7军部队(从南至北):第2装骑团、第3装甲师和第1装甲师先后也与塔瓦卡尔纳机械化师的2个旅发生了交火。激战未持续过久,第2装骑团迅速消灭了当面的塔瓦卡尔纳机械化师部队,而在其北边,两个装甲师的战斗却一直持续至当天夜里,这主要是由于当天时天气恶劣,而且塔瓦卡尔纳机械化师将其主力力量投入到北边,加之其附近

阿德南摩托化师的1个旅也加入了战斗,使战斗持续时间较长。阿德南摩托化师的那个旅被击溃后撤至了美军第18空降军的作战区域 。

2月27日(G+3)“73度线战斗”之后,第1机步师越过第2装骑团,继续攻击伊军塔瓦卡尔纳机械化师和第12装甲师的残部,完成弗兰克斯所设计的连续打击中的最后一击。伊军各部队虽抵抗得非常顽强,但到当天晚些时候第1机步机和第3装甲师先后击溃当面防御的伊军塔瓦卡尔纳师和第12装甲师部队,接着第3装甲师凭借着机动能力继续向东追击,又击溃了伊军第10装甲师预备阵地的守军,其攻击已完成变为对溃散伊军的追击 。

在更北边,伊军麦地纳装甲师正位于美第1装甲师推进的路线上,其预备队部署于塔瓦卡尔纳机械化师右翼后方。尽管在麦地纳师投入战斗前,其西南边的塔瓦卡尔纳师已与美国激烈交火,但该师指挥官并未指令所部向西推进,保持与塔瓦卡尔纳师齐头并进。因此到2月27日中午时,第1装甲师的前锋部队已与麦地纳师的1个装甲师交火,此时正值伊军午饭时间,经过10分钟短促和激烈的交战,第1装甲师前锋部队摧毁该师近100辆各型车辆,接着到下午时第1装甲师后继部队陆续赶到,并在略南的地域相继消灭、击溃麦地纳师其他部队。

此次交战(也被称为“麦地纳山脊之战”)后,其余未受打击的伊军部队呈现出全线溃退的态势。在第7军作战地区以北的第18空降军的作战地域内,美国军第24机步师遭遇并消灭了多支从第7军当面共和国卫队集结地区逃离的零散部队,这些部队准备渡过幼发拉底河撤往巴士拉。

在27日余下的时间到第28日(G+4),第1机步师和英军第1装甲师对当面溃退的伊军实施全线追击,并向东进入科威特境内,一直到达波斯湾岸边,期间,只有很少的伊军部队继续留在前线并一直等到伊拉克宣布停火结束了此次行动为止。在地面行动开始后的第4天,美国第7军共摧毁伊军第7军的1个装甲师和6个步兵师、杰哈德军的1个装甲师和共和国卫队3个重型装甲师中的2个。

在整个战役行动中,弗兰克斯所属各部像计划中那样有条不紊地实施着行动,他最初待在其军战术指挥所里,但一旦行动全面展开后,他的这一指挥所立即就被庞大的车潮所掩没,因此他很快就跟随推进部队前往位于第3装甲师战术指挥所附近的军跃进战术指挥所内靠前指挥。尽管名义上他指挥着上千辆坦克及各型作战车辆,但他的终端指挥所却只包括2辆M577装甲指挥车和1架黑鹰指挥控制直升机 。 弗兰克斯本人除亲自赶赴战场前线实施指挥外,他还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持对部队行动的控制,比如在不同的作战阶段,他会从不同部队的基本指挥所和战术指挥所内抽调关键的作战参谋伴随其一同行动,提供决策咨询和参考,保证其决策能适应各个方向不同部队的情况 ;需要时,他也会派遣其高级参谋军官前往特定方向协调、督促作战事宜等。行动初期,他在其指挥所召集了各下属部队指挥官召开了了一个简报会议后,他就主要搭乘其指挥控制直升机往返于前线各部队之间,直接与各指挥官见面商讨、督促行动。由于此战中,联军完全掌握了战区上空的制空权,他能够搭乘直升机迅速找到各部队位置,并直接观察其部队的部署和行动情况。他的黑鹰直升机上,除携带着便携式TACSAT无线电系统外,还可悬挂大幅作战地图,通常随他一起在空中飞行的除机组人员外,只有2名军士,1名军士负责操作机载TACSAT无线电系统,另1名军士则负责他的安全保卫工作;有时时间紧急时也会有下属部队的作战参谋随机陪同他前往下一目的地。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其机载TACSAT无线系统尽管具有远程传输能力,但只能在直升机落地后使用;当弗兰克斯在空中时,他就只能用机载FM无线电与其他部队联系,其传输距离相对较近,只有12~18英里。

