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a20ae1958f5f61fb63666ad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对美有着强烈的追求。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以课堂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逐步提高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美去荡涤他们的心胸,丰富他们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塑造他们健康完美的人格。

一、创造审美氛围,重视美感效应,让学生感知美

创设情境是语文课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学中,我常利用设境激情的教学法,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所述意境之中,如在讲朱自清先生的《春》之前,我就设计了一段文字:春回地暖,万物复苏。雨润百花,姹紫嫣红;风剪杨柳,迭绿凝翠。春天是多情的季节,春天是浪漫的季节,春天是令人心醉神迷的季节,春天是让人奋发有为的季节。“未成曲调先有情”,使学生没读课文之前就领略了大自然之美,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学习鲁迅的小说《社戏》时,为了让学生体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课堂上,我让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由自己的童年的趣事说起,学生说得有劲,听得有味,阅读的兴趣也油然而生,自觉地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巧设情境,才能拓开学生的心扉,撞击出美的火花。

二、字斟句酌。在推敲语言文字中感悟美

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教师应通过字、词、句的教学,透视文章的内涵,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深刻咀嚼美、品味美、理解美。如阿城的《棋王》中的“笑容硬在脸上”,毫无渲染,以精练的词句托出一种静淡、空灵的描写,避免了过多的修饰语给人造成的那种繁赘感,起到了审美上的以少胜多的效果,再如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中景物的描写,通过雪光、雪色、雪态的轻描细绘,凸现了小山的秀美。“树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写出了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蓝天、白雪相映生辉;“给山穿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看,夕阳斜照下的小山,多像一个粉面含春、娇羞欲语的少女,姿容妙曼、媚态可掬,堪为撩人的一笔。作者用生花妙笔,细腻描绘了冬天的美景,让学生细细研讨,慢慢品味,怎能没有美的享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