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控制的恒压供水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基于PLC控制的恒压供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a2fb644a8956bec0975e3d8

第3章 西门子变频器

(4)FU快速熔断器故障

在现行推出的变频器大多推出了快熔故障检测功能。(特别是大功率变频器)以LG030IH-4变频器为例。它主要是对快熔前面后面的电压进行采样检测,当快熔损坏以后必然会出现快熔的一端电压没有,此时隔离光耦动作,出现FU报警。更换快速熔断器就因该能解决问题。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更换快速熔断器前必须判断主回路是否有问题。 (5)OH过热

主要引起原因变频器内部散热不好。我们可以检查散热风扇及通风通道。 (6)SC短路故障

我们可以检测一下变频器内部是否有短路现象。我们以安川616G5A45P5为例,我们检测一下内部线路,可能不一定有短路现象,此时我们可以检测一下功率模块有可能出现了故障,在驱动电路正常的情况下,更换功率模块,应该能修复机器。

9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4章 恒压供水系统设计

4.1恒压供水系统控制要求

恒压供水系统要具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并能够进行过压报警等保护功能,同时能够给予故障检修提供便利,具体要求如下。 (1)自动运行

①系统能根据工艺要求长期可靠地控制各个执行机构的运行,启动停止采用变频或软起动启停方式;

②电气系统能对各台水泵进行三相电流自动测量,系统带有过压、过流、过载、断相、电压不平衡,水泵堵转等状态的保护;

③系统能自动动态显示整套设备的运行状态,如:设备运行流程图、运行状态动态图、运行或故障信息及说明,电流、水泵运行时间、变频器频率、实时液位、温度、流量及出水压力等参数;

④在上位机上能设定系统运行压力,几个参数上下限的报警点值,当上位机关闭或通讯故障时,PLC能根据所设条件自动运行。 (2)半自动运行

当PLC故障时,各执行机构能以手动方式通过变频或软起动器启停,用出水压力PID控制器来控制变频器的频率来调节电机转速达到出水恒压的目的,从而不影响整套设备的使用,以满足循环水系统的要求。 (3)手动运行

当PLC和变频器都故障时,只要供电正常,各个执行机构能以手动方式通过软起动器起停,进而可以手动调节出水阀门来满足循环水出水压力要求。

4.2系统的硬件设计

由于传统的恒压供水方式不同程度的存在效率低、可靠性差、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方案,该方案主要针对居民楼恒压供水进行硬件调试,分高峰期和低峰期同时也包含消防供水的设计。这种方式的原理是通过安装在系统中的压力传感器将系统的压力信号与设定压力值做比较,在通过控制器调节变频器的输出,无级调节水泵转速。使系统水压无论流量如何变化始终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4.2.1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本系统采用三套电机一水泵进行恒压供水,每台电机均可以变频方式或工频方式运行,但每次仅有一台电机工作在变频调速状态。工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变

10

第4章 恒压供水系统设计

频器根据实际水压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水泵转速,通过调节流量达到恒定水压的目的。另外,可编程序控制器根据当前水泵的供水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切换,及时增泵和减泵,更好的为大众服务。 4.2.2电路设计 (1)主电路设计

主电路由3台电机分别为M1、M2和M3,接触器KM1、KM2、KM3、KM4、KM5、KM6分别控制电机M1、M2和M3变频或工频运行,FR1、FR2、FR3分别为3台水泵电机过载保护的热继电器,FU1、FU2、FU3分别为变频器和3台水泵电机主电路的熔断器。

选用西门子S7-200系列的PLC和西门子MM440变频器。主电路如图4-1

L1L2 L3 U/F KM1 KM3 KM2 KM4 KM5 KM6 M M M

图4-1 主电路图

(2)控制电路设计

控制电路可分为消防供水和生活供水。

消防供水:按下SB2,3台水泵工频运行,此时出水量最大。

生活供水:按下SB1,水泵1变频启动,根据水压检测反馈回系统的数据,判

11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断水泵1是否达到工频运行状况,当水泵1达到工频运行状况时,切断水泵1变频运行模式转为工频运行,同时启动水泵2变频运行,模拟水泵1工作一段时间。当水泵1工频运行时间达到预定时间,水泵1停止运行,水泵2由变频运行,开始加速转为工频运行并切断变频运行。当水泵2工频运行时间达到预定时间,水泵2停止运行,备用水泵由变频运行。如果水泵1工频运行,而水泵2变频运行达到预定时间,则切断水泵1,水泵2工频运行,备用水泵变频运行,以此类推。然而生活供水有高峰期例如中午,低峰期例如晚上,所以拨动中午供水按钮I0.2,水泵1、水泵2工频启动,拨动晚上供水按钮SB7,水泵1变频启动。控制电路如图4-2

+ 24 - KM1 KM2

1M I0.0 I0.1 I0.2 I0.3 I0.I0.4 I0.I0.5 K1

SB1 SB2 SB6 SB7 SB8 SB9 P L C Q1.1 Q1.2 Q1.3 Q1.4 Q1.5 Q1.6 3L Q0.0 Q0.1 Q0.2 Q0.3 1L 2L Q0.4 RA R+ R- K1 KM2 KM1 KM3 KM4 K2 K2 KM4 KM3 KM5 KM6 K3 KM6 KM5 K3 220 ~ L1 L2 L3 L4 + 24 - 9 5 - 24 + 4 M M 4 4 0

V 3 12 13 图4-2 控制电路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