对弗兰克斯来说,通信是个问题,这也部分地抵消掉了他在前沿的控制努力。有几次,由于其指挥通信的限制,他必须其下属部队的通信系统与外界保持联系,特别是在G+1~G+2夜间,由于战区的大雨和风

暴,他自己的跃进战术指挥所内的通信系统几乎无法与其上级保持联系。当时,他的上级约翰?尤斯克中将位于第3集团军(同时指挥着第7军和第18空降军)的基本指挥所内,集团军基本指挥所位于沙特首都利雅德,距弗兰克斯约360英里。尽管集团军也在靠近前线的位置建立了自己的战术指挥所,但弗兰克斯在作战期间仍经常需要与尤斯克中将保持联系。针对其指挥通信上的缺陷,尤斯克也专门指派了联络官驻守于第7军战术指挥所内,其职责是保持尤斯克随时了解第7军的活动情况。

由于作战地域所具有的特点(在广阔的沙漠地域遂行大规模的机械化兵团机动作战),使得第7军及其下属部队能够为方便控制而采用较简易的战斗编队。事实上,在地面进攻发起前,联军地面部队针对当地地形条件和专门设计和演练了机动进攻战术和行动中的指挥协同与配合,因此在4天时间的地面战役中,其各阶段的行动,无论机动遭遇还是进攻或防御,都能很快转变其队形。此外,美军在战役中还首次试验性地应用了数字化的地面导航技术,比如地面定位卫星(GPS)系统,在茫茫沙漠缺乏定位、导航地标的战区中,它不仅辅助各部队掌握各自位置,也允许其上指挥官可更明确无误地掌握其下属部队的所在位置。 从指挥跨度上看,弗兰克斯所承担的压力也不少,除去战役后期可能划归他指挥的第1骑兵师,战役开始时他就需要全权指挥和控制6个主要的下级部队协同行动。然而,出色的指挥通信和战场感知体系,以及便捷的战场机动方式,使弗兰克斯能够从容往来于战场下属部队之间,所有这些都使他控制如此多的部队成为可能。此外,这次战役的其他一些特性,也有助于简化他所面对的指挥跨度困难。比如,其下属6支部队并非同时发起攻击,在战役的不同阶段,不同部队在多个方向上同时实施攻击的情况并不多,而且多支部队的进攻方向也不多。战役之初,第1机步师率先攻击伊军防线,其后跟随的英军装甲师攻击方向与其相同,战线西侧两个装甲师的推进路线也大体平行。等到战役最后阶段,第1骑兵师仍作为预备队参战,而之前活跃的第2装骑团也退出战斗转为预备队,因此在行动的大多数时间,弗兰克斯通常只保持着对4支部队的控制。而且,与1944年布列塔尼战役指挥官米德尔顿不同(在较广阔的战场范围内指挥着5支下属部队在3个不同方向上同时展开作战行动),弗兰克斯的几支主要力量虽然同时也在不同方向上行动,但彼此间的距离并不大,此外,弗兰克斯的指挥通信条件也要比前者好很多。

就在弗兰克斯跟随其部队往来奔波于前线各部队之时,其上级集团军和战区指挥官则安坐在远离前方的利雅德总部。在地面战役发起之初,战区指挥官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在战役一打响南线陆战队攻击异常顺利后,就非常关注第7军的推进速度,他更担心的是伊军迅速从南部撤离出陷阱,因此在战役期间多次询问第7军各部队的推进位置。战役期间,弗兰克斯为保持各攻击部队之间的协调,而先后两次要求部队在夜间停止推进进行休整时,虽然他的直接上级尤斯克中将也同意他的看法,但施瓦茨科普夫却对此并不满意;所幸的是,尤斯克自己承担了大量来自施瓦茨科普夫的压力,使得弗兰克斯得以按自己的节奏实施行动,甚至在此战结束一年后,他才得知当时战区指挥官对其推进速度并不满意。当然,在战后弗兰克斯所撰写的回忆录中,他也承认,如果当时他意识到施瓦茨科普夫对第7军的推进速度更为在意的话,即便他感觉这样的快速推进有点儿冒险,无疑他也会立即按照其意图,以更快的速度推进。 2003年巴格达战役

2003年“自由伊拉克行动”(OIF)中,世人再次见证了美国装甲机动部队以更高的机动速度,完成了一次推进距离达到300~350英里的机动战役行动 。总体来说,这次推进以直接攻击并占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推翻萨达姆政权,为最主要目标,整个巴格达战役持续时间约20天,整体上机动进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美军装甲部队由科—伊边境地区出发推进至伊境内纳杰夫城,这一阶段从3月20日开始一直持续到24日。之后推进的美军停留了5天后,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一直持续到推进至巴格达城市区为止的机动作战,行动时间由3月30日开始后一直持续到4月8日。在此次机动战役中,美军主要的行动部队第5军的矛锋由第3机步师(由布福德?布伦特少将指挥)担任,该师在战役发起后直接开始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