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素养全练4质量和密度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素养全练4质量和密度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8ea47a8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5

B.弹性小 C.体积小 D.硬度小 答案:A

解析: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极轻”表示体积一定时,材料的质量非常小,也就是密度很小。所以这种材料的优点是密度小。

14.(2018·山东滨州中考)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 ℃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 ℃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 ℃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 ℃、3 ℃、2 ℃、1 ℃、0 ℃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答案:C

解析:由图象可知,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故A正确;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故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B正确;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为0℃,故A点为0℃,故C错误;温度不同的水密度不同,密度大的水下沉到底部,而下层的密度小的水就升到上层来。这样,上层的冷水跟下层的暖水不断地交换位置,整个的水温逐渐降低。这种热的对流现象只能进行到所有水的温度都达到4℃时为止,故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故D正确。 15.(2018·湖南怀化中考)在“北京8分钟”的节目中,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令人忍俊不禁。这只大熊猫是用一种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它的高为2.35 m,质量却只有10 kg,它利用了铝合金的哪一种性质( ) A.质量小 B.密度小 C.比热容小 D.导热性能好 答案:B

解析:由题知,大熊猫是用一种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它的高为2.35m,质量却只有10kg,也就是说它的体积很大,质量很小,根据ρ=??可知,材料的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小,质量越小。所以它利用了铝合金密度小的性质。故ACD错误,B正确。

16.(2018·福建中考)很多同学知道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却不知道自己的体积。某同学身高170 cm,体重60 kg,他的体积约为( )

??

5

A.0.006 m C.0.6 m 答案:B

3

3

B.0.06 m D.6 m

3

3

3

3

解析:某同学的质量m=60kg,人的密度ρ≈ρ水=1.0×10kg/m,

根据ρ=??可得他的体积:

??V=??=

??60kg

31×10kg/m

3

=0.06m。 3

17.(2018·安徽合肥一模)如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 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4 ℃时,液体密度最小

B.1 ℃时液体的体积比5 ℃时的大 C.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D.由1 ℃升高到8 ℃,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答案:B

解析:由图知液体在4℃时,密度不是最小的,故A错误;由图知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故B正确;由图知0~4℃温度升高,其体积减小,其密度增大,温度高于4℃后,温度升高,其体积增大,密度减小,故C错误;由图知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先变小后变大,故D错误。

能力提升

18.(2018·山东潍坊中考)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食用油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天平调好后,将盛有食用油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中添加砝码并拨动游码,天平平衡时,游码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 g;

(2)将烧杯中食用油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倒出的食用油体积为 mL;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为41.0 g,则该食用油的密度ρ= kg/m; (4)若将食用油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沾上了少量食用油,则食用油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大”“小”或“不变”)。

3

?导学号97404007?

6

答案:(1)73.4 (2)40 (3)0.81×10 (4)大

解析:(1)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3

m1=50g+20g+3.4g=73.4g;

(2)如图乙所示,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为

V=40mL=40cm3;

(3)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m=m1-m2=73.4g-41.0g=32.4g; 该食用油的密度ρ=??=40cm3=0.81g/cm=0.81×10kg/m; (4)由实验步骤可知,所测量的油的质量m是真实的;

若将食用油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沾上了少量食用油,导致所测食用油体积V偏小;由ρ=可知所测油的密度偏大。

19.(2018·江苏扬州中考)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木块,将其放在水中时,浮在水面上,用以下两种方案测量该木块的密度。 方案一:

(1)用天平测小木块的质量:测质量前,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则平衡螺母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平衡后测得小木块的质量为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体积为V0;

(3)用细针将小木块浸没水中,读出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为V1,则木块的密度表达式

??????32.4g

3

3

3

ρ= 。

方案二: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体积为V2,如图所示;

(2)用一个体积为10 cm的铁块和小木块拴在一起浸没水中,读出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为V3=90 cm;

(3)从量筒中取出铁块,小木块漂浮水面,读出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为V4=68 cm,则木块的密度

3

3

3

ρ= g/cm3。

对比以上两种方案,误差比较小的是 ,理由:

答案:方案一:(1)右 (3)??解析:方案一:

?? 1-??0

方案二:(3)0.6 方案一 方案二由于铁块取出时带有水,使得量

筒中的木块和水的体积偏小,即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偏小,木块质量偏小

7

(1)测质量前,按“左偏右调”的原则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时,平衡螺母应向右调节。

(3)木块的体积V=V1-V0, 木块的密度为:

ρ=??=??方案二:

????; 1-??0

(1)水的体积V2=50mL=50cm; (2)木块的体积:V'=V3-V2-V铁

3

=90cm3-50cm3-10cm3=30cm3;

(3)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V4-V2,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4-V2); 因为木块漂浮,所以木块重力

G木=F浮=ρ水g(V4-V2);

木块的质量:

m木=??=

??木??水??(??4-??2)

??

=ρ水(V4-V2);

小木块的密度:

??木

ρ木=??==??水(??4-??2)

??'

1g/cm3×(68cm3-50cm3)

30cm3

=0.6g/cm3;

由于铁块取出时带有水,使得量筒中的木块和水的体积偏小,即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偏小,木块质量偏小,根据ρ=??知,密度偏小,故方法一误差较小。

20.(2018·安徽南陵一模)小明测量南京雨花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

(1)天平平衡后,如图甲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 g;

(2)将雨花石放入盛有50 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雨花石的密度是 kg/m;

(3)小明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丙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又换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ρA、ρB分别代表雨花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ρA 3

ρB(选填“>”“=”或“<”)。

8

答案:(1)31.4 (2)3.14×10 (3)<

解析:(1)如图甲所示,标尺的分度值是0.2g,雨花石的质量:m=20g+10g+1.4g=31.4g;

(2)由图乙可知,水和雨花石的总体积V总=60cm, 则雨花石的体积

3

3

V=V总-V水=60cm3-50cm3=10cm3,

雨花石的密度:

ρ=??=10cm3=3.14g/cm3=3.14×103kg/m3;

(3)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质量与体积的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根据A、B两个点分别作出图象,如图所示。

??31.4g

由图可知,当体积相同时,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由ρ=??可得,ρA<ρB。

21.(2017·安徽巢湖市期末)2017合肥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合肥站)11月12日的比赛中,某八年级同学的家长在规定时间内跑完全程,获得纪念奖牌和浴巾,奖牌的直径为60毫米,每块奖牌平均厚度约6毫米,质量151克。请你通过计算说明纪念奖牌可能是哪种材料打造? 答案:通过计算可知纪念奖牌可能是铜打造的。 解析:奖牌的形状为圆柱体,则奖牌的体积:

??V=πrh=3.14×(

则奖牌的密度:

2

60×10-3m

2

)×6×10m≈1.696×10m,

2-3-53

ρ=??=

??0.151kg1.696×10-5m3

≈8.9×10kg/m,

3

3

33

因为ρ铜=8.9×10kg/m。所以,奖牌可能是铜打造的。

?导学号9740400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