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科学社会主义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7c3120c52ea551810a687e5

新思维的指导下,制定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的方针,在其纲领和方针指导下进行改革,最后导致苏联解体。

对东欧,戈尔巴乔夫采取的办法是:一方面在东欧各国积极兜售“新思维”,鼓励他们进行“改革”,搞“民主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为了迎合西方的需要,在东欧局势最危机的时候,戈氏一再向布什保证:不向东欧动武,不干涉东欧各国的内政,使西方放心。因此,戈氏的新思维以及对东欧各国的态度,对东欧的剧变起了催化作用。总之,苏东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戈氏的“新思维”的确起了引爆作用,是苏联解体的思想理论基础,也是东欧剧变的直接外因。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1989年初国际舆论称为“东欧年”。这一年东欧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发生了变化,直到1992年初阿尔巴尼亚剧变结束,共2年多时间。东欧各国政局演变过程,就其方式而言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执政的共产党领导层内部发生分裂,自己搞垮自己而伤失政权,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演变基本属于这种类型:第二类是执政的共产党在国内外形势的压力下,步步退让,最后被反对派逼下了台而丢掉政权。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基本 属于这种类型;第三类是通过武装冲突,发生政权更迭,罗马尼亚就属于这种类型。

(1)波兰是东欧剧变的带头羊。波兰剧变的特点是:波兰统一工人党向反对派让步,进而被反对派夺取了领导权,最后波党本身改变了性质。属上述第二类型。1980年,波兰持不同政见者在国际帝国主义势力、教会势力的支持下,在罢工浪潮的基础上成立了团结工会,明确提出夺取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1981年12月13日,波兰政府实行军管取缔团结工会,但未彻底摧毁。1988年团结工会利用波兰经济困难和改革措施失误,东山再起,组织了三次全国性罢工。在反对派的压力下,波兰统一工人党于1989年1月举行中央会议,同意团结工会合法化。接着召开各党派、天主教会、团结工会等“园桌会议”,经过2个月的艰苦谈判,最后以波兰党和政府做出重大妥协为结果。决定实行西方模式三权分立、议会民主制,允许团结工会在新议会中占有35%的席位。6月举行大选,选举结果大出意料,团结工会获胜。与波党结盟40多年的统一农民党、民主党倒戈,投靠了团结工会。8月决定由团结工会顾问马佐维耶茨基为政府总理并进行组阁。在24名政府成员中,统一工人党仅占4名。这样,二战后波兰40多年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由非共产党人执政的政府,统一工人党大权旁落,几乎沦为在野党。这一系列打击使波党地位急剧下降,党内弥曼着“冷模、消极、失望、丧失信心”的情绪。1990年1月波兰统一党召开十一大,通过了停止党的活动的决议,会上及会后,原波党分裂为两个组织即社会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同盟,执政40多年的波兰统一工人党从此解体。团结工会上台后,一步一步地夺取社会主义阵地,它控制了宣传舆论的领导权,提出以私有化为纲,主张把国有财产卖给国内外资本家,实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取缔波党的基层组织,夺取军权。1991年春提前举行总统大选,瓦文萨击败马佐维耶茨基当选为波兰总统。至此,波兰统一工人党的所有权力彻底丧失。

(2)匈牙利剧变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人党内部分裂导致社会主义方向的改变。进入80年代,由于改革受挫,经济陷入困境,政治上不稳定因素增长,社会矛盾激化,政治反对派开始萌生并不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匈党的高级领导层在如何评价“1956匈牙利事件”和实行多党制等重大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一派是以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国务部长波日高伊为代表,主张实行多党制并要为1956年事件平反。另一派是以党的总书记格罗斯为代表激烈反对。1989年1月28日波日高伊接受匈牙利电台记者采访时,擅自宣称要实行多党制并为1956年事件平反,造成党内混乱和分歧的尖锐化。结果波日高伊的主张在党内逐渐占上风。匈党确立实行多党制后,于1989年6月召开了社会主义工人党和9个反对组织参加的园桌会议。匈党在主要原则上作了重大让步,比如在宪法草案中不再写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作用,不再写国家是社会主义性质,将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等等。同年10月6日,匈党召开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党内各派争论不休,最后通过了将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改建为匈牙利社会党的决定,波日高伊成为社会党的领导人,确定的目标是建设“民主社会主义”。这标志着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质变。波日高伊为代表的社会党控制匈牙利领导权之后,紧接着于10月12日国会通过宪法修改草案,把原国名“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为“匈牙利共和国”,取消了原宪法中有关马列主义政党领导作用的决定,删去了国家社会主义性质的条文。此后,匈牙利各种党派纷纷成立,政治斗争日趋激烈,到1990年3月,已登记注册的政党组织多达52个。这些党派利用各种手段向执政的社会党施加压力,寻机夺权。在1990年春首次大选中,社会党丧失执政地位,国家政权落在反对派“民主论坛”手中。新政府在经济上主张私有化;政治上采取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立场,压制共产主义势力的复兴和发展,鼓励反动组织发展;在外交上加快回归欧洲的步伐。可以看出,“民主论坛”执政后,是公开彻底的推行西方的资本主义模式。

