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后习题2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生理学课后习题2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a782cd1ec3a87c24028c4cf

蚌埠医学院学生会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2. 稳态(homeostasis) 3. 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 4. 反射(reflex)

5.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6.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7.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C. 降压反射 D. 小肠运动 E. 血液凝固 5. 体内哪种物质是不直接传递信息的 A. 神经递质 B. 调制物

C. 内分泌激素 D. 旁分泌物质 E. 局部体液因素 6. 内环境是指 ( )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血液 D. 体液 E. 组织液

7. 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 ( ) A. 脑脊液 B. 血浆 C. 尿液 D. 淋巴液 E. 细胞内液

8.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 ( ) A. 偏差信息 B. 干扰信息

C. 控制信息 D. 反馈信息 E. 自控信息 9. 家兔,雄性,体重2.1kg,20%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剂量1g/kg。切开腹壁找到膀胱,两侧输尿管扦管,收集尿液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因素。这种实验方法属于 ( )

A. 整体实验 B. 离体实验

C. 在体慢性实验 D. 在体急性实验 E. 生理实验 10. 人体对外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是依赖体内的调节机制而实现的。其中,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

A. 作用迅速、精确、短暂 B. 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C. 有负反馈 D. 有生物节律 E. 有前瞻性

二、填空题

1.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 )、( )、( )。

2.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 )。

3. 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 )。

4. 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 )和( )。

5. 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 )和( )。

6. 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 )。

7. 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反馈调节。 8. 体液调节是通过( )完成的。 9.急性动物实验可分为( )和( )实验两种方法。

10.反射弧主要由( )、( )、( )、( )、( )、五部分组成 。

四、问答题

1. 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 2. 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3. 简述神经调节及其特点。

4. 体液调节有哪些形式?其特点如何?

三、单项选择题

1.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 ) A. 细胞的生命现象 B. 器官的功能活动 C. 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D. 体内的物理化学问题 E. 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

2.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 ) A. 前馈控制 B. 负反馈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体液调节 E. 自身调节 3. 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 ( ) A. 适应性反应 B. 旁分泌反应

C. 稳态反应 D. 非自控调节 E. 前馈调节 4. 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 ( ) A. 分娩 B. 排尿反射

第一章 绪论(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在体内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内环境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4.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5.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1

蚌埠医学院学生会 生理学 部性体液调节。

6.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7.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二、填空:

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2. 反射 3. 体液调节 4. 急性动物实验慢性动物实验 5. 正反馈负反馈 6. 正反馈

7. 负反馈 8. 体液中化学物质 9.离体 在体 10.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三、选择:

1.E 2.B 3.A 4.C 5.B 6.A 7.B 8.D 9.D 10.A 四、问答题:

1.根据人体结构层次的不同,其研究大致可分为:①细胞、分子水平;②器官、系 统水平;③整体水平。

2.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如兴奋→抑制;

抑制→兴奋。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通过反射来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短暂和局限。就整个机体的调节机制来看,神经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

4.体液调节包括有①全身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主要是激素,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②局部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是某些代谢产物,如CO2、乳酸、腺苷等,特点是较局限,作用是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1. 人体和其它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是( )。

2. 细胞膜主要有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等组

成;从重量上看:膜中( )与脂质在膜内的比例大约在4:1~1:4之间;功能活跃的膜,膜中( )比例较高。

3. 液态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以液态

( )的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 )。 4. 体内靠( )进出细胞膜的物质

较少,比较肯定的是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它们进出的量主要受该气体在膜两侧的( )影响。

5. 根据参与的膜蛋白的不同,易化扩散可分

为: 由( )和由( )介导的易化扩散。

6. 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 );

在其物质转运过程中,是( )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7. 钠泵能分解( )使之释放能量,

1.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2.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2

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 )移出膜外,同时把3.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4. 兴奋性(excitability) 5.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6.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7.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8. 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 9.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10. 前负荷(preload) 11. 初长度(initial length) 12. 后负荷(afterload) 13. 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14.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15.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16.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17. 局部反应(local response)

