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第九章单元压强例题与单元综合训练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总复习第九章单元压强例题与单元综合训练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8f1654f580216fc700afde3

第九单元 压强

?学习指要

1.本章中考考试内容和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 知识性 技能体验性 评价目标 目标 性目目标 标准要求 标 评价水平 了解 (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 ▲ 认识 理解 ▲ 独立 操作 经 历 ▲ 认 内 同 化 2.中考怎样考

在知识技能领域,考查学生是否会根据压力、受力面积、压强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通过

概念的理解或公式的变形计算出第三个,并能根据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知道增加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重点考查学生对流体压强的认识问题。在科学探究领域,考查学生是否经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关系的实验过程;是否能根据实验要求合理控制实验中的变量进行实验,并能选用合适的实验器材使实验现象明显。中考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形式考这部分物理知识。分值在2—10分之间。 ?考点金题解析

【例1】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且ρA=2ρB.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且S乙=2S甲.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没有液体溢出),小球在B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B.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C.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D.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例1图 例2图

【解析】(1)放入小球前甲乙液面相同,ρA=2ρB,根据公式P=ρgh可知,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又因为S乙=2S甲,根据公式F=PS可知,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又因为容器质量

1

相等,所以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2)分别在两容器中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后,在甲中漂浮,在乙中悬浮,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公式 F浮=ρgV排可知,小球在甲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小球在乙中排开液体体积的一半,甲容器的底面积是乙的一半,所以两液体升高的高度相等,因为A液体的密度大,根据公式P=ρgh可知,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故C正确.(3)由于两容器为直壁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重,甲液体的体积小于乙液体的体积,甲液体的重等于乙液体的重,所以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又因为底面积不同,故对桌面的压强不同,故D错误. 【答案】C.

【易错点详解】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这是一道推理判断题,根据甲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两容器内液面等高液体,判断两液体的密度大小是本题的关键. 【例2】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的开水,水深12cm,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 (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g取10N/kg)

【解析】(1)p=ρgh=1×103/m3×10N/kg×12×10-2m=1.2×103Pa F=PS=1.2×103Pa×40×10-4m2=4.8N

(2)F′=G壶+G水 =400×10-3kg×10N/kg+0.6kg×10N/kg=10N

【答案】 (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为4.8N;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为.2.5×103Pa [易错点详解]容易错的地方是受力面积的确定。要求茶壶对桌面的压强,一方面求出茶壶对桌面的压力,另一方面求出桌面的受力面积。这个受力面积不是桌面的面积,而是两者接触的面积。

【例3】 下表是小莉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形管中是水)两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压 强 计 左液面/mm /mm 1 2 3 4 盐水 水 30 60 90 90 186 171 158 154 /mm 214 229 242 246 /mm 28 58

序液体 号 深度h右液面液面高度差84 92

(1)分析表中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比较表中序号为3、4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_______有关。

(2)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他们应控制的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要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