33

(3)罗马尼亚剧变的特点是通过武装冲突发生政权更迭。在罗马尼亚,由于齐奥塞斯库执政期间独断专行,搞家长统治,经济状况恶化,又抵制改革潮流,引起人民的普遍不满。到80年代末,罗马尼亚几乎是危机四伏。1989年12月16日晚,西部城市蒂米什瓦拉因神父拉斯洛被法院判处开除公职一件小事,引起居民游行示威,罗保安部队开枪镇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均插手此事,抵制罗马尼亚的做法。12月20号齐奥塞斯库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群众大会。在他讲话过程中出现骚动,齐下令军队驱散并开枪平息,但边防军拒绝执行命令并与支持齐的保安部队发生激战。22日,齐氏夫妇出逃后被捕,三天之后25日,经特别军事法庭判决,将齐氏夫妇处以死刑并立即执行。政权被新成立的救国阵线委员会接管。 救国阵线接管后,公布实施纲领:放弃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三权分立、自由选举,将国名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更改为罗马尼亚。实行多党制后,1990年4月,已有61个新党注册,各新党都把矛头指向救国阵线和原共产党。经5月的“自由大选”,救国阵线获胜,维护了自己的执政地位。 罗马尼亚的共产党在齐倒台后曾一度销声匿迹,成为一盘散沙,经过反思、酝酿后,罗共部分党员与一个新建的小党合并,组成“社会主义劳动党”,新党既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政党,也不同于右翼资产阶级政党和社会党,接近欧洲社会党左派。

2苏联解体。苏联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85年3月至1988年6月,是戈尔巴乔夫上台提出加速发展战略和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基本上是在社会主义范围之内进行,改革的性质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第二阶段,从1988年6月至1989年年末,戈尔巴乔夫将改革的方向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改革,由于改革路线的偏误致使社会开始动荡。第三阶段,从1989年11月至1991年8月,苏共大力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的方针,导致苏联出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危机。第四阶段,从1991年8月至1991年年底,是苏联政局急剧恶化,苏共被解散和联盟解体的阶段。以下是第四阶段苏联解体的情况:

1991年“819”事件。1990年3月以后,波罗的海沿岸三个共和国: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先后宣布独立。在苏联掀起第一次民族独立浪潮。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发表独立宣言和主权宣言。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和九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商议,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并准备8.20日开始签约。8 19日,以苏联副总统亚拉耶夫为首的部分领导人成立了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为了阻止新联盟条约的签署,宣布取代戈尔巴乔夫总统职权,实行紧急状态,发表了告人民书。由于发启人缺乏充分准备、内外反动势力的勾结、人民厌倦斗争,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只存在了三天就以失败告终。

从“ 8.19”事件前苏联各种危机深化的程度看,苏联解体已成定局,而“ 819”事件只是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而已。右翼势力代表叶利钦同戈尔巴乔夫相互配合,在西方国家大力支持下,把斗争矛头指向苏联共产党,进而全面夺取中央国家的权力。叶利钦在8月23日下令强行“暂时”中止苏共在俄罗斯领土上的活动,并没收其财产。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同时还发布命令,停止政党在军事和国家机关的活动。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暂停苏共在苏联全境内的活动。建立93年,执政74年的苏联共产党被自己瓦解。同时,乘戈尔巴乔夫对行政、军事和权力机关进行彻底改组和清洗之时,叶利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管了联盟中央19个部以及中央的财产。这样,联盟中央的种种权力和财产都落到俄罗斯的叶利钦手中。

叶利钦以“俄罗斯取代中央”的做法,激起了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其他共和国的疑虑和不满,加快了它们独立的步伐。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举行全民公决,90%的投票赞成独立。接着新当选的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宣布独立。12月21日,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除格鲁吉亚外)的总统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发表了正式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阿拉木图宣言》。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和武装力量总司令职务,并将核控制权亲手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一个存在了数十年的世界大国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解体。

