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霍山县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7cf82e06529647d2628522b

霍山县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翟守志

(合肥高升学校,安徽合肥,230051)

摘要:县域经济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支撑性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霍山县具有特殊的地理特征,近年来霍山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稳步提升,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考核中,2006年为第13位。本文基于霍山县经济发展的现状,详细分析了该县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提出了霍山县经济发展的各种对策,指出其未来走向。为霍山县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霍山

0 引言

霍山县位于安徽西部,介于东经115°52′—116°32′,北纬31°03′—31°33′之间,全县总面积2043km2,人口36.5万人,山地和丘陵站总面积的70%以上,植被覆盖率非常高。霍山县物产资源丰富,其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是日新月异,GDP由2001年的17.7亿上升到2007年的46.2亿,其增长速度由2001年的7.6%上升到2007年的21.1%。经济总量的地位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处在第13位(2006年)。本文基于霍山县经济发展的现状,详细分析了该县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提出了霍山县经济发展的各种对策,指出其未来走向。为霍山县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 霍山县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

1.1 物产丰富,资源优势突出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有:①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②为劳动地域分工提供自然基础。” [1]作为一个山区县,霍山县不具备沿海沿江等城市的交通条件优势,但该县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等,进而也拥有自己的优势,如水电资源、蚕桑资源、茶叶资源、毛竹资源、矿产资源、药材资源等。 1.1.1 水电资源

霍山县地处淮河源头,境内河流纵横,其中10km以上河流14条,最大河流东淠河蕴藏水能20万kw,已建成佛子岭和磨子潭两大水库和74座小水电站,开发水能7.1万kw,年发电量近2亿度,还有大型水利工程白莲岩水库和众多小水电有待开发利用。 1.1.2 蚕桑资源

丝绸产业是霍山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该县现有桑园5万亩,蚕农1.5万户,一家蚕种场,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丝绸产业各一家,年产蚕种8万张,产鲜茧2000t,白厂丝350t,行业总产值达1.5亿元。农民年售茧收入4000万元,户均2700元。该产业也是该县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1.1.3 茶叶资源

提到“霍山黄芽”,爱茶的人一定不陌生。确实,茶叶对于霍山县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该县全年茶叶总产量4350t,总产值1.04亿元。其中,名优茶930t,茶农人均纯收入8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 1.1.4 毛竹资源

霍山县是江北毛竹第一县,优越的气候和土地条件是毛竹生产的保障。该县现有毛竹面积35.7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的15.8%,总产竹量6000万株,年可采伐量800万根。由此而带动的各类毛竹加工企业达200多家。 1.1.5 矿产资源

霍山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23种矿产40多个矿点,潜在的经济价值达1600多亿元,已开发黄金、石英、花岗石、萤石、河砂等9个品种。其中年产黄金100公斤。 1.1.6 药材资源

由于良好的地理条件,霍山县的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在1985年的中药材普查中,该县共有中药材1735种,其中常用药200种,全县中药材蕴藏量达8000万公斤,部分品种如霍山石斛、天麻、茯苓、灵芝等生产情况良好。全县共有3家中成药生产企业和一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产值共计5000万元。

1.2 地理位置独特,社会经济条件突出

1.2.1 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越

霍山县背靠大别山,坐拥东淠河,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1.9%,生物物种多达6500余种,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完备、森林植被分布广泛、珍稀动物丰富的天然基因宝库。同时,山区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导致立地条件复杂多样,是山区发展以资源、气候、立地为基础的特色农业的基础和条件。

1.2.2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突出

霍山县境内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大别山主峰白马尖、“亚洲第一坝”佛子岭水库、汉武帝敕封的小南岳、“江北小黄山”铜锣寨以及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同时,又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驻点和“六霍起义”的发源地。近年来,霍山县紧紧围绕“走进霍

