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最新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a308f9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21

⒂门开了,张老师的身后走来一个个头高高、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一进门就冲男人露出了两颗小虎牙,脆脆地喊了一声:“爸!”

⒃这时候,我发现,一直卑微拘谨的男人挺直了身子……

⒄他和儿子说话的声音,和所有过着平静幸福生活的父亲没什么两样。儿子沐浴在父亲话语的春风中,脸上泛着红晕,微笑着,不断地点着头,神色中没有一点因为有这样的父亲而生出的难堪和羞愧。如果说这之前这位父亲给人的感觉是一棵被人踏在脚下奄奄一息的草,那么此时的他,则变成了一座可让人依靠的顶天立地的大山!

⒅我的眼睛湿润了,惊叹于这种变化且深深为之感动。看着四周,同事们的脸上也写着同样的感动和敬重。我们惊叹这奇迹,更敬重这奇迹的创造者——父亲!我们也终于明白:这样的父亲,应该有这样出色的儿子。

14.从中年男人刚出现在办公室,直到他见到了儿子,老师们对他的感情态度经历了哪些变

化?(3分)

▲ 15.第⑺段“让他坐到椅子上,他却着急地连连摇手”。他为什么不坐到椅子上?从中你读到

一个怎样的他?(2分)

▲ 16.第⒄段的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 17.第⑹段说老师们“都惊讶于那样出色的孩子的父亲竟是这个样子”,文末又说老师们觉得....“这样的父亲,应该有这样出色的儿子”。请问两处“这样”的内涵是否一样?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 18.文章结尾写到“这样的父亲,应该有这样出色的儿子”,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深刻含义的理解和感悟。(2分)

▲ (二)作文(50分)

21.生活中处处有惊喜:取得超人的成绩,是惊喜;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是惊喜;体会到一种 真情,是惊喜;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发现,是惊喜……惊喜,源于坚持,源于智慧,源于热爱…… 请以“惊喜”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要写出真情实感;

②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 600 字。

初一语文第二次阶段性考试答案

1-3略 4、C 5、B 6、D

7、①将尾巴变作一根旗杆,竖在土地庙后面。(1分。意对即可。)②情节示例:①得知“弼马温”就是个养马的官位,打出天门去了②偷吃蟠桃③定住七衣仙女④哄骗赤脚大仙⑤偷吃仙宫玉液琼浆⑥吃光太上老君金丹⑦炼成火眼金睛,蹬倒八卦炉⑧摔倒太上老君⑨偷走仙酒和八珍百味⑩勇斗神兵天将等(2分。答出两个,意对即可。)性格示例:嫉恶如仇,叛逆反抗,桀骜不训,敢作敢当,勇敢无畏(2分。答出两条,意对即可。)。 8、夜烟弥漫,笼罩着青绿的台阶;明月高悬,照耀着江亭的南门。(意思对即可) 9、“寒”字,双关(1分);表面写夜色已深,遍体生寒(1分),实际也写出了与友人离别后强烈的孤寂、凄凉之感(1分)。(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10、(每题1分) ①听说,知道 ②闭上眼睛 ③离开 ④睡醒 ..11、(2分)B

12、2分①.河南洛阳的读书人都纷纷地拜他们为师。(士、师之 为采分点)

2分②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径去 犬 为采分点) 13、我们要诚恳求学、尊师重教。

14感情变化:厌恶、惊讶、同情、感动(敬重)(写出任意三个,意思对即可)

15、他怕弄脏了椅子,老师们更厌恶他。(1分)他虽然卑微、拘谨,却很有自尊。(1分) 16、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父亲比作“奄奄一息的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生活的负担对父亲的重压,也写出了父亲的卑微和无助(1分);把父亲比作“顶天立地的大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坚强和伟岸,父爱的深沉和厚重。(1分)

17、“这个样子”指他不修边幅,甚至有些邋遢(1分)。 “这样”指自尊、自强、负责任(1分)。两处“这个样子”形成对比(1分),显示出老师们对中年男人态度的转变,及对他的赞美。(1分)

18、要点:①父亲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尽自己所能给儿子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②父亲自尊、坚强、昂扬的精神面貌对儿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③儿子的出色是对伟大、厚重父爱的最好回报。(3分)(言之成理,答对两点给满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典史书。熙宁九年(1076),考中进士。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之际,河、洛一带的读书人都集结那里拜他们为师。杨时被选调官职却不赴任,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相处很是快乐。到他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时说:“我的道学思想现在向南传播了。”四年以后程颢去世,杨时知道这件事后,就在寝门

设灵位哭祭,并又用书信转告他的同学们。到这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杨时大概已有四十岁了。有一天去见程颐,程颐偶然闭目休息而坐,杨时侍立门外一直没有离开,程颐醒来后,就发现门外下雪已深至一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