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9544bec998fcc22bcd10d79

2.1.05 ①出生后都无分裂、增生能力;②破坏后则成为永久性缺损;③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2.1.06 ①缺损修复;②细胞增生、迁徙;③相互接触而停止生长。

2.1.07 ①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②炎细胞浸润;③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2.1.08 ①肉芽组织改建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②肉眼:收缩状态,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③镜下:

透明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

2.1.09 ①皮肤等组织的离断缺损;②组织的再生或增生所进行修复的过程。

2.1.10 ①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无异物,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②形成瘢痕规则、整齐、小、线状。

2.1.11 ①瘢痕组织增生过度;②突出皮肤表面,向周围扩延;③不能自发消退;④发病机制与体质或肥大细胞分泌生长因子有关。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

2.4.01 ①肉眼 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嫩;②镜下 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③功能 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它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它异物;④结局 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并消失,部分毛细血管腔闭塞、消失,少数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瘢痕组织等。

2.4.02 ① 炎细胞可以抗感染、清除异物,保护创面,巨噬细胞尚可促进组织再生和增生;②成肌纤维细胞可使伤口收缩;③毛细血管可提供局部组织修复所需的氧和营养,同时也有利坏死组织吸收和控制感染;④肉芽组织的所有成分有填补组织缺损及机化的功能。 2.4.03

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区别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条件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的伤口 组织缺损大,创缘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坏死组织 少 多 炎反应 轻 重

表皮再生 伤后24~48小时再生上皮覆盖伤口 异物清除、感染控制、肉芽组织形成后才开始 肉芽组织 第三天从伤口边缘开始长入少量肉芽组织 伤口边缘或底部长入多量肉芽组织 伤口收缩 不明显 明显

愈合时间 5~7天达临床愈合(短) 时间长 瘢痕 少、规则、线状 大、不规则

2.4.04 ①生长因子 可刺激细胞的增生,并且还参与损伤组织的重建; ②细胞因子 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合成,刺激血管再生;

③细胞外基质 把细胞连接在一起,借以支撑和维持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④生长抑素和细胞接触抑制 当细胞增生到与邻近组织细胞接触时,细胞即停止生长分裂,不致细胞过多堆积。

一、名词解释

3.1.01 充血(hyperemia)

3.1.02 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 3.1.03 淤血(congestion)

3.1.04 肺褐色硬化(brown induration of lung) 3.1.05 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 3.1.06 槟榔肝(nutmeg liver) 3.1.07 血栓形成(thrombosis) 3.1.08 血栓(thrombus)

3.1.09 白色血栓(white thrombus) 3.1.10 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 3.1.11 红色血栓(red thrombus)

3.1.12 延续性血栓(propagating thrombus) 3.1.13 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

3.1.14 血栓的再通(recanalization of thrombus) 3.1.15 静脉石(phlebolith) 3.1.16 栓塞(embolism) 3.1.17 栓子(embolus) 3.1.18 梗死(infarct)

3.1.19 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 四、问答题

3.4.01 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 3.4.02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4.03 请列出栓子的种类及栓子运行途径。 3.4.04 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3.4.05 简述梗死的原因、类型及其不同类型梗死的形成条件。 3.4.06 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

3.4.07 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3.1.01 ①器官或局部组织;②血管内;③含血量增多。 3.1.02 ①器官或局部组织;②动脉内;③含血量增多。

3.1.03 ①局部器官或组织;②静脉血液回流受阻;③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3.1.04 ①长期慢性肺淤血;②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③肺质地变硬;④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呈棕褐色。

3.1.05 ①左心衰竭时;②肺泡腔内;③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3.1.06 ①慢性肝淤血;②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③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 3.1.07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3.1.08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

3.1.09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的固体质块;③呈灰白色。

3.1.10 ①延续性血栓的体部;②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③呈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

3.1.11 ①延续性血栓的尾部;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呈暗红色。

3.1.12 ①静脉血栓;②由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组成;③根据形成顺序不断沿血管延伸。 3.1.13 ①微循环血管腔内;②由纤维蛋白构成;③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3.1.14 ①血栓机化、干涸,产生裂隙;②新生内皮细胞被覆;③迷路状沟通的管道;④被阻断的血流恢复。 3.1.15 ①静脉血栓;②钙化;③形成坚硬的质块。

3.1.16 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3.1.17 ①随血液流动;②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③类型:血栓、脂肪、羊水、气体、肿瘤细胞团等。 3.1.18 ①动脉血流中断;②无有效侧支循环;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3.1.19 ①由高压迅速转到常(低)压环境;②溶于血液的气体游离;③氮气泡阻塞血管。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3.4.01 ⑴淤血的原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⑵病变:1)肉眼 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淤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 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

⑶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或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

3.4.02 ⑴形成条件: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⑵对机体的影响:1)有利的一面 ①防止出血;②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2)不利的一面 ①血栓阻塞血管可引起组织的缺血、发生坏死;②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引起栓塞;③瓣膜上血栓机化引起瓣膜病;④微

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后可引起广泛出血等严重后果。

3.4.03 ⑴种类:①血栓;②脂肪;③气体:空气、氮气;④羊水;⑤肿瘤细胞;⑥寄生虫及寄生虫卵;⑦细菌等。

⑵运行途径:1)顺血流方向 ①体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②左心房→左心室→动脉系统至大动脉的分支,最终嵌塞于口径与其相当的分支。2)逆血流方向(由于胸、腹腔内压骤然剧增所致) ①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所属的分支;②左心→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右心等。

3.4.04 ⑴栓塞的类型: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

⑵后果: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致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3.4.05 ⑴梗死的原因:①血栓形成;②动脉栓塞;③动脉痉挛;④血管受压闭塞。 ⑵类型:①贫血性梗死;②出血性梗死。

⑶条件:1)贫血性梗死 ①组织结构比较致密;②侧支循环不充分;③动脉分支阻塞。2)出血性梗死 ①组织疏松;②双重血液供给或血管吻合支丰富;③组织原有淤血;④动脉分支阻塞;⑤侧支循环不能代偿等。

3.4.06 ⑴贫血性梗死 1)肉眼: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③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

⑵出血性梗死 1)肉眼: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泽,质地脆弱;④边界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形病灶。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②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3.4.07 ⑴概念 1)血栓形成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2)栓塞 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3)梗死 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⑵三者相互关系 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

一、名词解释

4.1.01 炎症(inflammation) 4.1.02 变质(alteration) 4.1.03 渗出(exu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