山,回归自然”的主题,主推生态之旅、大别山之旅、红色之旅等系列精品,该县旅游年收入达5000万元。

1.2.3 企业、人口双集中,经济发展产生规模效应和链锁反应

霍山县人口有36.5万人,在城区及城郊居住的人口有17.9万人,占总人口的49.2%。同时,该县境内的企业有80%以上集中在城西和城东的两大经济开发区内。人口和企业的双集中有利于生产和消费,减少了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了就业渠道,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得经济的发展更为迅速。 1.2.4 抓龙头企业带动经济的发展

霍山县的财政收入和出口创汇大都是依靠企业,而在这其中又大部分是依靠龙头企业。在该县的经济发展中,抓的就是这些重点,创的就是这些名牌,如应流集团、迎驾酒业、世林照明、晨风纸业、一隆羽绒等。龙头企业在该县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带动和支撑作用。

1.3 开发久远和与时俱进的经济政策

1.3.1 开发历史早,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霍山历史悠久,汉武帝元封五年置洒县开始,此後县制屡变,县名屡改,隋文帝开皇元年定县名霍山。” [2]从中看出该县的开发历史比较早,尤其是在近代更是从被动开发走向主动开发。“霍山黄芽”从唐朝开始一直作为御用茶,使霍山县声名远播。“霍山石斛”作为该县独有的药材,更是堪比冬虫夏草、天山雪莲等,有药材中的“软黄金”之称,这些都对霍山县的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1.3.2 外出务工人员多,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在农村,年满18~45岁的精壮劳动力约有65%外出务工,这一方面减轻了该县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带回的资金无形中增加的该县的经济总量,促进了消费,进而加快了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也相对提高,贫困人口相对减少。 1.3.3 大力招商引资,走“外向带动”战略

从霍山县的企业组成来看,本土企业只占30%,其它的企业都是外资参股或控股的,因此招商引资对该县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该县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招商引资,内引外连,利用外部资源与市场,借助外力,谋求发展。霍山县经济的迅速崛起,被经济界成为“霍山现象” 1.3.4 解放思想,实施积极的经济政策

该县的经济之所以如此迅速的发展,得益于该县县委县政府的解放思想和正确认识,得益于该县领导班子务实的工作作风,得益于该县县委县政府做出的正确的、积极的经济政策。没有政策的支持和导向,经济的发展完全是一句空话。

2 霍山县经济发展的劣势条件分析

2.1 地理位置偏僻,地质地貌等条件制约经济发展

2.1.1 地貌特征造成发展空间小

[3]

“地貌是地理环境中的一个基本因素,在经济建设和改造自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霍山县的地貌特征可以总结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境内西南北三方山峦叠嶂,东面只有少量的平原,1500m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如此严峻的地貌条件造成了该县易于耕作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十分狭小,进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规模发展不上去,经济总量的增加无疑是迟缓的。 2.1.2 矿产资源总量小,品味低

该县虽已探明有23种矿产,但其总量都不丰富,属于“鸡肋”型资源。且大都属于单一型矿种,共、伴生矿少,无综合利用资源。绝大部分矿产不存在矿石开采的“三率”(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考核标准,这对于该县以工业为主的经济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2.1.3 远离经济发达省市,受其经济辐射小

偏僻的地理位置造成了该县远离经济发达的省市。霍山县西北接金寨县,正南靠岳西县,正东临舒城县,东北连六安市,可以说是我国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心,离经济发展较好的合肥市都有120km,更不要说什么南京、上海了,经济的发展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状态。

2.2 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要素缺乏

2.2.1 交通条件落后

霍山县通向外界的主干道仅仅只有一条省一级公路,还常常因工程车的超载而造成路面的损毁。虽近年来实施了“村村通”工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落后的交通面貌,但这对于发展经济来说还是不够的。境内没有铁路,更别说什么港口、机场了。“要想富,先修路”,改善交通条件刻不容缓。 2.2.2 科技力量薄弱

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关键在于人才。同样,经济的发展也要靠人才,没有人才,一切的发展都是空谈。而且霍山县更面临这样一种窘境:自己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