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依赖理论综述”读书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资源依赖理论综述”读书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9851cb469dc5022aaea0086

“资源依赖理论综述”读书笔记

After Reading the Paper—“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A Review” by Amy J. Hillman, Michael C. Withers and Brian J. Collins

课堂的时间曾经有同学讲过几篇关于资源依赖理论的文章,老师给的这篇文章“资源依赖理论综述”被作为选读资料,而了解某一领域最好最快捷的方式之一就是阅读其相关文献综述,所以,借此机会,我好好读一下这篇文章,在回忆同学们讲解的另外三篇文章的同时,这篇文献的阅读也必将加深对其他文章的理解。由于是文献综述,可能在此所做的笔记主要是知识的梳理,然后在整个过程中穿插自己的理解,最后总体表达一下自己的浅见。

这篇文章题为“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A Review”,由Amy J. Hillman, Michael C. Withers and Brian J. Collins三位作者合作完成,2009年11月发表在杂志“Journal of Management”上。

资源依赖理论源于Pfeffer and Salancik’s (1978)发表的一篇文章“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组织的外部控制:基于资源依赖的视角,这开启了资源依赖理论在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资源依赖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行为有赖于其所处的社会外部环境。这就给组织管理者带来了一个挑战,因为外部环境往往是不确定、不可控制的,如何提高自身对外部环境的控制力以及降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就是战略管理的主题。

这篇文章发表之时,也就是2009年,刚刚是资源依赖理论提出30周年的后一年,作者认为30周年是一个全面回顾与展望资源依赖理论的大好机会,写此综述并不是简单的对这一领域的文献回顾,而是聚焦于其逻辑,关注具体应用这一理论的文献以及相关研究如何扩展资源依赖理论这一视角。

我的读书笔记也按照作者的文章结构进行梳理归纳,具体如后文所示。文章中按照资源依赖理论的英文全称“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将其缩写为RDT,不再赘述。

一、RDT and Mergers(资源依赖理论和企业并购)

对于企业并购,最主要的就是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的解释,而RDT可能是仅次于该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

Pfeffer (1976)对于企业为什么并购作出了三个方面的解释:一是通过并购一个竞争企业以降低竞争;二是通过合并上下游组织来管理其相互依赖性;三是扩大业务范围从而减少对目前有交换关系的组织的依赖。很多经验研究基本上都支持了这三种解释,这些研究包括Pfeffer (1972a),Galbraith and Stiles(1984),Pfeffer and Salancik’s (1978),Burt (1980),Walter and Barney (1990) 等,这些研究的核心观点是环境的相互依赖可以有效的预测企业并购。然而,另外一些经验研究却显示相互依赖并非是企业并购的唯一预测因子,其他原因还包括公司的历史环境(Finkelstein, 1997),产业环境(Hitt & Tyler, 1991),环境慷慨度和活力度 (Heeley, King, & Covin, 2006),普遍的制度规范 (Palmer & Barber, 2001)和组织的内部考虑(Campling & Michelson, 1998)。所以,后续研究,如交易成本、资源基础理论等将更好的说明完全用RDT来解释企业并购是不合适的。

Casciaro and Piskorski’s (2005) 也从RDT的角度研究了企业的并购,作为RDT的复兴,同时也批评了其不足,包括:对“能力不均”(power imbalance) 和“相互依赖”(mutual dependence)这两个概念缺乏识别力;混淆了规范方法和理论预测;其边界条件模棱两可;很多经验研究只是关注于某一个组织对另一个组织的依赖而不是相互依赖。他们的研究透过RDT拓展了对企业并购的探测。

总而言之,大量研究表明企业并购往往在相互依赖的组织间进行,以此作为降低依赖的机制。另外,依赖的程度预示了并购的可能性大小。然而,研究也显示这种观念有利于解释企业并购的同时也是不完备的,从其他理论视角出发也能发现解释企业并购的其他因素。这就提出了更深入定义RDT以及其研究的要求。

二、RDT and Joint Ventures(资源依赖论和并购风险)

正如研究企业并购一样,RDT的视角对于跨组织关系的研究是想探索组织结构如何获得资源以降低外部不确定性和相互依赖性(Auster, 1994; Harrigan & Newman, 1990; Pfeffer & Salancik, 1978)。然而,不同于企业并购的是,跨组织关系仅仅只是相互依赖的一部分。

