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解析版)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9c936c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d0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广阔、最美丽、人口最多、公元1739年 法国启蒙管理得最好的国家”。 思想家伏尔泰 “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公元1793年 英方使华“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重大的损失,代表马戛尔尼 那么英军只需几艘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欧洲主要国家的统治者们不约而同地收到一幅寄送的油画,幅名叫《黄祸》 公元1895年 德皇威廉的画上,代表德、俄、英等7个西方国家的女神,正拿着式器二世 准备抵御即将来临的来自东方的进攻。在远方滚滚烟尘中,类似佛陀的恶神驾驭东方恶龙正在逼近。 公元1993年 公元1997年

美国学者“中国龙已经觉醒,全世界将面临威胁。” 芒罗 日本学者观堂义宪 “面向21世纪,中国朝着再度成为世界中心的目标迈出了一步。” ——摘编自《世界新闻报》文章《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上表为公元前5世纪~公元20世纪外国人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和评价。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论题:外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和评价受多种因素影响。

阐述:地理交通自然因素。古代交通不便,外国人对中国认知较为模糊不准确,近代以来世界市场形成,世界连为-体,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逐渐清晰。中国的国家实力。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外国人大多对中国充满好感和美慕;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基于自身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大多轻蔑诽谤中国;现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提升,西方国家对中国既肯定又疑

惧,态度较为复杂。民族利益和阶级立场。伏尔泰赞美中国的重要原因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对抗法国封建王权和教权,宣扬启蒙思想;美国学者芒罗宜扬“中国威胁论”是美国霸权主义在文化领域的体现。总之,我们应坚持中国道路,维护中国国际形象,辩证看待外国人对我国的评价。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公元前5世纪~公元20世纪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从材料中的“东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摇篮。”“世界上没有任何国王能够以其帝国的辽阔疆域、人数众多的居民及其巨额财富而与大汗相媲美。”等信息可以看出,对古代中国,外国人大多充满好感和羡慕;从材料中的“欧洲主要国家的统治者们不约而同地收到一幅寄送的油画,名叫《黄祸》的画上,代表德、俄、英等7个西方国家的女神,正拿着式器准备抵御即将来临的来自东方的进攻。在远方滚滚烟尘中,类似佛陀的恶神驾驭东方恶龙正在逼近”可以看出,近代时期外国人大多轻蔑诽谤中国;从材料中的“中国龙已经觉醒,全世界将面临威胁。”“面向21世纪,中国朝着再度成为世界中心的目标迈出了一步。”来看,在当代,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比较复杂。据此首先确定论题“外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和评价受多种因素影响。”或“外国人对中国形象认知和评价的变化”,选定一个论题,然后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进行论证。论题要明确,论述过程要做到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点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好开放题特别重要。从高考得分的角度讲,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为阐述对象,这样论证起来可以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2)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可以看一下哪一种观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得更多的资料支持。另外,有些问题除了需要材料论述外,还需要一定的理论说明,论点的理论依据是否充分,也是选取观点的重要依据。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中唐开始,藩镇和一些势力较大的州郡常常以种种借口和手段,截留应该上缴中央政府的赋税,久而久之,形成了财政上的“留使”“留州”制度。到了五代时,藩镇节度使甚至直接派自己的亲信武将管理场(征收赋税的场所)务,赋税大权落入节度使手中。赵匡胤发布诏令,要求各州除留下必要的经费外,其余贡赋中属于货币的部分要全部奉送到京,不得无故截留。同时,赵匡胤还以中央支付给大藩“公使钱”为条件,废除了“留使”“留州”制度,收回了藩镇所控制的部分财权。此后,赵匡胤还在中央设立了分管财政的三司,

设三司使和三司副使,总管各地贡赋和中央财政,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这些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稳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河洛税史寻幽:北宋立国行新制,中央“集财”国库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财政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财政制度改革的影响。

【答案】(1)背景:唐末五代时期,地方截留中央财赋,威胁中央政府;北宋建立后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地方除留下必要经费外,其余财赋中的货币部分全部上交;通过中央支付大藩“公使钱”收回地方财权;中央设立专门机构总管全国财赋。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地方自主权。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从中唐开始,……截留应该上缴中央政府的赋税,。到了五代时,……赋税大权落入节度使手中”,从唐朝、五代的财政制度、宋朝建立等方面概括。措施:根据材料“赵匡胤发布诏令,要求各州除留下必要的经费外,其余贡赋中属于货币的部分要全部奉送到京,不得无故截留。同时,……废除了‘留使’‘留州’制度,收回了藩镇所控制的部分财权。此后,赵匡胤还在中央设立了分管财政的三司”概括措施。

(2)根据材料“此后,赵匡胤还在中央设立了分管财政的三司,设三司使和三司副使,总管各地贡赋和中央财政,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这些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稳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收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稳定等方面概括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