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复习专项测试卷四(附参考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复习专项测试卷四(附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94c1d8ba2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c

部编版六上语文测评卷期末复习专项四 1、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后面的题。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这是 代散曲家 写的一首小令。 (2)这首小令描写的是 的景象,作者先用了孤

村、 、 、 、 、 等六个典型景物来表现;接着用“飞鸿”一句,把静寂的景物和 联系起来,静中有动;最后用“青山”“白草”两句,把 呈现在读者眼前。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题。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1)“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句中的“破帆”说明渔夫一家过着 的生活。

(2)用横线画出描写屋外环境的句子。对屋外环境的描写,更衬托出屋内的 。

(3)“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这些句子表现出了桑娜的 。 (4)选文中最后一句的含义是( ) A.桑娜害怕丈夫打不到鱼,孩子们会挨饿。

B.桑娜为出海打鱼的丈夫可能有生命危险而提心吊胆。 C.海上起了风暴,桑娜为天气的突然变化而感到害怕。 3、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

根 系

每棵植物根的总和,叫作根系。植物的根系是十分庞大的。据书上记载:一棵发育充分的冬黑麦,在抽穗期共有1 400万条根,如果把这些根一条条连起来,总长度可达600千米以上。一棵只生长了一年的苹果树苗,它的根系竟有38 000条侧根。

植物不仅有很多根,而且根能扎得很深。如甜菜的根可以入土3米,苜蓿的根可以入土5米。在沙漠中生活的一种叫骆驼刺的植物,它的根可以入土20米以上。

此外,许多植物的根系延伸的直径可以达3米,而向日葵的根系可以向四周延伸5米,一种青香蕉苹果树的根系向四周延伸的直径可以达27米,比树冠还大3至5倍。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20米以上”的“20”表示概数。( ) (b)每棵植物都有自己的根系。( ) (c)根系指的是植物的主根。( )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植物的根系有什么特点?

(4)“植物不仅有很多根,而且根能扎得很深。如甜菜的根可以入土3米,苜蓿的根可以入土5米。”这两句话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一种青香蕉苹果树的根系向四周延伸的直径可以达27米,比树冠还大3至5倍。”这句话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 4、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

打猫的小男孩

那日我晨练回来,准备去吃早饭,见到在自家的楼下有一个小男孩,正一手摆弄着六七颗栗子大小的石块。口袋里也鼓鼓囊囊的,想必也全是那样的弹药。 饱经风霜的我自然知道这些石块是干什么用的,邻家的玻璃、沿途的车窗,都是这些石块潜在的牺牲品。于是,我担心起自己的车来,心中希望他的管教者快点出现。

男孩拖着半拉鼻涕,一路在我前面,却有一个古怪的举动,每经过一辆车的车底,都会低头去看。我初时不解,忽然见他在一辆车边停下,拿出他在摆弄的石块,往车下丢去。奇怪间就见车下疾跑出一只猫儿来,窜入草丛,我这才恍然大悟,不由更是厌恶——顽劣地对待动物,可能是小孩天生的一种残忍。

小男孩一路和我同路,每车必看,最后与我一起来到了早餐店,恰好和我一桌。我看他低头嚼着拌面,便教诲他道:“小鬼,你为什么要打猫咪呢?要知道猫咪也是会疼的。”

小男孩抬头看着我,(理直气壮 小心翼翼)地说:“不打它们,车子开的时候,它们会被车子轧到的。”

我愣了一下,店家在边上就笑问那个男孩:“今天还在打猫吗?” 男孩点头,眼里闪着泪光。

后来,我从店家那里知道,男孩家的猫咪一周前在一辆桑塔纳下睡觉的时候,被突然启动的车轧死了。小男孩自此对于车下休息的猫咪有了一种恐惧,看到了非要打出来不可。

我心中为自己的臆想而惭愧。小男孩拿着石块离开的时候,我在想,我们在经过那些车子的时候,何曾担心过车下的猫呢?我们又是否会劳烦自己片刻,捡起一块石头,为了一条生命而仅仅弯一下腰?

我们只是走过,然后对自己看到的东西发表一些(头头是道 自以为是)的评价而已。

冬天来了,开车的朋友,开车前注意一下车下避寒的猫咪吧。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打上“√”。 (2)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把“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担心→希望→( )→( )→( )→惭愧 (3)“我心中为自己的臆想而惭愧”中“自己的臆想”具体指的

是 。 (4)读完此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