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90fd17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2

越能保持良好的随意注意。2、培养间接兴趣。稳定的间接兴趣有助于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3、合理组织学习活动。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有助于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 (三)开展自我指导训练,培养学习者善于利用两种注意的规律。

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经常交替地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能够使注意长时间地保持集中。

13、学校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详细p233—231】

首先,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的表现;其次,要教会学生一些简单实用的缓解压力、排除烦恼的方法;最后,要建立心理辅导室或心语室,使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能有地方寻求帮助。

1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8解决能力?【详细175—181】

影响因素:(1)问题的特征与表征;(2)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4)情绪与动机状态。

教学策略:(1)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2)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3)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策略;(4)提供多样练习机会;(5)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15、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答: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加强发散思维训练;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培养优良的个性

16、联系实际谈一谈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教室内布置的简朴等;另一方面则应充分利用容易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的 因素,使学生在课上轻松地集中注意听讲,如教学方法要避免单调呆板、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组织要 生动有趣、教学内容要丰富且逻辑性强等。 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 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学习是经验获得及行为改变的过程,一种复杂的活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干扰,如果学生只凭借无意注意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 必须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明确为什么学习、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目的越明确,注意就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 理地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刚开始注意分散时 给予提示和批评,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同时还要着生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如果人们过分地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疲劳;反之,如果只让学生凭借 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无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还是在 一堂课上,老师都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如在一堂中,上课之初教师就应采取措施,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的注意转 移到本节课上,对新的一节课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有时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 产生无意注意;但当讲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则必须设法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思考问 题;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有意注意后,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或结合 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在课的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

二、分析

1、试分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 是什么心理现象?举例子说明。【考点:感觉适应中的嗅觉适应。】

答:感觉适应中的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由于感觉适应导致感受性下降从而不能闻到香味。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它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嗅觉的适应比较迅速,但是具有选择性。例如,白天从阳光灿烂的大街,走进黑暗的电影厅,开始时会什么也看不见,慢慢才能辨认出过道和椅子的轮廓这是对弱光的适应,称“暗适应”,是弱光的持续作用引起感觉能力的提高;反之,从黑暗的电影院走出来,强烈的阳光几乎使人睁不开眼,过了一会才感到不眼花,这是对强光的适应,称“明适应”,是强光的持续作用引起视觉感受性的降低(明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适应现象。“戴着眼镜找眼镜”是触觉适应现象。厨师由于连续的品尝,到后来做的菜会越来越咸,这是味觉适应现象。

2、为什么某些人被称之为“神童”或者“英雄出少年”,而另外一些人被称为“大器晚成”,试从能力的角度说明并举例子。【考点:能力个体差异中的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答:P106。

答案要点:这是属于能力个体差异中的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能力发展有早有晚,有的人能力表现较早,这是人才早熟,而有的人能力充分发展在较晚的年龄才表现出来。所举例子符合实际和心理学理论。

3、有位大学生考试失败之后,认为失败原因是学习课程太多,考试题目太难,并且常常打游戏看电影以发泄不满。请根据挫折后的表现形式分析这个学生的行为。【考点:应对挫折的方式】

1.挫折后表现有积极的表现和消极的表现和妥协的表现。积极的表现包括:升华、补偿、改变策略。消极表现包括:攻击行为、固执行为。消退行为、白日梦和逆反行为。妥协表现包括自我安慰、自我整饰和推诿。

2.该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课程太多、题目太难外部因素,而没有寻找自身原因,以减轻自己的焦虑,是一种妥协推诿表现,而在挫折之后未能正视失败,而是通过一种简单幼稚的方式发泄不满,是挫折后的退化表现,他应该在以后的学习或生活中,学会应对挫折。

4、今天是林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她穿着漂亮艳丽的新衣服提前来到教室,带来了很多直观教具,有实物、模型、图片。进教室后,她把这些教具放在讲台上或挂在黑板上,然后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开始上课了,林老师显得镇定自若,她先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在讲课中,林老师言语平静流畅。由于准备的内容十分丰富,她便加快了速度,对讲课内容也不予重复。正当她专心致志地讲课时,发现有个别学生在开小差,她立即点名批评,制止了这种不良行为,然后继续上课。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林老师从容地走出了教室,她想,今天的课效果一定很好。

你认为林老师的公开课是否成功?请运用所学的注意规律说明理由。【考点:不随意注意的规律。】 林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注意学习的效果。 根据不随意注意的规律,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客观条件有:刺激物强度的相对性;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刺激物的变化性。主观因素有:人的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价值观决定着对注意对象的选择;人的心境如何,身体疲劳与否,对事物有无期待,以及过去的知识经验等都是不随意注意产生的重要条件。林老师艳丽的新衣服、过多直观教具、过早呈现教具、格外醒目的黑板边缘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他们容易把注意转到欣赏图画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另外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点名批评,容易影响学生的情绪,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

5、这是某学生写给一位化学老师的信:化学老师,您还记得吗?我一直都很自卑,从来不敢向您请教问题。怕自己学习不好,问的题目太简单,您会笑我、骂我笨。我知道不懂装懂对自己成绩的提高、能力的培养都没有好处,再说书上总是赞美老师的奉献精神、和蔼认真的态度。我想您一定也是这样的老师。于是那天我暗暗下定了决心,准备好新的笔记本和最好的钢笔,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您面前:“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弄不太明白。”您抬起眼帘,却面无表情。我的心跳得厉害。快一分钟过去了,您才说了句:“这种题已经讲过了”。本来就紧张的我一下子无言以对。这时您两个“得意门生”走过来,您一下子来了精神:“怎么样,讨论出结果没有?哈哈……”我悄悄回到座位上,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没想到第一次请教就这样告终。于是我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向您请教问题了,就连上课回答问题也是能躲就躲。

请根据这位学生的来信分析影响这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考点: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包括生物的、心理的、 社会的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这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文化教育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