(二)苏东剧变的原因

唯物史观认为,重大历史事变是一种“合力”的结果。像苏东剧变这么复杂的事变,更不可能是由某一、二个因素造成的,而只能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然,在诸多因素中应区分主次,有内因和外因,关键是内因。而内因中又有诸多因素,有直接导致苏东解体的原因,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最根本原因应是直接原因,即苏东共产党的领导者推行一条错误的路线,执行了错误的方针政策。

1苏东国家的共产党在改革中偏离马克思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推行一条错误路线,削弱乃至取消共产党的领导,从而诱发了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全面危机,是导致剧变的根本的直接原因。

34

曾任戈尔巴乔夫助手的瓦列利2博尔金在其《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一书中说:“无论是世界大战、革命,还是两大阵营的军事、经济对抗,都没能摧毁和肢解这个伟大的国家。苏联是被人从内部攻破的,是被一小撮有影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葬送的,是被反对派搞垮的”。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当发现经济体制改革推不动,于是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戈氏在“新思维”的指导下形成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并于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通过。全党在此纲领的指导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就是,政治上取消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全民民主;经济上实行非国有化和私有化,建立完全的市场经济;在思想上,放弃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东欧各国共产党原本政治软弱在改革出现困难的情况下,他们接受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改良主义思潮,它既反对资本主义,又反对共产主义,主张采取渐进的、改良的道路,建立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指导的自由、公正、多元化的“新社会”。民主社会主义的主张:政治上搞多元化实行多党制,议会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意识形态上主张多元化,将唯心论、唯物论、唯理论、唯神论溶为一炉,经济上主张建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制度。”苏东在其错误路线指导下,出现下列状况:

第一,改变党的性质和作用,放弃和取消党的领导,是造成国家大乱,局势失控的关键。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凝聚力量。苏东国家的演变首先是从共产党的演变开始的,党的性质和作用的改变最终导致国家政权性质和国家发展方向的改变。东欧各国共产党大多数不是自己打天下,政治上软弱,二战后不久,多数国家的共产党和当时各国力量较强的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合并,使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带进党内,造成党内思想不纯。东欧共产党多数党内派别林立,组织涣散,纪律松弛。这样的共产党在改革迂到困难时,错误地把民主社会主义当作摆脱危机的出路和良方,他们在反对派面前一步步地后退,同意搞多党制、议会制。多数共产党改名或改组为社会党、社会民主党放弃了马列主义指导原则和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共产党演变成社会民主式的资产阶级政党。

苏联根据戈氏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主张实行多党制。改变了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修改了宪法中关于苏共是全苏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的条款。使党的社会领导地位被取消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被取消了,党的指导思想多元化。经过改革之后,党根本不起领导作用了,到1991年8月24日戈氏命令停止政党在军事和国家机关的活动。这时苏联国家的瓦解也就不可避免了。

第二,在错误路线指引下,在极端民主化、公开化和多元化方针下,出现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全面危机。如苏联在政治思想方面,由于主张民主化、公开化、多党制,各种党派孕育而生。据报道,“819”事件前,苏联相继成立非正式组织6万多个,全国性政党20个,共和国一级的政党500多个。它们大多与苏共分庭抗礼,公开声明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从全面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否定十月革命,以及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历史。苏联整个舆论界失控,搞乱了人民的思想,失去了社会主义精神支柱。在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全面衰退,1990年经济出现负增长,国民收入比上年下降4%,1991年继续下降,比90年又下降11%。物资匮泛,通货膨胀严重,人民极为不满。尤其是民主化、公开化的口号刺激了国内民族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和尖锐,一些民族主义组织煽动民族仇恨,把民族关系引向公开对抗。可以说,戈氏的错误路线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东欧一些国家党的领导人,在国内外压力下,削弱和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同意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和西方议会民主制,企图迎合反对派的要求,以缓解国内政治经济危机,保住自己的执政地位,结果使得反对派力量一步步强大,导致了自己的下台。

第三,无原则的退让,使反对派得寸进尺,造成政局失控。

东欧多数国家为求得国内政局的稳定,先是容忍反对派的存在,继而允许其合法化,让它们得以坐大,然后被迫同意和他们分权,直至最后丧失政权。波党丧失政权就是从承认团结工会合法化,后来在它的逼迫下同意分权开始的。团结工会利用波党的软弱和步步退让,得寸进尺,终于达到了“不通过暴力手段夺权的目的。”其它国家均相类似,匈牙利向反对派“民主论坛”让步、民主德国承认反对派“新论坛”合法、保加利亚向反对派“民主力量联盟”一再退让?。东欧这些国家的党都想以步步退让求得反对派的合作,结果却鼓励和助长了反对派夺权欲望,为自己构筑了垮台的条件。戈尔巴乔夫从他倡导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出发,一再作出无原则的妥协退让,致使各种蔑视反对国家权威和秩序的无政府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大肆泛滥,最后使政局失控,无法收拾。

