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9fcde8674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7

被一篇题为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于是,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眉飞色舞 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青年人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 妄想)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依赖与祝福。

1.在文中括号内选出最恰当的词语,打“√”。

2.“信”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诚实,不欺骗;②信任,不怀疑;③消息;④书信; ⑤随便。下列词语或短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请把最恰当解释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姑母写信( ) 信笔涂鸦( ) 找回了自信( )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⑴钟爱有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脱胎换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5.文中提到的四位名人,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你最欣赏他们中的哪一位?并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短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告诉我们欣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中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惊喜若狂 渴望 2.④ ⑤ ②

3.(1)非常喜爱。 (2)改变从前的不足,重新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4.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 5.屠格涅夫 列夫·托尔斯泰 林清玄 培根 (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6.屠格涅夫欣赏列夫·托尔斯泰 林清玄欣赏小偷 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依赖于祝福 多一些欣赏。

(十二)《神奇的电子书包》

①提起书包,没有一个人会不动心,因为它曾经伴随我们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令

人遗憾的是,眼下孩子对书包有一种畏惧感。据说有人称过中学生的书包,大都在10公斤到20公斤左右。沉重的书包压弯了学生的背脊,也压痛了父母的心。

②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据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调试一种电子书包。这种书包相当于16开书本大小,厚度约1厘米,重量仅700克,却可以存很多内容。第一批准备试用的200台电子书包,分4个班,将分别在北京、上海、大连和深圳4个城市试用。

③这些书包如果做得秀气些,它完全可以放在口袋里。虽然不起眼,却可以从小学用到大学毕业,读研、读博都可以用,一用就是几十年。课堂上再也看不到堆积如山的课本、作业本,连铅笔、钢笔等文具都不用带了,一本16开本的电子书包将代替这一切。

④在新加坡,电子书包的发展要更快一些。它实际上是一个储存、记载和阅读信息、资料的电子装置,上面设有若干电子卡插槽,学生可以插入课本卡、作业卡和字典卡等,还能与互联网连接收发电子邮件,可以和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显然,电子书包的出现,预示着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

⑤但是要普及这种产品,还有难度。严格地说,就技术而言,它比掌上电脑还简单,并非什么高尖产品。它唯一的缺点是价格还太贵,现在的售价在1500至1600元,相当于一个学生高中三年的书费,还难以在全国推广普及,要把它的价格降到1000元以下,也并非什么难事。手机刚出来不也是一两万元吗?现在也不过千把元了。

⑥另一方面,传统的纸张教材不利于环保。我国在校的学生超过3.2亿,如果平均每个学生的课本为20本,每年达到128亿册,而学生所用的作业本姑且每学期每门课按6本计算,将达到240亿册,课本和作业本加起来将达到360亿册。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为此,每年将砍掉多少森林。显然电子书包的出现,将改变这种状况,为我们多留下几片森林,为子孙多留下一些绿色。

⑦称砣虽小压千斤。别看电子书包小,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它不仅给中国的教育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还会对社会的很多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1.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由第②③自然段我们可以看出,其“神奇”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第②自然段“重量仅700克”一句中加点字“仅”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四段中说\电子书包的出现,预示着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⑤自然段看,电子书包的普及还有难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书包必将被普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⑥自然段中加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选文,谈谈电子书包的使用有哪些意义?(至少写三点)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7.假如你是电子书包的设计者,结合你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你还想使电子书包具有什么功能?请简要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电子书包;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

2.强调了电子书包的重量之轻,使说明文语言更准确。

3.(电子书包)还能与互联网连接收发电子邮件,可以和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学生交

流学习心得。

4.现在的价格还很贵 它比掌上电脑还简单,并非什么高精尖产品。 5.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传统的纸质教材不利于环保。

