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0课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0课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8ca040576c66137ee061941

例:一艘轮船每小时航行20千米,6小时可以到达目的地。如果要5小时到达,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观察:

⑴、 题中有哪几个量?

⑵、 从题中可见哪个数量是一定的?

分析:

想:因为速度 ×时间 = 路程,由于6小时与5小时航行路程相同,可确定行驶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所以两次航行与时间的乘积相等。 解:设每小时需航行X千米。 5X = 20×6

120

X =

5

X = 24

(检验)

答:每小时需盘航行24千米。

1、 改条件:“5小时到达”为“每小时行32千米”,应怎样列式? 2、 试一试。

甲种铅笔每支0.25元,乙种铅笔每支0.20元,买甲种铅笔32支的钱,可以买乙种铅笔多少支? 分析:⑴、从已知数量可知,哪个量是一定的? ⑵、可利用比例解题,也可利用一般方法解题? 三、巩固练习:

张诚读一本故事书,每天读12页,13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26页,几天可以读完?(多种方法解) 四、小结:

练习课

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练习反馈情况确定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应用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过程:

一、根据关键句联想:

1、 人体血液的体重的比是1 :13; 2、 药与水的比是1 :200;

3、 黄瓜与青菜的种植面积的比是5 :8。 二、基本练习:

一种药水重3003千克,药与水的比重是1:1000,需水和药各多少千克?(改药与药水的比重是1:1001)

三、提高练习:

1、 甲乙两队共修一条长1500米的路,甲队有35人,乙队有15人,按各队的人数据分配任务,问

两队各应修多少米?

想:按人数分配,考虑人数比:35 :15 = 7 :3。

把全长1500米按7 :3 的比例进行分配。

2、有50个人支修路,一条路长750米,另一条路长500米,如果按路的长度进行分配人数,这两条路各应分配几人?

想:按路的长度分配,就是按750 :500 = 3 :2的比例进行分配。 四、综合练习:

思考题:(求出发数的最小公倍数,再看每人中的发数) (315发) 五、作业:

综合练习部分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 教学重点:能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 2、教学补充例题 出示表1 路程(千米) 时间(时) 表2 速度(千米/时) 时间(时) 100 1 50 2 20 5 10 10 5 20 5 1 10 2 25 5 50 10 100 20 分组讨论、交流:说一说怎样想的,同时填空。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判断:

路程路程=速度 =时间 时间速度(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3、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

正反比例的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使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变化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

(扩大)相对应的每两个量的积一定。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中的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除数一定, 和 成 比例。 被除数—定, 和 成 比例。 (2)前项一定, 和 成 比例。 (3)后项一定, 和 成 比例。

(4)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三总量,如果长是一定的,宽和面积成正例关系。这三种量再什么条件下还能组成比例关系,是哪种比例关系。

巩固与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不掌握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步骤,并能正确解答; 2、 通过练习,引导总结,用比例解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判断成什么比例关系?

1、 生产的洗衣机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2、 每天生产洗衣机的台数一定,生产总台数与天数。 3、 小明从校到家走路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4、 《小星星报》单价一定,份数和总价。 二、练习:

1、 一只手表3.5小时慢2.1秒,照这样计算,每昼夜要慢多少秒?

⑴、 照这样算“什么意思”,意味着什么一定? ⑵、 用比例方法解? ⑶、 用一般方法怎样?

2、 一种钢丝,20米重5千米,称同样的一捆钢丝重113千克,这捆钢丝长多少千米? 分析:用比例解:

⑴、 观察哪个数量是一定? ⑵、 用正比例解还是反比例解?

列出不同方法解。

3、 把2 米长的竹竿立在地上,量得它的影子长是1.8米。同时量得附近电线杆的影长是5.4米,

这根电线杆长是多少米?(用比例解) ⑴、 先判断哪个量成比例; ⑵、 成什么比例;

⑶、 列出比例式(或称方程)。

上题用比例方法怎样解?有几种不同的列式法,为什么? 三、提高练习:

1、 煤厂有煤600吨,运输队4次共运走120吨,照这样算,运17次后还剩多少吨? 分析:你有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⑴、 用比例方法: 确定不变量

① 、解:设17次后还剩X吨。(每次运的吨数不变)

120 600-X =

417

②、解:设17天运了X吨。(每次运的吨数不变) 120 X = 417

⑵、 用一般方法解: ①、600 – 120÷4×17 ②、600 – 120×(17÷4)

想一想:有什么不同的方法解题?板演,并分析.

练习拓展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从甲城到乙城,速度和时间有如下关系:

速度(千米/时) 时间(时)

6 10

15 4

20 3

30 2

60 1

上表中,(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的,它们的( )一定,速度和时间是( )的量。

2、 王老师带的钱可以买25元一只的排球6只或30元一只的小足球5只。

⑴、 算出王老师一共带了多少钱? ⑵、 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有什么关系? ⑶、 把球的单价和买的只数用等式表示出来? 二、判断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关系,是成什么比例关系? ⑴、 书本的单价一定,本数和总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