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0课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0课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8ca040576c66137ee061941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提问:“这个比例与例 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1.5X=2.5×6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1、教学例1:

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

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 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 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

(1)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 路程 1.56= 2.5X填表,思考:在填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板书)

(2)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

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2、教学例2: 数量 (1)花布的

(2)观察图

规律?

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米数=单价(一定)

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

(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3)看书P39,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4)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x/y=k(一定)

(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看书P40例2。

(1)题中有几种量?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体积和高度的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是什么?是不是一定? (3)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4)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5)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225立方厘米的水有多高? 三、课堂小结: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四、课堂练习:

1、P41做一做

2、P43~44练习七第1~5题。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观下图表,回答问题: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总价 1 2 3 24.6 4 32.8 5 41.0 6 49.2 7 57.4 ?? 8.2 16.4 ?? 表,发现什么米数和总价

米 数 22 44 66 88 11 132 154 上表中(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定,时间和米数是( )的量。

二、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并说理。 1、 白糖单价一定,白糖数量和总价;

2、 稻谷的出米率一定,碾成大米重量和稻谷重量; 3、 一个人的身长和体重;

4、 订《小学生世界》报份数和总价; 5、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5、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 三、练习:

1、 请举出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⑴、 圆周长与圆半径; ⑵、 圆面积与圆半径; ⑶、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 ?? 四、小结: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作业: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的: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

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P42例3。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

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课堂练习

用反比例方法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用反比例的方法解应用题的步骤,并能正确地解答; 2、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比例解法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三角形面积一定,底和高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2、 甲、乙两种量,只要它们相对应的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一定成反比例,对吗?举例说明? 二、新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