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805d08d84254b35eefd3462

的泥土气息;其次她具有时代性,三仙姑的形象意义就在于她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由于三仙姑是个老一辈的农民形象,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批判否定上,而应该对她寄予希望,给予鼓励,让她追赶新的时代,开始新的生活。

三仙姑身上有一些特点令人深思:(一)三仙姑在年轻时是前后庄上第一个俊俏媳妇儿。(二)三仙姑的婚姻并不如意,她不喜欢只会在地里死受的庄稼汉丈夫,她在家聚集了一伙人,导致公公大发脾气,她用不吃不喝来表现自己的不满和抗议。显然,三仙姑是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者,却也不缺乏反封建的精神,但她的放抗是本能的,是一个乡村女性既意识到不道德而又不愿意被这种妇德所约束的半自由半蒙昧状态下的反抗,是个体追求解放最根本的动力。赵树理笔下的三仙姑形象,主要是从关注被压迫女性命运及描写女性解放等问题的政治角度入手,从而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赵树理在关心农村女性解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的男性中心意识。赵树理以男性固有的思维模式和道德标准来观察女性的命运和家庭关系,使女性真实的自我,女性合理的生命欲求被遮蔽。在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中三仙姑的形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今天看“三仙姑”,我们真切感受到她就是活生生的生活教材,从她身上我们似乎可以窥见到了日常生活乃至人的内心深处的一些隐秘的角落。比如说,三仙姑给女儿张罗婆家竟然出于对女儿的嫉妒,甚至因在不能和小二黑“说说笑笑”而感到可惜,心里够阴暗了,岂不是给普天齐颂的“母爱”涂上了肮脏的污点。三仙姑的形象总体上属于美学范畴里的滑稽的一类,但她的滑稽难以让你捧腹大笑,只会让你苦涩。她给于读者的审美感受有一些愉悦,更多的是自省。而更加令人警觉的,恐怕还是三仙姑这样的人对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刘家峧这个生活场所的社会环境中,可以想象,三仙姑尽管遭到普遍嘲笑,但她无疑是全村子瞩目的焦点,她的家大概相当于村子的中心。三仙姑不可能也没能力干预刘家峧,她也不可能成为生活的主流,但是很难说她不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浸染她周围的人群,使得生活空气变得暧昧起来。三仙姑的审美意义正是于此。

最后三仙姑最终忍受不了区政府工作人员的训斥和一群妇女围观嘲笑的羞辱,改头换面,成为人们心中合理的长辈,这体现了老一代妇女在经历了痛苦的思想转变之后无可奈何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新旧思想和力量的较量中,年轻一代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成为胜利者。赵树理通过自己的作品真实再现了我国

9

妇女的命运转折和历史变迁。通过对比,实现了对封建妇女观的批判和对妇女解放的赞扬,也是对传统道德的回归。

三仙姑虽然结婚时的年纪尚小,可她既已结婚,那她对生活,对感情都有了新的体验。在没有结婚时可以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一起玩,可结了婚,就不可能天天和年轻人一起说说笑笑了,天天在家里可以说无所事事,受到压抑,于是就借机和公公闹别扭。三仙姑被肯定转变是“不在卖老俏”,“像个当长辈的样子”。这个“像当长辈的样子”的评价,体现了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伦理道德,它要求人们依据这种观念,遵守相应的行为准则,并且自觉维护这种行为准则,做媳妇的就应像媳妇,做长辈的就应像长辈。三仙姑不像媳妇,就应嘲讽,像长辈了,就应肯定。在这里,她个人感情生活的幸福与否并不重要,像不像个“样子”,才是问题的核心。

在新社会的环境下,三仙姑的变换是必然的,但又很有限。在人们善意的嘲讽中,在新风势力的影响下,三仙姑发现了自己的“丑陋”,发现了自己行为与年龄的不协调,发现了封建迷信和与新社会的抵牾,部分失落的本质得到回归。然而,喜剧的大团圆,对三仙姑的个人终极幸福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三仙姑可以找回赵树理所认可的“母性”,但却找不到失落的爱情,她以表面的变化适应了新社会,在平和的表面上继续着无爱的生活。事实上,三仙姑的转变,不是以牺牲者的不幸对旧式婚姻文化深刻检讨上的自觉,也不是以变态角色对异化性格深刻检讨上的自觉,而是一种红颜已老的无奈,是是对传统道德的回归。

在书中对三仙姑的描述主要体现出赵树理对乡村情感和伦理的“度”的精确把握。作为女人,三仙姑缺乏善良诚厚的美德;作为农民,她缺乏勤劳与节俭的美德;作为妻子,她缺乏贤淑的美德;作为母亲,她缺乏慈爱和牺牲的美德;作为“神仙”,她缺乏对神圣世界虔信的美德,却也难怪赵树理对她的刻薄。但赵树理给予她和二诸葛以同等的“自新”出路,文中写道:三仙姑那天在区上被一伙妇女围住看了半天,回去对着镜子研究了一下,真有点打扮得不像话;有想到自己的女儿快要跟人结婚,自己还卖什么老俏?这才下了个决心,把自己的打扮从头到底换了一遍,弄得像个当长辈的样子,把三十年来装神弄鬼的那张香案也悄悄拆去。这种“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尾,是农民价值观与审美理想的生动体现。

10

当我们努力进入三仙姑的内心世界,沿着她性格轨迹细心分析这个戏剧人物与过去告别的心理时,我①们很难为这样的大团圆很开心的笑出来。

注释:

①冯光廉,刘增人.中国新文学发展史[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版,第448页.

②(法)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版,第492页. ③赵树理.小二黑结婚[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版,第2页. ④郑振魁.美国青年眼中的《小二黑结婚》.赵树理研究文集下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版,第47页.

⑤孙宏吉.妇女的解放—评赵树理笔下的三对妇女形象[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1).

参考文献:

[1]赵树理.赵树理小说选[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79. [2]赵树理.小二黑结婚[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0. [3]赵树理.赵树理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戴光中.赵树理传[M].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 [5]董大中.赵树理评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

[6]艾斐.论赵树理方向的现实意义[A].陈荒煤.赵树理研究文集:上卷[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

[7]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赵树理.当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A].赵树理文集:第四册[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9]李普.赵树理印象记[A].黄修己.赵树理研究资料[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

[10]赵树理.也算经验[A].赵树理文集:第4册[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