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课堂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经济地理学课堂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85cb08fad51f01dc281f194

2、经济区位选择:企业在区位选择中,更注重高级生产要素的占有。所以,那些智力资源与高科技劳动力资源丰富、信息通达的区域成为经济活动的理想场所。 三、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不仅有规模之差,更有内容之差,不同的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市场特性往往是由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偏好的特点而引起。在不同的区域,由于不同的消费习惯和其它不同因素,占首要地位的需求层次往往并不相同。 四、其它市场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一)市场竞争环境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法制基础上的公平竞争,市场竞争能对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产生激励。在塑造市场竞争环境方面,政府一方面要减少对市场的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如对地方市场的保护),另一方面应保护企业的合理竞争,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以使市场保持相对自由的竞争状态。 (二)市场秩序和管理

良好的市场秩序是经济活动的激励机制得以发挥的前提。市场秩序的维护和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政府服务经济活动的重要体现 。有效的市场管理和优质的政府服务往往构成企业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三)市场意识

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市场的认识是不相同的,因而对经济活动的区位吸引力就存在差异。在市场意识强的地区,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综合竞争能力的形成,且劳动者一般具有较好的劳动素质。

第四节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区域环境:指区域中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各种背景条件和相关因素。 一、产业环境的影响 产业环境是指影响产业运行发展的背景因素。产业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产业集聚、基础设施、生产服务以及其它自然与人文环境等。其中产业集聚(相关行业的发展和集中水平)对经济活动区位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为: 1.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 2.“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 3.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 4.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扩大市场影响力。

总之,大量产业活动在一个区域中互为相关,互为条件,相互集聚,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兴起和发展。

二、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是经济活动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但同时,适当的、合理的政府行为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有利于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 政府作为消费者,政府购买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 政府消费表现在:1、2、3、4、5

(二) 政府通过规划和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向某一特定区域发展

1.政府通过制定规划以及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来引导、调节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如乡镇企业的布局调整);

2.在促进国土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中,政府制定相应的鼓励经济活动在某一地区发展以及限制经济活动在另一地区发展的规划(如东西部之间的产业发展政策)。

(三)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保证自由竞争环境的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

措施:增加市场的开放度;维护市场秩序并加强管理;加强市场的法制环境建设。 (四) 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等经济政策的实施,调节经济活动的区位

经济活动区位一般是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在其期待收入大于成本的情况下所决定的。上述措施能提高经济活动行为主体对在该地区进行产业布局的期待收入,从而促使它作出在该地区布局企业的区位决策。 三、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一) 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

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由于性质以及是否采取了控制性措施的不同,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 (二) 环保要求与经济活动区位选择

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和政府对环境的保护政策日益成为经济活动区位选择、区位变迁(如城市中心区污染型工业的疏解)的重要因素。现代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多地寻求环境质量良好的区位。

四、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概念:可进入性

指同外界产生便捷联系的可能程度,含地理可进入性、经济可进入性、制度可进入性和社会可进入性。

(一) 地理可进入性与经济活动区位

地理可进入性指场所对外交往的空间方便程度,主要决定于经济地理位置和距离。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交通条件;距离主要是指相对于市场中心的距离,接近或便于接近市场中心的场所,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开展。 (二) 经济可进入性与经济活动区位

经济可进入性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则差。一般而言,机场、港口、铁路交通枢纽、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具有比较好的经济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有较强的吸引力。另外,信息基础设施状况也成为吸引现代化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大城市有较大的优势。

(三) 制度可进入性与经济活动区位

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一个地区制度愈开放,愈自由,市场化程度愈高,其制度可进入性愈高。 (四) 社会可进入性与经济活动区位

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其中语言和文化背景因素起了很大作用。

第五节 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预备知识:

(一)交通运输的概念:指凭借运输工具和交通设施(线路、站点等)使人和货物产生位移的服务活动。

(二)交通运输对于社会经济活动的意义:

1、交通运输是联系分布于不同地理空间中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是社会化分工的根本保证;2、交通技术与手段决定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相互作用的深度与广度;3、交通技术与手段的进步是改变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交通网的分布与联系 交通网概念:

交通网是由交通站点和交通线路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网络,其是实现人和货物空间流动的重要手段。交通网的状况可用密度、连结度、通达度来表述。一般情况下,密度大、连结度高、通达度好的交通网络是完善的交通网络。 (一)交通网密度(density)

指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 计算方法:交通网密度=区域内运输线路总长度÷ 区域总面积 单位:km/km2 (二) 交通网连结度(connectivity)

连结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通常用贝塔指数来计算和比较,其值越大,表示连接度越高,交通网络越发达。贝塔指数为交通网边的数量与顶点的数量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式

中:β——交通网的连结度; E——交通网中边的数量; V——交通网中顶点的数量。 通达度是衡量交通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用通达指数来表示。

通达指数: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最短路径所经过的线路数目的总和。其值愈小则该点通达度愈好,表明具有更好的交通地理区位。 计算公式: 式中:Ai——顶点i在网络中的通达度; Dij——顶点i到顶点j的最短距离。 (三) 通达度(accessibility)

交通网络分析图 交通网络演化模型 连接度与经济发展 二、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现代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生产与消费的空间分离,且这种空间分离有扩大的趋势。因此,交通运输愈来愈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联结手段,并对经济活动区位产生影响。 (一)影响机制

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运费来体现的。运费主要由站场费和线路运行费两部分组成,其中站场费同装卸、站场设施以及管理维护费用有关,其费用高低同运输中转的次数有关;线路运行费则同运输距离有关,运输距离越长,费用越高。 交通运输有多种方式 ,运输方式不同,运费也不同。考虑综合运费(站场费+线路运行费),可知公路适合短途运输,铁路适合中途运输,水路适合远途运输。 (二)交通运输因素下的经济活动区位选择

1、中转站布局:在中转站(港口、铁路交通枢纽等)布局产业一般不需要重新支付装卸费,因此,中转站是就运费角度而言的最佳区位。 2、临空型布局

原因:产品特点和市场特点的变化。特点:围绕空运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新的产业区域类型——机场产业区。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机场的有无以及机场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区位选择。 日本的城市和工业分布模式 复习思考 题 1.基本概念

区位;区位主体;区位理论;区位条件;区位因子;可进入性;地理可进入性;经济可进入性;制度可进入性;社会可进入性;交通网;交通网的密度;通达性;连接度;机场产业区。 2.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3.试述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4.试述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5.试述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6.试述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7.试述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8.分析市场因素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9.综合分析区域产业和政府环境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0.试分析交通运输对经济区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