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科学社会主义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7c3120c52ea551810a687e5

十月革命后,经过工业国有化、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势力,并通过签署布列斯特条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以后,列宁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管理国家的重任。怎么管理国家?列宁提出“直接过渡”的思想,“当时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从1917年底到1918年初所作的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声明??多半都有是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这种设想出发的”,“直接过渡”思想的实质就是不给旧经济一个“适应社会主义的准备时期”,而直接“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这种指导思想,就是不允许多种旧经济长期存在,力图在一个短时期内建立起“纯粹的”公有制经济制度。在直接过渡思想的指导下,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以下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建设模式:(1)全国土地收归国有,使用权归农民,并由国家在国有土地上组织国营农场、农民协作社等。(2)大工业、大商业、大银行、铁路、对外贸易等收归国有,实行国家垄断;对一般私人企业,取消商业秘密,强迫工商企业合并为各种联合组织;对小生产者,强迫联合在各种消费合作社中,(3)在国民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由国家组织产品分配代替了私营商业,国家收购粮食供应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等等。

2.“直接过渡”的思想和战时紧急措施的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军事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3月至1921年底,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动员国内一切资源以保证国防和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为了应对三年的艰苦战争,布尔什维克党实行军事共产主义政策,也就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指出,战时共产党政策是“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一种临时的办法。”当然,这也是与“直接过渡”妻共产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是“直接过渡”思想和战时紧急措施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有:(1)在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同时,实行粮食贸易垄断,“凡有余粮而不把余粮运送到收粮者一律宣布为人民的敌人,判处10年以上的徒刑,没收全部财产,永远驱逐出村社。”实行消费品的配售制度,取消全部市场。(2)在城市扩大国家所有制,在分配中实行“阶级口粮制”。国家对工业生产全面控制和监督;居民分为四类,分配口粮。(3)经济生活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废除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实物)配给制和义务劳动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粉碎外国武装干涉,保证战争胜利起了重大作用,但实质上把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商品经济的观点付诸于实践,使经济陷入困境,表现为:粮食极端缺乏;工厂停工;农民普遍不满,农民暴动。针对战时共产主义的后果,列宁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转变了“直接过渡”的指导思想。列宁这样谈这个问题:“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因此,列宁彻底否定了在落后俄国实行“直接过渡”的指导思想,并且明确指出:在一个大工业不发达,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在经济上是不可能的。

3.“迂回过渡”的指导思想和新经济政策

(1)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列宁逐渐形成了“迂回过渡”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

其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存在并利用外国资本——改良主义的方法;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这个中间环节,才能实现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渡。“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同中世纪制度、同小生产、同小生产者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为此,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在国家调控下,开放市场、自由贸易和货币流通,公有制经济纳入国家计划,其它多种经济自然而然地与市场结合;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转变,从1921年开始,主张从农业开始发展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认识到农业是小农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2)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在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流通中允许贸易自由。?在工业方面,由全部国有化到实行部分工业企业私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管理体制和方法上,建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计划委员会,开始运用价值规律、货币、信贷、财政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

(3)新经济政策的成就:生产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社会主义政权稳固。 (4)新经济政策引起的争论

托洛茨基为首的反对派: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退却,即回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列宁对此进行反驳——迂回的主动退却。

国内外反对派:蜕化,变质。

人民内部的争论:普遍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是放弃了革命原则,搞资本主义。尤其是对实行“租让制”想不通。列宁说,“如果我们不把资本吸收到租让企业中来,就表明我们在经济上没有一点求实精神。”“任何一个人,只要他不抱幻想而正视现实,他就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必须下决心同旧的习惯决裂,甚至要根除顽症”

1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

对于有人认为,搞“租让制”吃亏的思想,列宁指出,“??在考虑租让政策时相在合同中体现出共产主义原则,这种人也快要进疯人院了。”只要有党的领导和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就能捍卫,不必为资格所赚取的利润而惊惶失措。等等,列宁都对这些思想逐个进行反驳。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一直施行到1929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不是单个政策的相加,是以土地—农民政策为核心的政策体系。它涉及到国家与农民的土地关系、城乡关系、工商业关系、金融——财政体制、劳动——报酬体制、国家宏观调控、等等一系列根本大政方针的改造。其解决的是非曲直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内,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创建了光辉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列宁勇敢地承认和纠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并提出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的思想。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

列宁主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通过商业的结合来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通过合作社走向社会主义。不幸的是列宁逝世过早,没有能够进一步发展他的“新经济政策”思想,使其更加成熟系统化,并使之成为联共(布)党后来的指导思想。

4、列宁晚年思想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正当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开始准备大规模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1922年,列宁的病情加重了。12月,他的右半身全部瘫痪。虽然病魔的袭击使他极为痛苦,但是他仍时刻关心党和国家的命运。从1922年12月至1923年3月,在疾病发作的间隙,他口授了最后的几篇重要文章:《日记摘录》、《论合作制》、《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此外,还口授了几封重要信件。这些文章、信件连同新经济时期的其他文章一起,深刻地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几年来的经验教训,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其主要内容有:

