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项目管理的特色和创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京沪高铁项目管理的特色和创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9686260a32d7375a41780a5

1概述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通过对既有线路进行改造,使营运速度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修建新的铁路线,使营运速度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工程广泛采用新技术、新结构和新工艺。在一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中有众多的工程工作,如线路的路基及轨道、桥隧建筑、站场、机务设备、车辆设备、给排水设备、通信信号设备、电力和房屋建筑等工作中的几项或全部。不同于一般工程项目的单一工作,高速铁路工程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点多、线长、面广、高技术、高标准、专业分工细、流程复杂等特点,又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和工地的综合运用。所以要完成一项高速铁路工程项目施工直至交付运营,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必须要有严格的分工和密切的协作,而又相互制约,必须还有一套相应的施工组织管理办法。

本文讨论了京沪高铁线路工程在项目管理方面的特色和创意。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一是简要阐述了京沪高铁线路工程的特点。二是具体分析了京沪高速铁路线路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特色和创意。

2京沪高铁项目概况

2.1线路地理位置

京沪高速铁路位于我国东部地区,自北京南站出发,终到上海虹桥站,连通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三个直辖市和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四个省,跨越黄河、长江我国最重要的两大河流,是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沿线设置24个车站,其中北京南站、天津西站、济南西站、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为大型枢纽站。

2.2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京沪高速铁路将北京的政治、文化、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和上海的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连接起来,同时连通了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跨越了我国经济最活跃和最有潜力的地区。

京沪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将极大地缓解京沪沿线地区交通运输的紧张态势,缩短沿线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促进沿线地

方产业集聚、产业升级及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沿线地方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沿线地方发展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特色产业情况,吸引高新技术、高素质人才落地,有力地拉动了沿线的地方经济,促进了沿线地方经济总量的提升,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3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

线路主要穿行于冀鲁平原区、鲁中南低山丘陵区、黄淮冲积平原、淮河一、二级阶地、长江及其支流河谷阶地、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局部通过剥蚀低山丘陵区,部分地段经过的大部分地区因地下水超采形成漏斗区,存在地面沉降等现象,特别是廊坊、天津、沧州、德州、丹阳至上海等地区。沿线有部分河流河水对混凝土结构具硫酸盐侵蚀性,天津至德州间部分沟渠内的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硫酸盐侵蚀性。同时,北京至济南间大部分地段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硫酸盐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为HI、H2,其中天津至沧州部分地段环境作用等级为H3;济南至上海部分地段具硫酸盐侵蚀。经过地区的河流分属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沿线河流密布,水利设施众多。

2.4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

全线正线长度1318公里,共有19条联络线,长度136.012单线公里,动车组走行线累计长度28.481单线公里,既有线改建35.064单线公里,设北京南等21个车站,另设滕州东、定远越行站。

全线正线桥梁247座,1059.351公里,占全长的80.4%,箱梁31034孔,T梁2587孔,各种特殊结构397处;路基241.3公里,占全长的18.3%;隧道22座16.095公里,占全长的1.2%;无砟轨道1200.366双线公里,占全长的91%;正线铺轨2618单线公里;联络线及动车走行线铺轨160单线公里,站线铺轨355公里;道岔1007组。

房屋面积32.6万平方米(不含虹桥站及相关工程面积);接触网约4000条公里;牵引变电所27座;光纤传输系统1318正线公里;列车控制系统1318正线公里。征地66908亩;房屋拆迁509.1万平方米。

2.5主要工程特点

京沪高速铁路的主要特点如下:

1.设计标准高

(1)速度高: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km/h,试运营速度300km/h。 (2)生命周期长:桥梁设计寿命100年;无砟轨道设计寿命60年。 (3)技术含量大:建设过程中的沉降控制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大跨度钢梁施工技术等,运营中的列控、列检、客服、行车调度、动车底调度、电力供变电、通信信号、线路管理、列车维修检修、施工抢修、视频监控、防灾减灾、安全监控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遍布京沪高速铁路中,且都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

