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五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9313be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1

子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教学 目标 学习 重点 学习 准备 教学 环节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概括课文内容。 整体感知作者窃读的滋味;学习本课生字词。 回忆自己课外读书的故事。 教学活动 引入新课:1994年1月17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了美国评价要点 环节一 塌,公路断裂。房屋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成千上万人被埋在废墟底下。精导激趣 就在这片废墟中,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学生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自学提示: 1.请同学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 思考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活动一1、听课文录音,划出本课生字词。 2、再读课文,同桌之间相互提问课后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词。 洛杉矶,(播放洛杉矶地震的视频) 在短短的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桥梁坍 环节二 学习生字词 3、读读下列词语 地震 洛 杉 矶 混乱 安顿 挖掘 昔日 废墟 阿曼达 坚定 绝望 爆炸 叹息 悲痛 颤抖 拥抱 疾步 瓦砾 砸碎 欢声笑语 破烂不堪 4、我会填 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 ():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 ():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 1、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么在这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他们父子俩是一对( )的父子。” 3、 起因(1)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 经过(2-23)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把儿子及儿子的同学救了出来 结果(24)这对了不起的父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4、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 ),抱着( )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 )小时的挖掘,终于在( )救出( )的故事。 能从音形、意三方面说出绳子的特点。 环节三 感知“了不起” 1、能从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2、能概括课文 环节三 有感情的朗读 活动一 画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句子,读出人物的感情。 1、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2、“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3、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能读出父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亲的坚定 4、他挖了 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 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浑身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1、同桌互读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 2、你认为难写难读的字注音并组词吧! 1抄写背诵最后一段。 环节四 随堂检测 作业 设计 反思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二课时 课题 教学 目标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身上汲取的力量。 第二课时 使用日期 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2、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1、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学习 重点 学习 准备 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多媒体课件,洛杉矶地震视频。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回顾

1、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

能正

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

确书写词

2、那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一下这对父与子,你想用哪

个词?(坚强、勇敢、坚定) 老师引导归纳,

板书:了不起。 1、引:从课文中找出最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 (1)生汇报,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看出父亲挖得时间很长,救儿子的执着。)

(2)师:在老师看来,这两句话简直就是一首诗,(出示课件)

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 12小时,他满脸灰尘 他挖了24小时,双眼布满血丝

他挖了36小时,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是这样吗?请你读一读。

(3)问:你读出了什么?(挖了很长时间) 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两个白天,一个黑夜)

追问: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父亲在做什么事?(挖废墟) 师: 2个白天一个黑夜,他就在疯狂的在那儿挖。如果是

能说

你的话,你会觉得怎样?(累)

父亲的了

(4)指导朗读

不起

接:是人的话,都会觉得累,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累,当我们感受到这种无法想象的累的时候,你又该怎样读?

先一人读,后范读,再齐读。

2、师:这位父亲,就这样挖,直到没人再来阻挡他。 (1)为什么没人再来阻挡他?(没有希望了,以为他因为失去儿子而精神失常了。)

你从这个“再”字读出了什么? 生:曾经有人来阻挡他。

(2)师:那你们找找看,都有哪些人曾经来阻挡他?是怎么阻挡他的?这位父亲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指名读,后出课件: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没人给他肯定的6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环节二 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3)问:这段话中通过什么对父亲进行描写?(板书:语言、动作、神态)

师:好心的人,消防队长,警察先生都来劝阻他,为什么?(太晚了,没有希望了:太危险了;

师:这样下去,甚至要危及到其他的人了,但是这位父亲照样挖。

(4)这么多人曾经劝阻过他,但是后来为什么人们不再来阻挡他?

(以为他因为失去儿子精神失常了。) 追问:凭什么认为他精神失常了?(答非所问,双眼直直的) 接:他是精神失常了吗?他清醒着呢,但是这么一个清醒的人,被人误解,如果是你,你会觉得怎样?(难过、失望、无助)

师:没人帮助他,没人阻挡他,没人理解他,这种无助、无奈,这种痛苦,你又该怎么读出来呢?

再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3、父亲就是这样不停地挖呀挖,36小时过去了,父亲变成一副什么样子?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追问:这是对父亲什么的描写?(板书:外貌) 你感受到了什么?(很累,自己也受了伤) 衣服“破烂不堪“,什么意思?

“到处都是血迹”,哪儿都是血迹?“哪儿”指身上的哪个地方?(手上、脚上??)

4、追问:父亲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在这漫长的36个小时里,会发生哪些触目惊心的事情呢?

会出现哪些触目惊心的场面呢?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是什么力量支撑父亲挖了36小时?(爱、信念)板书: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当父亲看到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变成一片废墟,悲痛欲绝的时候,让他重新站立起来的就是这句话,(出课件)一起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当人们一次又一次来劝阻他,让他放弃的时候,回想在他耳边的还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