①经济落后的国家也能够建成社会主义。苏维埃俄国进入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建设社会主义又没有先例,如何进行建设和能否建成社会主义便成了前进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第二国际内部以考茨基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者认为,俄国经济文化落后,农民占人口大多数,还没有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的经济前提。孟什维克经济学家在多卷本的《革命札记》中,也散布“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的观点。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一文中对此加以驳斥。他认为,苏汉诺夫等人自命为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却迂腐到了极点。“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即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他们是一窍不通的。”《列宁全集》第4卷,第689页。经济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于西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对于死抱住万古不变的金科玉律的人来说,确实是难以理解的。但是它却是革命辩证法的生动体现。列宁强调:第一,世界历史在按总规律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列宁全集》第4卷,第690页。俄国是介于东西方之间的国家,不可避免地会具有不同于西欧革命的特点。作为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西欧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这并不违背历史规律。第二,为了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具备一定的文明水平,但是在特殊环境下,可以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人民。革命不能按教科书进行,而只能如拿破仑所说:“首先要投入真正的战斗,然后再看分晓。”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提出了一国数国首先胜利的可能性,但当时是指夺取政权意义上即狭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二月革命以后,列宁提出了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能够先于西方国家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思想。在国内战争期间,列宁从社会革命的意义上论述了一国胜利与数国胜利的关系,认为俄国革命如果没有世界革命的支持,就不能取得胜利。随着国内战争的胜利,列宁部分地修正了原有的观点,肯定了在西欧革命延缓的情况下,一国的无产阶级政权也能够得到巩固。接着,列宁又进一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条件的变化,终于在某种意义上提出了俄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他在《论合作制》中指出:“国家支配着一切大生产资料,无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权力,无产阶级和千百万小农及最小农结成联盟,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已有保证等等,难道这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难道这不是我们通过合作社,而且仅仅通过合作社??来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需的一切吗?这还不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这已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需而且足够的一切。”《列宁全集》第4卷,第682页。列宁虽然没有直接说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但既然俄国已具备建成社会主义充分而必要的条件,那么实际上也就可以理解为“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了。

②要采取渐进、过渡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列宁总结以往的教训,十分明确地肯定,在一小农占人口多数的国家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在经济上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农村,“决不能过早地给自己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的目标。”同上,第679页。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经验,就在于正确地解决了同农民经济结合,建

18

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的问题,用一种特殊的过渡办法、新的迂回方法,以便更有准备地转入向资本主义的进攻。列宁认为,国家资本主义是俄国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完备的物质准备和阶梯。“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同上,第525页。这种无产阶级管理下的国家资本主义高于小农经济而仅低于社会主义经济。这种经济对苏维埃政权并不有危险,因为它是受苏维埃政权监督的。“在苏维埃政权下,国家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是社会主义取得可靠的胜利的条件。”

③大力发展大工业,为社会主义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列宁指出,社会主义的唯一物质基础就是同时也能改造农业的机器大工业。在一个农民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生产,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中,列宁形象地比喻说,要“从一匹马上跨到另一匹马上。就是说,从农民的、庄稼汉的、穷苦的马上,从指靠破产的农民国家实行节约的马上跨到无产阶级所寻求的而且不能不寻求的马上,跨到大机器工业、电气化、沃尔霍夫水电站等等的马上。”同上,第711页。列宁还把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具体化为一个具有先进水平的电气化计划,称全国电气化计划是“第二个党纲”,并把电气化与新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同上,第399页。的著名论断。他认为:“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同上,第399页。

列宁认为,为了实现工业化的任务,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加强劳动纪律,采用最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在分配制度上,则要反对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实施奖金制度;还必须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团结和利用科学家、技术专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还要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等等。列宁特别强调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认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由于创造了在封建主义制度所没有过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战胜了封建主义。同样,“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出来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同上,第16页。

④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列宁指出,在俄国这样的国家里,社会主义革命获得彻底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处理好同农民的关系,解决农民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列宁深刻地分析了小农所具有的两重性,论证了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他指出,对农民既不能驱逐,也不能镇压,只能通过长期、缓慢、谨慎的组织工作来改造和教育他们。

经过长期考虑,列宁终于发现,合作制是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好的途径。所以,在《论合作制》中,列宁总结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来农村合作制发展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出了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计划。他指出:“在新经济政策时期,使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因为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私人利益、私人买卖的利益与国家对这种利益的检查监督相结合的尺度,找到了使私人利益服从共同利益的尺度,而这是过去许许多多社会主义者解决不了的难题。”合作社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其性质和发展方向是不同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合作社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但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取得了阶级胜利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 “单是合作社的发展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同上,第687页。。列宁希望所有的同志都充分认识到,“使俄国居民合作化现在对我们有多么巨大的、不可限量的意义。”

列宁还规定了合作化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他强调,实行合作化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依靠实际例子,采取典型示范的方法,向农民表明合作农业的优越性,从而使他们在完全自觉自愿地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化。农业合作化必须逐步前进,有一个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以便使农民逐渐改变墨守成规的习惯,适应于集体经济,并使合作社能够与不断加强的物质技术水平和不断提高的经营管理水平相适应。列宁还指出,国家要在物质、财政、组织等各方面给合作社以大力的支持,要在农村开展文化革命,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觉悟水平。