(Pfeffer & Nowak, 1976)支持RDT理论在并购奉献中的应用,发现并购风险(JVs)一般只存在于相互依赖的公司之间。经验研究也支持利用跨组织关系来降低公司内部和公司相互之间的环境复杂性以便获取资源(Elg, 2000; Goes & Park, 1997; Stearns, Hoffman, & Heide, 1987)。Park and Mezias (2005)也发现在低的环境慷慨度时期出现的联盟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反应,这表明依赖的程度成功的预测了这种结果。类似于企业并购,跨组织关系更可能存在于国内和国际的供销商之间。

至于权利,Provan, Beyer, and Kruytbosch (1980) 发现公司通过和其他代理机构联盟从而获得对资源提供者的权利。Das, Sen, and Sengupta (1998) 发现小一些的公司比大一些的公司在合作中受益更多。Yan and Gray (1994, 2001)研究了国际组织间的权力平衡,发现当组织相互依赖时,联盟才形成,但是控制着更重要资源的一方保留着战略控制力。Inkpen and Beamish (1997)发现当合作的一方从另一方积累了关键的资源时,风险就变得不稳定了。因此,经验的证据大部分支持考虑了JVs和其他跨组织关系的RDT研究预测。很多学者认为应该将RDT与其他理论结合起来解释跨组织关系。这些结合包括RDT与网络理论的结合(Gulati, 1995),与博弈论的结合 (Saxton, 1997),与代理理论的结合(Kumar & Seth,

1998),与交易成本理论的结合 (Elg, 2000; Steensma, Marino, Weaver, & Dickson, 2000),与资源基础理论的结合(Murray et al., 2005)。类似于解释并购问题,RDT很有用但不能完全解释跨组织关系。

类似于并购,RDT解释跨组织关系也是一种理论的复兴。具体体现的研究包括Gulati and Sytch (2007),Ozcan and Eisenhardt (2009) ,Lomi and Pattison (2006),Bae and Gargiulo (2004) 。

总而言之,对于JVs和跨组织关系的研究类似于企业并购。尽管这种组织关系只是部分合并而非完全并购,但是在相互依赖的组织之间更有可能发生。对于JVs和跨组织关系的深入研究存在于将RDT和其他理论视角结合在一起考虑到依赖性的变化和权力强度之中。

三、RDT and Boards of Directors(RDT和董事会)

长期以来,大家都很熟悉代理理论在董事会中的应用(Dalton, Hitt, Certo, & Dalton, 2007; Johnson, Ellstrand, & Daily, 1996; Zahra & Pearce, 1989),这却也是RDT的研究给予最大影响的一个领域。Pfeffer (1972b)说董事会有能力降低依赖性以及获得资源。早先的董事会文献综述总结道RDT比其他的董事会视角都得到更多的支持 (e.g., Johnson et al., 1996; Zahra & Pearce, 1989)。尽管代理理论被用到的更多,但经验数据表明RDT更有助于理解董事会。

早先用RDT研究董事会聚焦于董事会的规模和构成,从而预测董事会为公司提供核心资源的能力。Pfeffer (1972b)发现董事会的规模和公司对环境的需要有关,那些高度依赖性的组织需要更高比例的外部董事。他总结说董事会的规模并不是随意的、独立的,而是对外部环境条件的理性反应。Sanders and Carpenter (1998)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发现董事会的规模

1

和国际化水平有关。其他一些研究探索了董事会规模和组织绩效的关系,如 Dalton, Daily, Johnson, and Ellstrand (1999)。但是很多学者立刻质疑董事会规模的决定因素,如Pearce and Zahra (1992)宣称说董事会规模不仅和外部环境有关,而且与公司当前战略和早先的财务绩效有关。

考虑董事会时,其规模只是一方面,而董事会成员能带给公司所需要的什么样的资源也很重要。而对于董事会的作用,Pfeffer and Salancik (1978)提出了四点:一是带来忠告、建议形式的信息;二是能够获得公司和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通道;三是取得资源的优先条件;四是合法性。大量的经验研究支持这些观点,或具体的,或广泛的,包括Provan (1980),Pfeffer and Salancik (1978),Luoma and Goodstein (1999) ,Kor and Misangyi (2008),Lester, Hillman, Zardkoohi, and Cannella (2008), (Hillman, Shropshire, & Cannella, 2007)。