6.①有利于环保 ②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③有利于教育方式的改革 ④有利于

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答出三点即可) 7.略

(十三)《公德》

冯骥才

①在汉堡定居的一个中国人,对我讲了他的一次亲身感受。

②他刚到汉堡时,随着几个德国青年驾车到郊外游玩。他在车里吃香蕉,看车窗外没人,就顺手把香蕉皮扔了出去。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了个急刹车,下车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兜里,放进车中,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这件事给他印象很深,从此再不敢随便乱丢废物。

③在欧美国家的快餐店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吃完东西要把用过的纸盘、纸杯和吸管扔进店内设置的大塑料箱内,以保持环境的整洁。为了使别人舒适,不妨害别人,这叫公德。

④在美国碰到过两件小事,我记得非常深。

⑤一次是在华盛顿艺术博物馆前的开阔地上,一个身穿大衣的男人猫腰在地上拾废纸。当风吹起一块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到把地上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土,走了。这人是谁,不知道。大概他看不惯这些废纸满地,就这样做了。

⑥另一次在芝加哥的音乐厅。休息室的一角是可以抽烟的,摆着几个脸盆大小坐地的烟缸,里边全是银色的细砂,为了不叫里边的烟灰显出来难看。但大烟缸里没有一个烟蒂。柔和的银沙很柔美。我用手一拂,几个烟蒂被指尖勾起来。原来人们都把烟蒂埋在下面,为了怕看上去杂乱。值得深思的是,没有一个人不这样做。

⑦有人说,美国人的文化很浅,但教育很好。我十分赞同这见解。教育好,可以使文化浅的国家的人很文明;教育不好,却能使文化古老国家的人文明程度很低,素质很差。教育申的“德”,一个重要成分是公德。公德的根本是重视他人的存在。

⑧我坐在布鲁塞尔一家旅店的大厅内等候一个朋友。我点着烟,看到对面一个人面前放个烟碟,就伸手拉过来。不一会儿那人起身伸长胳膊往我面前的烟碟里磕烟灰,我才知道他也正在抽烟,赶紧把烟碟推过去。他很高兴,马上谢谢我,并和我极友好地谈起天来。我想

当我把烟碟拉过来时,他为什么不粗声粗气地说;“哎,你没看见我正在抽烟!” ⑨美好的环境培养着人们的公德,比如清洁的新加坡,有随地吐痰恶习的人也不会张口把一口痰唾在光洁如洗的地面上。相反,混乱肮脏的环境败坏人们的公德,比如纽约地铁,墙壁和车厢内外到处胡涂乱抹,污秽不堪,人们的烟头乱纸也就随手抛了。

⑩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世上万事皆同此理。

1.填空。

(1)选文第⑨自然段将新加坡和纽约地铁对比,意在揭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在10字以内)的道理。

(2)选文第⑩自然段画线句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一句古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了个急刹车,下车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兜里,..放进车中,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风吹起一块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到 .........

把地上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土,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选文第⑧段中的“我”是有公德的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何为公德?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公德?(请提出两个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示例:环境影响(人们的)公德。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1)拾”“塞”“放”这一连串动作(这一组动词),表现了德国青年捡拾香蕉皮的行为是自然的(主动的、娴熟的、习惯性的),说明他具有不妨害别人的公德。

(2)这里将风中废纸比喻成上下翻飞的蝴蝶,写出了“他”紧追不舍的情状,体现了“他”的公德心。

3.“我”是有公德的,因为“我”知道他正在抽烟,便赶紧把烟碟推过去,说明“我”是重视他人存在的(关心他人的)有公德的人。

4.公德是使别人舒适,不妨害别人,重视他人的存在。示例: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重视公德教育;在公共场合应顾及他人的感受;改善人居环境,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习惯等等。(依据原文,答出任意两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十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公元 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4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中国旅游日”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请你对下面三个问题进行探究。

1.右图是“中国旅游日” 标志图案,请说说你对这一标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年是首个“中国旅游日”,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怎样理解这 一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暑假即将来临,你打算怎样“背起行囊走四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