二.填空题

第二章 细胞

一.名词解释

蚌埠医学院学生会 生理学

细胞外的( )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了不均衡离子分布。 8. 膜学说认为生物电现象的各种表现,主要

是由于细胞内外( )分布不均匀和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 )不同。

9. 静息电位是由( )形成的,

峰电位的上升支是( )形成的。

10. 在刺激的( )以( )

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也就是能够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 )电位的外加刺激的强度。 11. 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 )

浓度差,当用河豚毒阻断( )通道后,则动作电位不能产生。 12. 神经髓鞘在进化过程中的出现,既增加了

神经纤维的( )又减少了这一过程中的( )。

13. 每个囊泡中储存的Ach量通常是相当恒定

的, 释放时是通过( )作用,以( )为单位倾囊释放。 14. 横管系统的作用是将肌细胞膜兴奋时出

现的( )沿T管膜传入细胞内部; 纵管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对( )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触发肌节的收缩和舒张。每一条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 ),它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15. 横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细肌丝上的

( )呈可逆性的结合;具有( )的作用,可以分解ATP而获得能量,供横桥摆动。

16. 站立时对抗重力的肌肉收缩是( )

收缩,这种收缩因无位移,而没有做功;其作用是保持一定的( ),维持人体的位置和姿势。

17. 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

张期过程中,称为( )收缩;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中,称为( )收缩。肌肉发生复合收缩时,出现了收缩形式的复

三、选择题

1.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形式是( )

A. 仅在内表面 B. 仅在外表面

C. 仅在两层之间 D. 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 E. 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形式都有

2. 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是属于( ) 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经载体易化扩散 E.入胞

3.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入胞

4.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 ) A.原发性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单纯扩散E. 入胞 5.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 )

A.原发性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经通道易化扩散 E.入胞

6.Na+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 )

A. 出胞和入胞 B. 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C. 经载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 D. 经通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E. 经通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

合,但引起收缩的( )电位仍是独立存在的。

18. 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称为

( );其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 )。

19. 内分泌腺细胞把激素分泌到细胞外液中,

属于( )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 )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

20. 美洲箭毒和α-银环蛇毒可以同Ach竞争

性地与终板膜的( )形成牢固结合,从而阻断( )传递,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

3

蚌埠医学院学生会 生理学 7.人体内O2和CO2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

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16.刺激阈值指的是( )

A. 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B. 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C.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E.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17.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

A. 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B. 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C.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 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 膜内侧K+的净外流为零

18. 增加细胞外液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 E. 先减小后增大

19. 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增大,称为( ) A. 极化 B. 去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E. 超极化

20.安静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 A. 极化 B. 超极化C. 反极化 D. 复极化E. 去极化

21.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

A. 阈电位 B. 峰电位 C. 负后电位 D. 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22.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 A. 肌肉收缩 B. 腺体分泌

C. 神经冲动 D. 动作电位E. 局部电位 23.峰电位由顶点向静息电位水平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 )

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 D.复极化E.反极化

24.神经细胞在产生动作电位时,去极相的变化方向是朝向下列哪种电位的变化方向?( ) A. K+的平衡电位 B. Na+的平衡电位 C. Ca2+的平衡电位 D. Cl-的平衡电位 E. 有机负离子的平衡电位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出胞 E. 入胞 8.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出胞 D.经载体易化扩散 E.入胞 9.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个ATP分子,钠泵能使( )

A.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B. 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C. 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 D. 3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 E. 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3个K+移出膜外 10.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安静时对Na+通透性大 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11.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 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C.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D.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E.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2.通常用作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 A. 阈电位B. 阈强度 C. 基强度

D. 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E. 动作电位的幅度

13.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

A. 零B. 无限大C. 大于正常 D. 小于正常E. 等于正常 14.可兴奋细胞包括( )

A. 神经细胞、肌细胞 B. 肌细胞、腺细胞 C. 神经细胞、腺细胞

D. 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E. 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15.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

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

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