有一些研究认为随着环境的改变,董事会的构成也应该随之改变 (Boeker & Goodstein, 1991; Lang & Lockhart, 1990)。Hillman, Cannella, and Paetzold (2000)还在RDT基础上对董事进行分类,探索随着环境的改变,董事的具体类型是如何更有价值的。按照董事带来的资源类型,他们将董事分为“商业专家”、“支持性专家”和“团体影响者”。基于此分类,Kroll, Walters, and Le (2007)发现IPO得益于这样的分类。

另外一个RDT研究的分支领域聚焦于哪种类型的公司最有可能受益于董事提供的资源。这方面的研究更多的考虑到公司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才能使得董事的资源最能发挥作用。Zahra and Pearce (1989)首次提出公司的生命周期阶段对资源依赖的重要性有影响。Daily and Dalton (1993)发现在小公司里董事特征和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别的学者发现监督的功能在对于小公司的作用并不显著,因为他们缺乏关键资源(Fiegener, Brown, Dreux, & Dennis, 2000; Finkle, 1998),这表明资源提供更重要。

研究董事会的RDT视角对于研究组织的衰退和破产也很重要 (Daily, 1996; Daily & Dalton, 1994, 1998)。这个研究表明作为资源提供者的董事角色在组织衰退和破产时期尤其明显,因为受损的公司在此期间经历着资源基础的锐减(Cameron, Kim, & Whetten, 1987)。Daily (1995)发现有更多外部董事的公司更有可能从破产中重组,这就支持了RDT。Daily (1996)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说法。由此可见,公司无论出于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还是出于衰退期,经验研究都证实了RDT。

尽管基于RDT视角对董事会的研究占据着很强的一个流派,但是始终敌不过代理理论在董事会中在影响力。另外,就像在企业并购和跨组织关系的研究中一样,通过聚焦董事作为资源提供者的角色,RDT对于董事会的研究又是这一理论的一次复兴。

总而言之,董事会的研究也是RDT的具体应用,大量的研究再一次印证Pfeffer and Salancik’s (1978) 的说法“董事可以管理环境依赖并且应该反映环境的需要”,提到的董事的四个作用也得到了证实,而对于董事的研究学者们呼吁RDT与其他理论,尤其是代理理论的结合应用。然而对于董事个人带给组织的具体资源与激励他们为此作出贡献,还需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四、RDT and Political Action(资源依赖理论和政治行为)

Pfeffer and Salancik (1978)说道:“组织通过政治机制试图创造一个有利于自身利润的环境”并且“组织可能利用政治方式去改变外部经济环境的条件”。为了这样,公司会积极的努力去推动政府条例的形成从而“创造”更利于自身的环境。证实这个说法的文献很多。Meznar and Nigh (1995)发现严重依赖于政府的公司更可能积极投入到政治活动中去。类似的,Birnbaum (1985) 发现随着控制代理的依赖性增强,管理者更加愿意倾向于政治活动。一个例外就是Blumentritt (2003)的研究,他发现公司的议价能力和其祖国与政府事物没有关系,但是这个结果的说服力由于测量议价能力等的难度被大打折扣了。在网上,经验研究

2

证实了政府以来和政治活动的潜在关系。

Mullery, Brenner, and Perrin (1995)发现在可比的控制的环境中,公司对于政治竞选的贡献模式是类似的,这就为RDT提供了证据。因此,面对相同环境依赖的公司更可能采取类似的合作战略。因此,不仅仅是依赖的绝对水平可以预测政治行为,而且相似的环境依赖性也可以预测公司相似的反应。

依赖性的差异是Aharoni, Maimon, and Segev (1981)的研究主题。他们发现管理者将政府视为最难控制的外部依赖者,因为不同派别的政治决策制定者的利益出发点不一样。Lester et al. (2008)的研究发现一旦政府官员离职,其个人的人力和社会资本的差异将导致加入公司董事会的比率不同,这表明公司在努力与政府建立联系。

有很多研究已经表明政治活动有助于管理环境依赖性,包括Hillman, Zardkoohi, and Bierman (1999) ,Peng and Luo (2000),Hillman (2005)。这些研究不仅说明依赖于政府的公司更可能采取政治行动,而且与政府成功建立了联系的组织获得的经济回报更大。

总而言之,“创造环境”这一说法往往被学者们忽视,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却证实了以下观点:一是政治行动与公司面临的环境依赖程度密切相关;二是面临相同环境的公司更可能采取相同的政治行为来管理;三是绩效利润倾向于发生在和政府建立了联系的公司里。与企业并购、JVs和董事会的研究不同的是,RDT对于政治行动的研究并非理论的复兴。

