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a05e88d4431b90d6c85c7b9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我爱这土地

自主预习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 ,笔名 、 、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 》,

第 - 1 - 页 共 74 页

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 》《 》《 》《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 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精彩研读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第 - 2 - 页 共 74 页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5)概括本诗的主旨。

(6)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乡 愁

自主预习2 一、导语新课 二、资料助读

余光中(1929~)当代 和 。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 》、《 》、《 》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三、 诵读指导

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 愁

第 - 3 - 页 共 74 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合作研讨 ① 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②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第 - 4 - 页 共 7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