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记者的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转型期记者的职业道德问题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81d1edd6f1aff00bed51e10

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面前,一些从业人员只是把记者工作当做谋利的手段,不仅不守职业底线,甚至连做人的基本原则也丧失掉了。而那些心理失衡的新闻记者更容易做出有悖于新闻道德的事情。

三、记者道德规范渠道

在我国,新闻媒体具有党性强、权威性高、联系面广、影响力大四个特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必须实事求是、无私公道、廉洁清正,以身作则,正确运用新闻工具。为了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树立新闻记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大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新闻记者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是规范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必要手段。

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是新闻从业人员自觉按照新闻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所进行的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等活动,它不仅包括依照新闻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而进行的反省、检查、自我解剖与批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且还包括在新闻职业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操以及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

为了维护新闻传播的声誉,重新树立记者的良好形象,一方面,各级新闻传媒以及领导机关应该重视记者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党委宣传部门、新闻研究单位、新闻培训单位以及各新闻媒体都要把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当做重要事情来抓,引导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断更新知识,熟悉业务,

9

逐渐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应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记者发出的每一篇报道,都要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在采访活动中,记者要公正无私,要按照新闻价值的标准来学选择、衡量、不能把个人偏见、个人好恶和个人关系带到工作中来,同时更要坚持主持正义和真理,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二,强化媒体自律能力是规范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根本方法。

新闻自律即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自律,是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通过相关的新闻行业自律章程、制度、公约、工作守则等,对自身从事的新闻活动进行道德上的一种自我约束。新闻自律,是我国现阶段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也是世界各国新闻道德约束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是对公众负责,对社会负责。它起源于“社会责任新闻理论”,倡导者是出生在匈牙利的美国著名新闻事业家普利策,认为报刊应是兢兢业业的正当行为,要有真诚的社会道德责任感,不屈从于商业利益,不谋私利,不造假,不说假话,勇于伸张正义,捍卫公民权益,不徇私情,不愚弄公众等等。我国在“五四”运动以后开始借鉴西方的新闻自律,1948年,南京《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制定了《中国新闻记者信条》,在新闻界正式提出了新闻道德问题,主要内容为: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维护民权政治,增进国民素质;维护民生福利,推进经济建设;讲求新闻真实,新闻评论公正第一;

10

广告务求真实,不欺骗读者;不受贿、不媚俗、不敲诈、不畏恶;遵守岗位,增强学习,终身以求等。

如何使新闻工作者增强新闻职业道德自律意识呢?首先,就新闻工作者本身而言,一是要讲政治,新闻报道选准切入点,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自觉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二是要接受道德教育,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境界,构筑内心正确的道德法庭,具备敏锐的是非判断能力,具有公正意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客观、公平、公正应该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座右铭;三是加强新闻理论修养,明确新闻工作的性质与职责,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要为真理而写稿,不为金钱所诱惑。四是强化其他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把握新闻报道的着眼点,要具有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具备较强的识别是非、判断真假能力。其次,就新闻单位而言,就是积极引导从业人员学习与熟知我国现行“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如《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等,认真制定本单位具体可行、具有操作性的有关新闻工作者自律的“条约”、“守则”等。

2003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11

使各级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全面落实这一通知的要求,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七家单位联合制定了自律公约,包括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等。应该通过这些学习教育活动,使媒体开展以“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战线自律活动。这是当前媒体改进作风、维护形象的紧迫任务。

第三,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是规范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

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与新闻职业道德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在我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普及媒介知识,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可以培养受众参与媒介的意识,使受众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的角色。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会使受众认识到媒体的重要作用,而为了更好的利用媒体促进自身发展,受众就会主动的监督媒体及其工作人员,这对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

根据我国目前受众媒介素养缺乏的现状,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多种方法、多种层次、多种途径的媒介素养教育;加强专业人士的培养,争取实现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的本土化;充分利用媒介资源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要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等。

笔者认为在我国开展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包括以下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