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中的构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摄像中的构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9fd2ed880eb6294dd886cff

跟镜头主要作用有:

a:能不间断地表现运动的主体。

如边走边采访。跟随主体物前进,将观众直接带入剧情。 b:改变被摄主体与背景间的关系。

主体与画面中的位置在跟的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但背景却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展示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跟镜头拍摄注意:

a:跟上、追准被摄对象是跟镜头的基本要求。

跟镜头操作的要力求把主体\稳定\在画面的某一位置上,不管运动速度多快,都要跟上。 b:注意由于跟摄带来的焦点、拍摄角度、光线的变化。 还有几种不太常用的运动拍摄技巧: (6)升降镜头。

摄像机随升降机的上下运动拍摄,可以把高低处环境或人物连续不断地呈现出来,展示更多的空间层次,表现环境与事物。在一些电视剧及晚会中经常运用。

(7)转。

拍摄时摄像机以镜头光轴为中心旋转倾斜,使画面中地平线倾斜,以至转起来的效果。 (8)虚。

指故意致聚焦不实,使画面中原来清楚的物体变模糊,原来模糊的物体变清楚。 这一技巧通常用长焦镜头来拍摄,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窄景效应,画面中虚实变化可以增加纵深感,突出主体。 (9)晃。

晃本是摄像中的大忌,但有目的的晃也是技巧之一,表现仓皇逃跑,或醉酒后的感觉。 (10)甩。

甩镜头有一个稳定的起幅画面,后面的摇动速度极快,使画面上的景物虚化。 其作用可以表现事物时间,空间的急剧变化,造成人们的心理紧迫感。 综合起来运动镜头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P91 1)介绍环境,交待事物发生地点,事物之间的关系。 2)客观真实地描述主体的运动情况,增加可信性。 3)补救画面固定比例表现景物的局限性。

4)可引起观众的心理联想,造成某些戏剧效果。

5)可以形成一定的节奏。

6)可使被摄的固定景物运动起来,改变观众的视觉角度。

7)调整构图。 上述的拍摄技巧中,各种镜头是可以互相结合,运用于一个镜头拍摄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不断改变镜头的运动形式,从而更好地表现空间和形象,从而形成综合运动镜头。 5.5空间、立体形状和质感的表现

如何在二维平面中更好地展示出现实生活中的空间感受和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在这里集中归纳总结一下。

★一、视觉透视规律

这是在二维平面空间上表现三维空间的画面透视效果所必须遵循的规律,透视规律包括线条透视规律和影调透视规律。 1.线条透视规律。(P91,2-47图)

1)同样大小的物体与拍摄点的距离不同,形成近大远小的像。

2)纵深方向平等线条向远处延伸时在画面中逐渐靠拢,最后消失在视平线上某一点。 3)与画平面平等的长度相同的线段,所处空间位置越远,显得越短。 2.影调透视规律。

亮背景的影调透视规律

1)近处的景物暗,远处的景物亮。

2)近处景物明暗反差大,远处景物明暗反差小。

3)近处景物轮廓清晰度高,远处景物轮廓清晰度小。

4)近处景物色饱和度高,色反差大,远处景物色饱和度低,色反差小。

暗背景的影调透视规律大部分与亮背景情况相同,区别在于:近处景物亮,色彩明度高,远处景物暗,色彩明度低。

★二、空间感的表现

1.拍摄距离对空间感的影响

被拍摄体离牌位置越远,反之越大,被拍摄体之间的比例也由于镜头的远近产生差异,近则大,远则小,所以要想增强空间感,要尽可能接近拍摄景物,使景物在画面上有明显的近大远小的对比。

2.正确选择拍摄方向和高度。

一般情况下斜倾方向和俯角度拍摄能加强线条透视现象,体现空间感。 3. 利用广角镜头表达空间感

利用广角镜头视角大,更能接近被摄体,画面的空间感更强。 4.利用空气透视效果表现空间感 选择不同的照明条件和光线入射角,以加强空气透视效果。选择多层景物也可加强空气的透视 效果。

5.利用虚实对比

用控制景深的方法,使主体清晰,模糊,通过对比,产生距离感、空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