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93d01e16294dd88d0d26bfd

3. 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三、学习重点:

掌握出行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应注意问题;能够准确选择路线和安全的交通工具,安全到达预定目的地。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活动过程:

活动(一):谈一谈“出行应注意那些安全”。

1、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四幅图片,从生活中出行乘车的常见现象入手,分析四幅图片,提醒学生出行应注意安全:

A、图一乘车时不要把头、手伸出车窗外。 B、图二不能乘做加载的手扶拖拉机。

C、 图三严禁携带易燃、易暴危险物品乘车。 D、图四通过无人看管铁路口要一停二看三通过。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所见所闻,分组讨论出行时我们还要注意哪些安全?(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参与其中,然后要求各组出代表,公布自己的讨论结果,对于突出的小组要提出表扬)。

活动(二):帮小明设计去科技馆的合适出行计划。

1要求:设计一份出行计划 , 是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检阅。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体策划、全局思考 , 使他们最终能平安、便捷地到目的地。

学生出行计划应力求具体,内容应包括 : 目的地 ; 出行、中转时间;选择乘坐哪几种交通工具;如何何遵守交通法规 , 注意交通安全;对可能出现事故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必要的药物和图书准备;必要的电话号码,等等。

2:、仔细观察课本48—49页图,帮小明设计去科技馆的合适出行计划,看哪些同学设计的最好,并在全班交流展示。

活动(三):学生设计自己的出行计划

如果暑假你要跟爸爸妈妈到外地去旅游,你将选择什么出行路线和交通工具,应注意哪些交通安全?(教师要注意看学生设计自己的出行计划是否已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掌握了简单的安全常识,懂得了选择恰当的交通工具以及是否做到了避险自护、遵守交通法规等等)

25

我的出行计划 我的旅行线路: 我选择的交通工具: 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活动(四):模拟实践活动

学生课下设计一份自己的周末出行计划,其中出行目的、路线等应结合生活实际,并与家长商量合作完成。(本活动只限于模拟,是学生出行的一次“真实”的模拟,模拟实践活动要注意“目的地”的确定性、“交通工具”的安全性、“紧急措施”的有效性、“行为方式”的合法性、“同伴之间”的合作性。) 第四单元 走进劳动者 11、 粒粒皆辛苦 教材分析:

人人都离不了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同时又是时世代农民赖以为生的农产品就是粮食。唐朝诗人李绅的这首《悯农》诗更是对广大农民辛苦劳作的逼真写照。为了使学生通过粮食-这一典型的日常生活中的农产品,来探究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同时深切体会农民伯伯的辛勤与智慧,珍惜他们的劳动果实。“粒粒皆辛苦”这一主题中设计了“一粒种子的旅行”“农田里的科技”餐桌上的思考“三个活动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粮食的生产过程和农民伯伯付出的辛勤劳动。

2、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农民运用了哪些科学技术种田,体会农民伯伯的勤劳和智慧。 3、引导学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农作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26

同学们把你们搜集的农产品资料拿出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搜集的农产品是什么?你知道他们有什么用处、农民要付出哪些劳动。学生自由汇报。 二、教学活动:一粒种子的旅行 活动设计一:背诵李绅的《悯农 》。

1、自由背诵这首诗并且说一下诗的意思。同桌背诵并检查。)

2、下面我来采访大家,通过背诵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汇报) 活动设计二:讲一讲,演一演。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我们吃的馒头、面包、等都是用小麦加工制作成的,你想知道小麦的生长过程吗?看教材中的图画,把它们变成童话。 先小组表演,最后让一组在全班表演。课下我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农产品,现在你们知道他们的生长过程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活动设计三:自己体会

1、让学生谈一下农产品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和作用。(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

3、看课本中的介绍小麦的资料。

4、粮食是靠农民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请同学们一起背诵《悯农》。 三、活动总结:

上完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感受到什么? 第二课时

活动设计一:再谈对农产品生长过程的感受。

4、 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交流,现在再谈谈你对农产品生长过程的感受。 5、 学生自由交流。

6、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引出新课:同学们说得真好,农民伯伯过去种地很辛苦,但是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了,农业生产运用了越来越多的新科技。农民伯伯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同学们我们一起走进农村看一看哪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活动设计二:看图画谈感受。

1、现在我们知道了农民伯伯种田运用了许多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种田节时节力节约能量。现在人们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水果的品种繁多,营养价值极高。这都是农民和科学家们的劳动成果。你想对科学家们和农民伯伯说些什么? 2、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感受。

27

活动设计三:读故事,受启发。

1、你们发觉没有,有些时候我们吃的大米,很不好吃,原因是大米的 品种很差,为了让我们吃上香喷喷的大米,很多科学家在研究水稻的品种,袁隆平院士就是其中的一位,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试验成功了一种新的水稻品种,这种水稻产量极高口感又好。他被人们称为“水稻之父”。想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你知道农民伯伯种田还运用了哪些新技术?他们除了种田还干什么? 活动设计四: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我们日益丰富的餐桌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但是生活中浪费的现象却比比皆是。 1、看课文插图,谈自己的感受。(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

3调查我们周围有哪些浪费食物的现象,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4、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谈收获。) 老师小结:.我们要尊重劳动者,不浪费粮食,并教育身边的人。

12、学习用品哪里来 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中的工业用品在学生的社会生活中,最直接经验和体会的是自己的学习用品。书,是学生最早认识的学习用品,而纸张、印刷又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学习用品哪里来”这一主题中设计了“课本的来历”“书包里的悄悄话”“我的金点子”三个活动内容。通过对这三部分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一种学习用品的生产过程,知道这些学习用品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和方便。

2、引导学生体会工人叔叔付出的劳动和智慧。

3、引导学生爱护学生学习用品,动脑想出节约的金点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