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习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教育心理学习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836ad17f18583d049645902

六、问答

1.假定教学内容是讲授“三角形及其高”,请设计两个测试题,分别测量⑴有关的知识(陈述性的),⑵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程序性的)。

2.有人说知识的测量比较容易,能力的测量比较困难,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什么?从广义的知识观来看,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3.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还是“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

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术语

教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教师面对学生的教学行为,主要包括呈现教材,引出学生的反应和提供反馈与纠正等。二是指教师课前的准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和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教学和对教学效果的测量、诊断、补救以及修改教学计划等的活动。

教学设计:在实施教学之前,依据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系统计划教学的各种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环境的准备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设计一般是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的,包括目标设置、教材开发、测量评价、工具开发和教学策略的开发等。狭义的教学设计指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

任务分析: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完成如下工作:1.通过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确定单元或单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2.对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3.根据对不同类型的学习的条件分析,揭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先行条件即使能目标及其顺序关系;4.确定与教学目标有关学生的起点状态。

行为目标:马杰提出的克服目标陈述含糊性的技术,认为好的教学目标应符合三条标准:(1)说明教学后出现的行为的表现,即学生能做什么(或会说什么);(2)规定行为产生的条件;(3)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

表现性目标:艾斯纳提出的目标陈述技术,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

行动动词:在加涅的目标陈述技术中,指表示更具体行为的动词。

性能动词:在加涅的目标陈述技术中,指用来刻画一类学习结果的典型行为的动词。

系统教学设计:指将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设计。

教学策略:指适合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一整套教学步骤、方法和媒体等。

目标参照测量: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指针对教学目标的测量。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为改进教学提供数据的评价。

终结性评价:教学设计的环节之一,是在对教学进行修正与补救之后,对教学效果进行的最终评价。

二、填空

1.哲学取向教学论,教师经验

2.学习科学和科学取向教学论

3.行为目标,认知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表现性目标

4.说明教学后出现的行为表现,规定行为产生的条件,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5.目标设置与陈述,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开发,开发测验与评价工具

6.准备,实施教学,测量、诊断、补救及修改教学计划

7.呈现教材,引出学生的反应,提供反馈与纠正

8.习得的性能动词,行动动词

三、选择

1.⑶。该目标“通过”“培养”两词表明目标陈述的是教师行为而非学生行为,而且“培养”一词含义模糊,难以检测,属于含糊的目标。

2.⑷。如果目标改为“通过教学,能养成热爱劳动人民的精神”,则根据加涅或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应属于情感领域的目标。

3.⑴。“给予??”规定了行为产生的条件,“能造出??”规定了在该条件下学生表现出的行为,陈述方式符合行为目标的要求。

4.⑴。造出合适的英语句子,即要求按英语句子的规则进行造句,是智慧技能目标。

5.⑵。行动动词表示很具体的、可以观察测量的行为。根据这一标准,只有“写出”一词符合要求。

6.⑶。根据加涅的观点,定义性概念的性能动词是“分类”。

7.⑴。根据加涅的观点,高级规则的性能动词是“生成”。

8.⑷。行动动词表示很具体的、可以观察测量的行为。认可、讨厌、尊重描述的都是内部的心理状态,而朗诵是具体的可感知的行为,可以用作表示态度习得的行动动词。

9.⑶。建构主义是从哲学角度阐明学习规律,而且局限于认知领域。信息加工心理学也重点阐释了认知领域的学习结果的内在学习机制。奥苏伯尔的理论适用于解释知识理解学习的机制。只有加涅的学习条件论对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态度领域的学习结果的学习条件作了全面解释,有更全面的使用范围和价值。

10.⑷。引入任务分析,是让教师运用学习理论,对教学目标进行归类分析,从而确定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11.⑶。⑴、⑵陈述的是陈述性知识目标,不是程序性知识目标,而且“说明”“理解”两词又较含糊。⑷指出了学生的行为,但未指出这一行为产生的条件,只有⑶既指出了行为的条件,(给予)又陈述了这一条件下的行为。

12.⑶。检查语音的标准和连贯,要求学生能按规则正确流利地支配口腔、舌头、声带等肌肉的运动,属于加涅讲的动作技能。

13.⑴。

14.⑷。

四、研究与设计

教学目标:学完本节课后,学生能从提供的圆柱和球形物体以及非圆柱和球形物体中,识别出圆柱形和球形物体。

任务分析:起点能力分析:儿童已有圆柱形、球形、方形等物体的感性经验,“圆柱”和“球”两个词已认识,有用图画表示物体的经验。本节课属于智慧技能中的具体概念学习。具体概念学习以辨别学习为先决条件。所以其教学顺序是先辨别、后归纳。本节课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1.告知教学目标,引起学生注意(见原教案引导语)。2.分别进行“圆柱”形和“球”形概念教学。方法:先辨别正、反例(正反例可由师生共同提供);再引导学生比较同类形体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类形体的不同特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圆柱”和“球”的共同特征。3.告知学生“圆柱”和“球”两种形体的图形表示方法。 4.组织游戏,检验新习得的概念。

检测题:呈现多种物体(内含有圆柱体和球体),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圆柱体和球体;呈现几个几何形体的几何图,要求学生指出哪个表示的是圆柱体,哪个表示的是球体。

五、判断

错误。

六、问答

1.(1)什么叫三角形?什么叫三角形的高?(2)下面哪个图形(图形略,可以有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是三角形?画出下面三角形(图略)的高。

2.测量知识时要求学生表现的行为是说出,写出,这些行为可以直接观察到,易于测量。能力习得后的行为,往往不易观察到,尤其是比较高级的策略,其习得的行为标准是学习者在学习、记忆、思维或解决问题过程中实际应用了认知策略并提高了学习、思维或解决问题的效率。然而学习、记忆、思维或解决问题过程是内潜的,不能直接观察,所以其测量比一般智慧技能和言语信息的测量困难。知识易测,能力难测的依据是知识能力习得后的行为标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如果能力主要指策略性知识,那么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3.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应陈述学生的行为,显然不可能是指教学过程。如果指学习过程,则又与用学习结果来定义教学目标相矛盾。这里的过程与方法可能是指一种特殊类型的学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