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教案(全册)(表格式)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教案(全册)(表格式)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9aa888ab9f3f90f77c61b0c

(1)欣赏并分析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旋转,下面这些漂亮的图案就是利用图形的旋转设计出来的,你能说一说它们是利用什么图形经过怎样的旋转得到的吗? 注意:分析时要让学生说清:是哪个图形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 (2)自己画一画:利用旋转设计一朵小花 交流。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旋转的特点和性质,体会旋转所创造的美 本活动可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再进行交流。分析交流丰富多彩的镶嵌图案时,不管运用了什么变换,其本质都是把可镶嵌的基本几何图形进行分割后再经过图形变换拼组而成的镶嵌图形。 二、多种方法运用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在二、多种方法运用 三、数学游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对称和旋转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方法设计各种美丽的图案。 此时,教师应鼓励独立完成设计图案的任务,再在全班展示交流。学生可能分别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设计图案;也可能综合运用不同方法设计图案。教师不必作统一要求,同时注意对学生的设计要多给予肯定和赞赏。 三、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 年级学生初步了解了图形的密铺(镶嵌)现象,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学游戏拓展镶嵌图形的范围,让学生用图形变换设计镶嵌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戏:设计镶嵌图案。 第三课时:欣赏 设 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第 5 页 共 67 页

二、学习新 欣赏。 二、学习新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布置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交流并欣赏 作业设计 1、如图: (1)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 (2)指针从“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指向“( )”。 (3)指针从“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后指向“( )”。 2、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一)尝试创造: 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第 6 页 共 67 页

三、多种方法运用 四、数学游戏:设计图案。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 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2)绕O点逆时针旋转90° 3、画一画 (1)绕O点顺时针旋转90°

小学数学五下(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4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五上册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 7 页 共 67 页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课(章节)学 教学 目目标 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用课时 4 第 周星期 用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理解除尽和整除,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掌握能被2 和5 同时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与手段 课件 第一课时:因数与倍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 创 设 情 境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 1.计算下面三组题。 (1)23÷7= (2)6÷5= (3)15÷3= 11÷3= 1.8÷3= 24÷2= 2.观察并回答。 问题: (1)上面哪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3)如果用整数a表示被除数,整数b(b≠0)表示除数,可以怎样说? 总结: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思考: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总结: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商必须是整数且商的后面没有余数。 除尽——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0),不一定是整数,商是有限小数,没有余数。 第 8 页 共 6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