五、RDT and Executive Succession(资源依赖理论和主管的继承)

Pfeffer and Salancik (1978)谈论到组织内部对于解决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依赖性的其中一个答案便是主管的继承。Harrison, Torres, and Kukalis (1988)观察到越是依赖环境的组织,其主管流动率越高。很多研究都表明组织绩效和主管任期的相关关系,比如(Arthaud-Day et al., 2006; Friedman & Singh, 1989; Goodstein & Boeker, 1991; Zhang, 2006)。总的来说,当一个公司经历着较差的绩效时期时,他们更可能换掉CEO而且市场也更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主管的任期在一个竞争更加激烈、更不确定的环境中比在一个稳定、可预见的环境中要短。Guthrie and Olian (1991) 发现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主管的选择过程紧密相连。

考虑到在继承过程中被选择的主管的类型,RDT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个很强的分支流派。Dalton and Kesner (1983) 利用RDT去研究组织规模和内外部继承人候选人的关系。正如RDT可以预见的,他们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越大的公司有牢固的主管权利,因此更可能选用内部人员来替换CEO的职位。Dalton and Kesner (1985)研究了当公司经历着差的绩效时期时会选择内部还是外部人员来做新的CEO,但研究的结果很复杂。这些研究大多都集中于公司绩效和新CEO候选人来自于内部还是外部的关系,除以上研究之外还包括Schwartz and Menon’s (1985),Cannella and Lubatkin (1993),Harrison et al. (1988),Salancik and Pfeffer (1980),Welsh and Dehler (1988)。

总而言之,总结一下应用RDT来研究主管继承时,Pfeffer and Salancik’s (1978) 坚持以下观点,(a)组织内部权利会受到外部依赖性的影响;(b)主管继承可以降低环境依赖性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经验的证明。学者们发现环境不确定性和依赖性的程度影响着主管的流动率和任期,以及新主管候选人的类型。尽管RDT可以很好的加强主管继承这一论述,但是尚未被广泛的用来解释流动事件。相反,其他一些传统的视角如代理理论、恶性循环以及替罪羊理论 (Finkelstein, Hambrick & Cannella, 2008;Kesner & Sebora, 1994)更加盛行。 这篇文献综述主要讲述了RDT研究的五大分支领域:RDT和企业并购、RDT和并购风险、RDT和董事会、RDT和政治行为,以及RDT和主管继承。文章在讲述了其五大研究领域之后对RDT进行了一个总结,包括RDT概述和RDT的未来。对于RDT的未来研究,又包括在RDT研究的五大领域之间来讨论(Talking Between the Five Streams of RDT Research)、将RDT与其他理论视角相结合(Integrating RDT With Other Salient Theoretical

3

Perspectives)、研究其他的战略来降低环境依赖性(Examining Other Strategies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Dependency)、RDT的理论发展(Theoretical Developments of RDT)、RDT的边界条件(Boundary Conditions of RDT)。这些总结性的说明以简洁的文字使读者对RDT的理解更加深入、清晰,并引发读者思考,真的让初步接触RDT的读者受益匪浅。 当我选择阅读这篇文献综述时,开始有点畏惧,一方面篇幅有点长,整整26页,而且之前除了课堂上读过并听同学讲过三篇相关文献外,对RDT没有太多的理解,担心自己对这篇文章不能读得太懂。但是正如前面我提到过的,想了解某一领域,最快捷的方式就是阅读这一领域的文献综述,所以我坚持着一字一句的读完。最后发现内容没有那么难理解,而且篇幅根本不是问题,后面整整六页都是参考文献。整篇文章的思路也很清晰,对于我这样一个初涉RDT的学生来说,这篇文章让我收获很多,在此不仅感谢老师提供这样一个阅读文献的机会,也感谢老师推荐的相关文献。

这篇文献综述并非文献的简单罗列,而是很有条理、有逻辑的按照RDT的研究领域展开,引领读者思路清晰而顺畅的理解RDT的研究。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不仅更加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了RDT,而且也对文献综述的写法有了更好的理解,我数了一下参考文献,整整140篇。写文献综述,除了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外,还要把这些文献适当的用在文章中,要清晰、有逻辑、有条理、不混乱,不可否认,现在的我对此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来一步一步摸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