2深层次原因

第一,共产党已陷入深刻危机,不打自垮。执政党的深刻危机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是思想和路线非常混乱,党已丧失了精神支柱和思想凝聚力,丧失了政治敏锐性和分辨是非能力。党的思想混乱又是多方原因造成。一是党不重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要么固

35

守马克思主义词句,在经济体制上长期跳不出老框框,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全盘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潮和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彻底背离马克思主义。二是对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没有作出公道的、实事求是的评价,造成党内思想混乱和政治上迟钝。如,否定斯大林、对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 ”不予平反。三是对国内外重大问题,纲领路线问题,在党内没能形成清醒的、正确的认识,而是糊里糊涂地跟着走;其次,党内搞腐败特权习以为常,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党的领导人丧失了威信,逐渐成为民众攻击,嘲弄、唾弃的对象。对这样的党,在关键时刻,人民群众是不会为它分忧的;再次是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受严重破坏,一方面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在党内严重泛滥,纪律松驰,派系林立,正确思想集中不起来,更占据不了优势,另一方面是个人专断横行,个人说了算,缺乏党组织和集体监督。这样,党不仅无法领导群众前进,甚至连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也没有了。

第二,经济长期搞不好,动摇了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心,迷信“改制”就可以迅速过上西方富裕的生活,苏联的经济,在二战前和战后恢复时期曾经有过一段飞速发展时期。东欧国家的经济在50年代发展比较快。60、70年代,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减慢。80年代后期经济停滞、或零增长,或负增长。苏联同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本来已缩小的经济差距又重新拉大了。经济困难是引发动乱的重要原因。苏东经济没搞好,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好,而是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所造成,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强调重工业,结构不合理,比例失调,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3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得手,它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起了催化和促进作用。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设置了各种机构和设施,使用公开和秘密的、合法和非合法的各种手段,处心积虑地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促使苏东演变。80年代中期,随着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及一整套相应的方针政策,苏联社会固有的政治、经济和民族矛盾全面爆发,东欧局势也开始不稳,这一切给西方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了著名的“超越遏制战略”即“和平演变”战略。一方面,它们通过加强军事政治压力、思想渗透、辅之以经济诱饵,在共产党内培植屈从帝国主义压力的分子,促使执政的共产党改变性质,从而使社会主义国家改变颜色。另一方面,它们大力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的政治反对派。稍为重要一点的反共政党,几乎无一不是政治上得到西方国家的撑腰,思想上得到西方国家的指导,经济上得到西方国家的资助,一旦出现夺权的时机,西方国家便赤裸裸地支持反对派夺取政权,这在苏联“819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最终要通过苏东的内因起作用。这就是说,搞不搞“和平演变”在西方,但变不变在社会主义国家自己。

C、苏东剧变的教训

1苏东剧变的一个根本教训,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苏东的悲剧,从本质上看就是背离、放弃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苏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其指导思想和路线上长期存在教条主义“左”的错误,到了80年代中期后,苏东又突然转到全盘照搬西方的那一套,由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跳到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顶礼膜拜,导致最后的右,无论是左,还是右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背离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还必须依据时代的发展,把握时代的特征,深入了解本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运用于本国实际制定出适合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全力搞好经济建设,关心人民生活。从苏东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多年来的经验教训中说明,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就会影响社会主义的信仰度和凝聚力。不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不去排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必然导致生产力落后,轻则带来动乱,重则亡党亡国。为此,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必须认清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要认清社会主义制度当前面临的根本威胁是来自生产力落后,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同发达国家以至新兴工业国之间的差距。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还没创造出接近现代化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就始终存在着“苏东剧变”那样的危险。所以,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在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做出显著成绩,是能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所在。

3必须改革旧体制,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建设社会主义不应有固定统一模式,而且原统一模式自50年代后逐渐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这也是必须吸取的一条教训,因为这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改革中应吸取下列教训:①改革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中的领导权问题是决定一切的关键问题。苏联东欧各国从50-70年代的改革,虽不彻底,但应看到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属于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85年以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尤其是88年后,推行的“人道的、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