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复习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建筑材料复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a3d1f6193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18

7、徐变:混凝土在长期不变的荷载作用下,除产生瞬时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化,还会产生随时间而增长的非弹性变形。这种在长期荷载作用下,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就是徐变。 8、水泥的初凝时间:自水泥加水拌合算起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的时间

9、沥青的老化:指沥青中各组分在热、空气、阳光等因素作用下,密度小的组丛可以逐渐变成密度大的组丛,使塑性逐渐降低,硬脆性增加。

10、石灰的陈伏:为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石灰膏在储灰池中存放两周以上的过程称为石灰的陈伏。 四、.问答题

1.普通水泥混凝土为什么有着广泛的应用? 答:因为普通混凝土的优点: (1) (2) (3) (4) (5) (6)

原材料来源广,成本低; 性能可调,适应性强; 可塑性良好; 耐久性良好; 可用钢筋增强;

可综合利用工业废渣和废料,利于环保.

2.石膏制品有哪些特点? 答: (1)凝结硬化快,强度低;

(2)硬化后体积微膨胀;

(3)孔隙率大,表观密度小,保温隔热效果好; (4)耐水性差,抗冻性差; (5)吸声效果好;

(6)具有调节室内湿度的功能; (7)防火性能好; (8)加工性能好.

3.影响混凝土强度测试值的因素。

答: (1)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2)骨料;

(3)搅拌和成型方法; (4)混凝土的养护条件; (5)龄期; (6)试验条件. 4.什么是砼的和易性,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和易性指混凝土在一定施工条件下,便于各种施工操作,并能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包含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方面含义.

影响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水泥品种和水泥细度; 单位用水量; 水泥浆量; 水灰比;

骨料的品种,粒径,级配,含泥量等; 砂率;

掺合料和外加剂; 搅拌; 温度和时间.

5、简述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答:1、选用适当品种的水泥

2、严格控制水灰比并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

3、选用质量好的砂石,严格控制骨料中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4、掺入减水剂减少混凝土中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掺入引气剂,改善混凝土中的孔结构,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

5、施工过程中应搅拌均匀,振捣密实,加强养护等,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质量。 6、简述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答:(1)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或早强型水泥。(2)采用低水灰比的干硬性混凝土(3)采用湿热处理养护混凝土(4)采用机械搅拌和捣实(5)掺入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 7、简述混凝土用减水剂主要技术经济效果。

答:1、在配合比不变的条件下,可以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强度不变。2、在保持流动性及强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减少用水量,水泥的用量降低。3、在保持流动性不变及水泥用量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用水量降低,水灰比降低,混凝土强度提高。 8、为什么石灰是一种气硬性的胶凝材料?解释石灰应用中硬化速度慢强度低的原因。

答:石灰的硬化是靠干燥作用和碳化作用来完成的,二种作用都必须在空气中进行,因此石灰是一种气硬性的胶凝材料。由于在石灰膏硬化过程中,碳化速度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影响,碳化速度慢,而且表面碳化后形成一层致密的碳化层(石灰石),内部碳化很少,同时影响了石灰膏干燥和氢氧化钙的结晶,氢氧化钙数量较少且可溶于水,强度也不高。因此石灰硬化速度慢、强度低。

9、什么叫碱骨料反应,若混凝土骨料中含有活性骨料有可能发生碱骨料反应时,可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答:水泥中的碱(K2O,Na2O)与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碱-硅酸凝胶,吸水膨胀,造成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这种反应称为碱骨料反应。预防措施:1、采取碱含量小于%的水泥,控制单方混凝土中碱含量;2、掺入活性混合材料,如粉煤灰等。3、掺入引气剂,在混凝土中产生微小气泡,降低膨胀压力。 10、简述影响木材强度的因素。

答:(1)含水率。木材含水铝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含水铝降低,强度增加,当含水铝超过纤维饱和点,含水铝变化,只是自由水变化,强度不变。(2)负荷时间。负荷时间越长,强度越低。(3)环境温度。温度升高,木纤维和期间的胶体软化,时其强度降低。温度高于100度时,木材组织分解,挥发,强度大大降低。(4)缺陷。木材的生长、采伐、出运、加工和使用中会产生缺陷如木节、裂纹、腐朽、虫蛀等可破坏木材结构,降低强度。 11、硅酸盐水泥有哪些主要技术性质,并说明这些技术性质要求对工程的实用意义。

答:水泥主要技术性质: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细度:细度太粗时,水泥的活性低,早期水化热低、硬化慢和早强低,而且按照常规的试验方法水泥中有害的物质不易在短期内表现出来,国家规范对硅酸盐水泥对细度的要求是应细一些,比表面积不小于300Kg/m3。

凝结时间:水泥初凝后再有其他扰动,将影响水泥制品硬化后的性能,所有的施工成型应在初凝以前完成,国标规定水泥初凝时间应不小于45min。施工成型后要求水泥制品尽快的失去塑性而硬化,以便于下一步工序的进行,因此水泥的终凝时间要短,国标要求不大于390min。

体积安定性:安定性不良时,水泥制品内部变形严重不协调,造成制品开裂、起鼓,结构破坏,强度严重降低。因此水泥安定性必须合格。

强度:水泥在其制品中起胶结作用,对制品的强度其确定性因素,因此水泥必须有一定的强度。

12、简述水泥凝结时间的含义以及凝结时间对于工程施工的意义。

答:凝结时间是指水泥从加水开始,到水泥浆失去可塑性所需要的时间。水泥在凝结过程中经历了初凝和终凝两种状态,因此,水泥凝结时间又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初凝时间是指水泥从加水搅拌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经历的时间;终凝时间是指从水泥加水搅拌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塑性所经历的时间。(3分)

水泥凝结时间对工程施工有重要的意义。初凝时间过短,将影响水泥混凝土的拌和、运输和浇筑;终凝时间过长,则会影响施工工期。因此应该严格控制水泥的凝结时间。 1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答:1)初步配合比的确定(2分)

初步配合比是按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利用公式及表格初步计算出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用量。

(1)确定配制强度(fcu,o);(2)确定水灰比;

(3)确定单位用水量(mwo);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根据所需坍落度和骨科的品种及规格,按查表取值。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mco):根据mco=mwo/(W/C)可算出mco;按耐久性要求复核其单位水泥用量是否满足要求。 (5)确定合理砂率(βs)

(6)计算砂、石用量:砂、石用量可用质量法和体积法求得。 2)理想配合比的确定(2分)

试验室配合比是根据经验公式、数据及图表估算而得,因此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必须通过试验进行调整。

(1)在实验室里进行和易性检验——确定基准配合比 (2)在实验室里进行强度检验——确定出理想配合比 3)施工配合比的确定(2分)

考虑到现场上砂、石含水分,把理想配合比换算为工地上需要的施工配合比。 14、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龄期,养护温度和湿度,施工质量

五、计算题

1. 某工地所用卵石材料的密度为2.65g/cm3、表观密度为2.61g/cm3、堆积密度为1680 kg/m3,计算此石子的孔隙率与空隙率? 石子的孔隙率P为: 解: 石子的孔隙率P,为

P?V0?V?V2.61?1??1?0?1??1.51%V0V0?2.65石子的空隙率P,为

V??VV??1.68P??00?1?0?1?0?1??35.63%??VV?2.61000

2、一钢材试件,直径为25㎜,原标距为125㎜,做拉伸试验,当屈服点荷载为,达到最大荷载为,拉断后测的标距长为138㎜,求该钢筋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及拉断后的伸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