⑤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劳动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列宁认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居民具有高度的文化水平,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时,才能彻底挖掉资本主义的根子。没有高度的文化水平,要建成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在农民中进行文化教育工作。这是苏维埃最迫切、也是划时代的主要任务之一。

列宁提出了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广泛任务,以及必须掌握的原则和政策。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文化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服务。党的各级领导要重视和积极参与国民教育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工作;第二,要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化遗产。对文化革命应采取谨慎态度。在文化问题上

19

急躁冒进是有害的,对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态度也是荒谬的。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俄国遗留下来的一切有用的东西;第三,要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从俄国文化落后的实际出发,首先要普及国民教育。同时,要注意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建立发达的教育网,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第四,要大力培养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造就一批有共产主义觉悟并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经济建设人才和其他方面的专门人才。同时,要大胆使用来自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第五,要重视人民教师队伍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不提高人民教师的地位,就谈不上任何文化,既谈不上无产阶级文化,甚至也谈不上资产阶级文化。”第六,要不断地增加文化教育经费,为发展文化教育提供物质保证。要把精简机构以及其他部门节约下来的开支,用于发展文化事业。

⑥加强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反对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苏维埃政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工具。为了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列宁特别关心苏维埃国家机关的建设问题。他认为,没有工作得准确而有条理的国家机关,便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任务以及同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关系的复杂问题。十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苏维埃政权,按其性质来说与旧政权是不同的,但后来却受到官僚主义的污染、侵蚀,不断暴露出文牍主义、滥用职权、拖拉推诿、贪污腐化等弊病。列宁深切感到这些现象的存在,已影响到国家机关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有使苏维埃政权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危险趋势,也严重干扰着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因此,改革国家机关,实现机关工作的革命化、科学化,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紧迫任务,成为“一个非常困难、还未解决同时又急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不进行有系统的和顽强的斗争来改善国家机关,那我们一定会在社会主义的基础还没有建成以前灭亡。”

为了改善国家机关的工作,列宁认为必须大力精简国家机构。机构庞大、人员过多,容易造成互相推诿的坏风气。在这些人中,“英勇肯干的人可能只有几十个,而游手好闲、怠工或半怠工、钻在公文堆里的人却有几百个,这种对比往往使我们生气勃勃的事业断送在文牍的汪洋大海里。”。所以,一定要把国家机关精简到最低限度。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该遵守一条规则:宁可数量少些,但要质量高些。”

要建设好的国家机关,关键要有好的人才。列宁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学会工作方法和掌握工作任务。列宁认为,录用工作人员要进行考核。作为一个机关整体,还要有不同类型的人才。人才的专业化、多样化才能够适应机关工作多方面的需要。

反对官僚主义是改造国家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宁对官僚主义深恶痛绝,认为它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严重祸害,必须坚决清除。他具体分析了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提出了同官僚主义斗争的具体措施,要求吸收每个苏维埃代表担负一定的管理工作,还要逐步把所有的劳动人民都吸收来参加国家的管理。要广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为广大劳动人民运用民主权利和自由提供物质条件。特别是通过公职人员作工作报告等办法,使政权机关进一步接近群众。要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反对装腔作势、滥发文件和乱作指示。要明确国家机关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列宁从当时情况出发,把改组工农检查院作为改造国家机关的重点,强调要让工农群众参与和监督国家事务。他对工农检查院效率低的情况提出严肃的批评,提出不仅要改进工农检查院,而且要把改组的工农检查院同中央监察委员会结合起来,并把一心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受过教育的有知识的优秀分子选进工农检查院里。

⑦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列宁认为,共产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党的建设,揭露和批判工人运动内部和党内的机会主义派别。他指出,党的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统一对于执政党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党内不允许有派别活动,执政党需要有极其严格的纪律,这种纪律无论被领导者和领导者都要遵守。执政党要注意纯洁自己的队伍,提高党员的质量,不让那些不可靠的、企图升官发财的分子钻进党里来,必须把野心家、欺骗分子、官僚化分子、不忠诚和不坚定的分子从党内清除出来。列宁认为,党的中心任务是搞好经济建设。为了适应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党在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上要作相应的改变,尽力提高工作水平。党应该领导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但是党不能代替政权,党的这种领导要通过政权机关来进行,党政之间应有各自的职权范围。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但同时要实行个人负责制度。党必须有一批富有才能、经过考验、受过长期教育和专门训练,并能彼此密切配合的领袖。但是领袖不是天使,不是圣人,对领袖的缺点错误也可以进行批评。如果培植对领袖的个人崇拜,那是非常危险和有害的。党要正确地培养和选拔干部。党员群众要以模范行动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党执政后,很容易陷于骄傲自大、脱离群众、贪污腐化和官僚主义的境地,因此必须善于看到自己的弱点,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必须坚决同最可恶的官僚主义作斗争。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实行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列宁在病中看到在党中央领导人中间存在着可能分裂的危险倾向,感到十分忧虑,于是口授了《给代表大会的信》。他在信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