(4)安全舒适:通过采用大曲线半径和长缓和曲线,线路平纵断面设计为线形平缓变化,为列车高速平稳运行提供保障;对路基和桥梁,通过增加其自身刚度,以保持高稳定性;在隧道中,采用宽线间距和大隧道断面,以消除列车在通过隧道时,因空气动力学对高速运行的列车产生声爆的影响;在路桥、路隧、桥隧等不同刚度区段的交接处,设置不同的路桥隧过渡段,以保证线路纵向刚度的连续性,降低高速运行列车时因刚度突变而产生的颠簸、晃动、振动、噪声等而造成不舒适感。

(5)环水保设施标准高:在居民区及敏感地区均设置声屏障,桥梁采用一体化声屏障,以提高声屏障的刚度和稳定性,降低结构噪声;在振动敏感路段和高架桥式车站采用线路减振设计;路基边坡采用植物防护,沿线及站点加强绿化,城市地段桥梁及站房设计与城市文化景观相协调。

2.工程规模大。

京沪高铁的建设规模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跨越区域多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线路穿越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两大平原,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7省市,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线路自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新建铁路全长1318公里,全线共设北京南、天津西、济南西、南京南、上海虹桥等24个车站。

(2)工程类型复杂且工程量巨大京沪高铁建设涉及的工程类型复杂,包括了线路工程、路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站房工程、轨道工程和四电系统。

其中,全线正线长度约1318km。联络线19条136.012单线km,动车组走行线累计长度28.481单线km,既有线改建35.064单线km。全线路基总长度242.5km,占线路总长18.4%;全线正线桥梁共244座,总长度约1059.7km,占线路总长80.4%;全线隧道21座,总长度15.8km,占线路总长1.2%;全线23个车站(不含北京南),其中天津西站、济南西站、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为始发终到站,其余19个车站为中间站。全线正线除北京南站出站段、黄河特大桥主桥、大胜关长江大桥主桥和虹桥站共计10.500km、占线路总长度0.8%的范围铺设有砟轨道和禹城至黄河主桥北岸、黄河主桥南岸至济南西站北端、大胜关长江大桥北引桥、大胜关长江大桥南引桥共计42.308km,占线路总长度3.2%的范围铺设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外,其余地段铺设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长度1256.28km,占线路总长度的95.3%。正线道岔类型主要为18号和42号板式道岔,轨道采用300型扣件系统。共设置27座牵引变电所,26个分区所,50个AT所,2处分区所兼开闭所,采用两路热备220kV外部电源进线,接触网采用弹性链型悬挂, 地面带电自动过分相方式。通信系统采用GSM-R系统,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行车指挥方式为综合调度集中系统(CTC),满足3min 列车追踪间隔。 3、系统技术新

京沪高速铁路采用的系统技术新,体现在:

(1)Ⅱ型板式轨道及纵连道岔与线下工程接口关系复杂,特殊结构桥梁387处,典型桥式桥跨都进行了动力仿真检算,分别实行计算、观测、调整的信息化施工管理,确保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2)大型客站5座,均系统考虑车场、站房建筑、广场、轨道交通及其它公共交通,是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客运综合交通系统,采用分场平面布置,改变了过去客站正线中穿场站或正线中穿与外包结合的平面布置,以列车作业过程仿真设置车站股道数量、咽喉区平面和设施设备规模。平行径路数量与车站到发能力、咽喉区通过能力相协调,适应密集接发列车。车站流线功能均能实现“上进下出”、“下进下出” 与“站内换乘”和方便残疾人候乘。大张力接触网,防灾系统,与实名制配套的客服系统等。

(3)研发抗拉强度高、导电性能好的高强、高导接触线与承力索,研发适应不同接触线张力体系的配套零部件和工艺,创新大张力接触网技术,实现了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