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地理考试复习题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国自然地理考试复习题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7821ae1376baf1ffd4fad2d

②阻挡作用:南北气流的阻挡,加剧西北地区的干旱。

③扰动影响:西风带气流爬越青藏高原,在对流层中上层会产生振动,对东部地区的天气变化有较大影响。 青藏高原的热力影响

夏季:高原面增温,形成热低压,加强印度低压,加强了西南季风。高空为暖性高压,即青藏高压,加强了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东南季风起到加强增厚作用。

冬季:高原面辐射冷却,形成高压,加强了蒙古冷高压,同时加强了我国冬季风。 二、季风进退与气团活动 1、冬季

? 行星风系:主要是西风带,东风带只影响南岭以南地区。南支急流扩大了西风带范

围(仅在冬季出现,10月—5月)。

? 活动中心: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副热带高压东退至太平洋西经范围,赤道低压

位于10°S地区。影响我国最主要的是蒙古高压。 ? 气团活动:极地大陆气团Pc ,其南移形成冬季风,南移过程中产生三种变性Pc——

陆变性NPc ,冷海变性NPc ,暖海变性NPc 。这四种气团之间形成锋面,影响我国的天气变化。 ? 天气变化:

华北:Pc 与陆地NPc 之间形成锋面,称为寒潮锋面,带来强烈降温,并有大风,在东北地区还会有雨雪天气。

华中:陆地NPc 与冷海NPc 形成锋面,它属于寒潮锋面。带来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华南:陆地NPc 和冷海NPc 与暖海NPc 之间也有锋面,平均位置位于南岭地区,称为华南准静止锋,往往有持续性降水,造成阴雨天气。 西北:在蒙古冷高压的控制范围内。

西南:云贵交界处,陆地NPc 与热带大陆性气团Tc之间形成云南准静止锋,锋下多阴天云雾,少雨雪;云南则晴朗干燥。

? 冬季风建立:

东北:9月中、下旬。北风、西北风。 华北:9月末,10月初。西北风。 华中:10月上旬。北风。 华南:10月中旬,东北风。 冬季风移动速度快,其建立与消失与南支急流密切相关。南支急流10月上中旬建立,使得冬季风加强,并迅速南下。 2、春季

过渡季节,几个活动中心控制我国,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副热带高压、赤道低压,势力都不太强。北方受蒙古高压影响,南方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南北差别增大。 3、夏季

行星风系北移,我国东部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其西进北上给我国季风区带来一系列天气变化。副热带高压的辐散气流为热带海洋气团Tm,登陆后与NPc形成锋面,称为极锋。该锋面的北移,造成降雨带的移动,影响东部地区的主要天气变化节律。

? 初夏:6~7月中旬,南支急流消失,夏季风来临,为“突变”性质。极锋到达秦岭、

淮河一线以南,并在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持续停留,形成“梅雨”季节。

? 盛夏:7月中旬,西风带北移至42°N以北,副高轴部北移至32°N。北移过程中,

Tm为主导,极锋北移导致雨带的北移。

5

华北、东北地区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梅雨消失,并受副高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在单一的Tm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干燥,造成伏旱。华南地区包括云南受西南季风和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生成于赤道幅合带的台风开始频频登陆,也给我国南方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

夏季风源地:东南季风:副高,Tm,控制东部天气节律。 西南季风:索马里低空急流,Em。

西南信风(南季风):越赤道低空急流,Em。 4、秋季

过渡季节,9月~10月中旬。Pc加强,南移,冬季风南下。南支急流在10月出现后,极锋迅速从大兴安岭一带南退。

华北、东北和华中东部地区:极锋快速后退,Pc控制该区域,但势力不强,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

华中西部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受秦岭大巴山等地形影响,冬季风南下受阻,极锋后退较慢,形成秋雨季节。

华南地区:受海洋气流和台风影响,也为秋雨季节。 ⑴季风源地:

a.冬季风:单源,即蒙古冷高压,为浅薄系统,但气压梯度很大,势力稳定,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冷空气入侵我国有三条路径,以河套地区为界,分为西路,中路,东路。 b.夏季风:多源。

? 西南季风:源于索马里低空急流,印度夏季风,赤道海洋性气团Em,6~8月最强盛,

主要影响我国云南地区。

? 西南信风:源于越赤道低空急流,存在于125°E 和105°E 附近,赤道海洋性气

团Em,影响我国南方地区。

? 东南季风:源于副热带高压,热带海洋性气团Tm,与NPc气团相遇形成极锋,给

我国东部季风区带来锋面降水。

⑵影响时间不同:

? 冬季风:势力强大,影响时间可达半年。

? 夏季风:一般在6~8月,三个月左右,但南北不同。北方地区一般2~3个月,南方

地区可达4~5个月。夏季风强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弱。

⑶ 季风进退方式:

? 夏季风:渐变与突变。

西南季风为突变,5~6月随南支急流的突然消失而迅速建立。

东南季风开始为渐变,从3月份开始影响华南地区;后突变,随南支急流的突然消失而迅速北上至秦岭、淮河一线,并持续停留,形成梅雨;7月后逐渐北上,影响华北、东北地区。

? 冬季风:建立很快,随南支急流的突然建立而迅速南下,影响华北华中地区。 ? 夏季风北上需5个月,冬季风南下为1个月。 三、气温 1、气温分布 ①一月均温:

? 比同纬度地区温度偏低。

? 一月等温线分布近似东西向,但受地形影响发生弯曲。 ? 一月极端低温:

6

? 重要的温度界线:一月0℃等值线,-12 ℃等值线,10 ℃等值线等的地理意义。 ②四月均温:

?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0 ℃以上。 ? 比同纬度地区增温快。

? 北方增温大于南方,全国气温南北差异减小。 ③七月均温:

? 比同纬度地区温度偏高。

? 七月等温线分布稀疏,南北温差小。 ? 七月极端高温:我国几个高温中心。 ④十月均温:

? 过度季节

?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0 ℃以上。 ? 比同纬度地区降温快,温度偏低。 2、气温年较差:

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很大,高于同纬度地区。北方要大于南方地区。反映气候具有大陆性特点。 3、农业界线温度:

? 0 ℃:农作物生长的起码温度。

? 5 ℃:大多数作物生长期的开始,真正的生长温度。 ? 10 ℃ :活跃生长的温度。 ? 活动积温:热量带划分的指标。1600 ℃,3200 ℃,4500 ℃(5300 ℃ ,6500 ℃ ),

8000 ℃,9000 ℃,2000 ℃。

四、降水 1、降水分布

? 重要的几个年降水量等值线:400㎜,250㎜,800㎜,1600㎜等。 ? 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 降水受地形影响。

? 降水分布于台风路径有关 2、降水季节分配

? 主要集中于夏季,两个地区例外:台湾北部,新疆伊犁谷地。 ? 受锋面和气旋等影响,降水季节分配在不同地区有不同表现。

华南春、秋雨区,华中东部春夏雨区,华中西部夏秋雨区(华西秋雨),北方夏雨区,西北地区少雨区,台湾东北部冬雨区等。 3、降水强度

季风显著,降水强度大,一般以暴雨形式为主,易造成洪涝灾害。 4、降水变率:

变率大,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易造成我国东部季风区“南涝北旱”或“南旱北涝”。 5、干燥度

干燥度 <1.0 为湿润地区 季风区

1.0~1.5 半湿润地区 季风区 1.5~4.0 半干旱地区 季风区 >4.0 为干旱地区 非季风区

第四章 中国近海

一、基本概念

7

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东侧的太平洋海区。

海域面积:渤海、黄海、东海 123 × 104 km2 ,南海 350 × 104 km2 二、海域划分 1、渤海

为我国内海,面积约7.7万平方千米。

范围:辽东半岛老铁山角,经庙岛群岛,至山东半岛蓬莱角。 五部分组成: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盆地和渤海海峡。 平均水深18米,最深80米,位于渤海海峡老铁山水道。

为一近封闭的浅海。受陆地影响,水温较低,盐度较小,含沙量较大。 2、黄海

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4米, 范围:长江口北侧启东角至济州岛。

组成:以山东半岛成山角与朝鲜半岛长山串为界,划分为南黄海、北黄海。

为一个半封闭的浅海。水文特征受陆地影响,黄海西部水温较低、盐度较小、含沙量较大。 3、东海

为一个边缘海。面积75.2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49米。 范围:广东南澳岛至台湾南端鹅銮鼻。 组成:大陆架、大陆坡和冲绳海沟。 4、南海

海域辽阔。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12米,海底地貌类型多样,为一较完整的深海海盆。地处热带,水温较高,盐度较大。 5、台湾东侧的太平洋海区 三、海岸类型 1、平原海岸

①三角洲、三角湾海岸:

河流的河口,泥沙堆积,海岸向海突出。如: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湾等。 ②淤泥质海岸:

粉砂质物质在沿海堆积,造成岸线平直,滩涂面积广。渤海三大湾和苏北沿岸。 ③沙砾质海岸:

台湾西北部,海南岛西侧。 2、基岩海岸 ①岬湾式海岸:

岸线曲折,水深湾大,岬湾相间,多为天然良港。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福建、广东、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等地。

②断层式海岸: 受断裂控制,岸线平直。台湾东海岸。 3、生物海岸

①珊瑚礁海岸: 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 ②红树林海岸:福建以南区域的淤泥质海岸。 四、海洋水文特征 1、海流 ①东中国海

黑潮:稳定强大的暖流,温度高,盐度大。 台湾暖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