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下册期中考前练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二物理下册期中考前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aae3517172ded630a1cb663

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中考前练习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每题4分,共32分) 1、下列所描述的运动的中,可能的有:( )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2、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1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3、200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04架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所需时间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 ) A.vt B.

vt C.2vt D.不能确定 24、如图,在同一竖直面内,小球a、b从高度不同的两点,分别以初速度va和vb沿水平方向抛出,经过时间ta和tb后落到与两出发点水平距离相等的P点。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 ta>tb, vatb, va>vb C. tatb, va>vb

0

5、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7 ,物体 A以初速度v1 从斜面顶端水平抛出,物体 B 在斜面上距顶端 L=15m 处同时以速度 v2 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经历时间t物体A和物体B在斜面

0

上相遇,则下列各组速度和时间中满足条件的是(sin37=

02

0.6,cos37=0.8,g=10 m/s )( ) A、v1=16 m/s,v2=15 m/s,t=3s. B、v1=16 m/s,v2=16 m/s,t=2s. C、v1=20 m/s,v2=20 m/s,t=3s. D、v1=20m/s,v2=16 m/s,t=2s. 6、图示为三种形式的吊车的 示意图,OA为杆,重力不 计,AB为缆绳,当它们吊 起相同重物时,杆OA受力 的关系是:( ) A.a>b>c B.a>c=b C.a=b>c D.a=b=c

7、质量为0.8Kg的物块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如图所示。若用平行于斜面底端沿水平方向的力F推物块,F=3牛顿,而物块仍处于静

止状态,则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 )

A.5牛 B.4牛

C.3牛 D.

83牛 3

8、如图所示系统处于静止状态,M受绳拉力为T,水平地面对M的摩擦力为f,M对地面压力为N,滑轮摩擦及绳的重力不计。当把M从(1)位置移到(2)位置时,系统仍处于静止状态。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N,f,T均增大 B.N,f增大,T不变 C.N,f,T均减小

D.N增大,f减小,T不变

二、填空题:(每格2分,共22分)

9、马路旁每两根电线杆间的距离是60m,坐在汽车里的乘客,测得汽车从第一根杆到第二根杆用了5s,从第二根杆到第三根杆用了3s.如果汽车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和经过第三根电线杆时的速度大小为 。.

10、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从同样的法则,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滑下的路程,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然后用图线表示整个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图中OA表示测得的时间,矩形OAED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则图中OD的长度表

示 .P为DE的中点,连接

OP且延长交AE的延长线于B,则AB的长度表示 ___________.三角形OAB的面积表示 。

11、如图,人重600牛,木块A重400牛,人与A、A与地面间的摩擦系数均为0.2,现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滑轮摩擦不计,则人对绳的拉力为 牛,人脚给A的摩擦力方向 , 大小 。

12、如图:A物块重10牛,与竖直墙壁间的摩擦系数为0.5, 用一个与水平方向成45?角的力F作用在A上,要使A静止在墙上不滑动,则F的取值范围为 。

13、如图所是压榨机原理示意图。B是固定活动的铰链,在A处作用一水平推力F,连杆AC上的滑块C就会下移压榨物体D,若不计滑块C和杆的重力和摩擦力,当F为100N,杆间距离l为1米、杆的横向间距d为0.05米时,被榨物D所受压力为 ;当被榨物D所受压力能达到水平力F的n倍时,滑杆与水平方向夹角α=

三、计算题:(46分) 14、(8分)重量为G1的均匀球夹在光滑竖直平面和45?倾角的光滑斜块之间,如图所示,斜块重G2,斜块侧面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0,求:G1的最小值为多大时,才能使斜块滑动。

15、(l0 分)辨析题: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

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

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2启动加速度a1 4 m/s 最大速度v=40 m/s,然后再减速到 v=20m/s,t = v/ a = ?;

12111

2制动加速度a2 8 m/s t2 = (v1-v2)/ a2= ?;t=t1 + t2

直道最大速v1 40m/s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弯道加速度v2 20 m/s 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 直道长度s 218m

16、(8分) 当物体从空中下落时,所受阻力会随物体的速度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下落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物体下落的收尾速度,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球形物体的收尾速度仅与球的半径和质量有关。下表是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小球编号 A B C D E 小球的半径( m) 0.5 0.5 1.5 2 2.5 小球的质量( kg) 2 5 45 40 100 小球的收尾速度(m/s) 16 40 40 20 32 (1) 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出B球与 C球在达到终极速度时所受的阻力之比。

(2) 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球形物体所受阻力f与球的速度大小及球的半径的关系(写出有关表达式。并求出比例系数)。

(3) 现将C号和D号小球用轻质细线连接,若它们在下落时所受阻力与单独下落时的规律相同。让它们同时从足够高的同一高度下落,试求它们的收尾速度,并判断它们落地的顺序(不需要写出判断理由)。 17、(10分)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18、(10分)一固定脉冲声波发声器,每2秒发出3次脉冲声波,一人坐车以30m/s的速度迎着发声器驶去,则人在每分钟能听到多少给脉冲声?若反过来,人站着不动,而发声器放在车上以30m/s的速度迎着人驶来,则人在每分钟内能听到几次脉冲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2m/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AD C B A C C A B 二、填空题 2

9、2m/s ,23 m/s ; 10、运动到中间时刻的速度或平均速度,该时间内的末速,该时间内的路程或位移;

11、100,向右,100N;12、202/3?F?202;13、 ,arcten(2n) 三、计算题 14、G1??0G2 1??015、不合理 11s 【分析】:不合理 ,因为按这位同学的解法可得 t1=10s ,t2=2.5s,总位移 s0=275m>s。故不合理。由上可知摩托车不能达到最大速度v2,设满足条件的最大速度为v,则

解得 v=36m/s 又 t1= v/a1 =9s t2=(v-v2)/a2=2 s 因此所用的最短时间 t=t1+t2=11s 16、(1)球在达到终极速度时为平衡状态,有:f=mg则 fb:fc=1:9

(2)由表中A、B球的有关数据可得,阻力与速度成正比,还由表中B、C球有关数据可得,阻力与球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所以:f=kvr2 可k=5 (3)将C和D用细线连接后,其收尾速度应满足

Mcg+mdg=fc+fd=可kv(rc2+rd2) 得v=27.2 比较C和D的质量和半径,可判断C球先落地。 17、解: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a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0。根据牛顿定律,可得

a=μg 设经历时间t,传送带由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等于v0,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有 v0=a0t v=at 由于a

设在煤块的速度从0增加到v0的整个过程中,传送带和煤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0和s,有

2

1v02

s0= a0t+v0t' s= 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的长度 l=s0-s由以上各式得22a2

v0(a0-μg)l= 2μa0g18、(1)发声器每隔2/3秒送出一脉冲波,在2/3内声波传播的距离为S=342*2/3=228m。当人以30m/s的速度接近时脉冲波相对人的速度为372m/s故传入人耳的相邻两次波的时间间隔为228/372=19/31,故造一分钟内人能听到的脉冲声的次数为n=60/(19/31)=97.6

(2)发声器每隔2/3秒送出一脉冲波,在2/3内声波传播的距离为S=342*2/3=228m。脉冲波相对人的速度为372m/s。但这段时间内波源前进了一段距离为30*2/3=20米,发出两列波的间距为228-20=208m。在一分钟内声波前进的距离为L=342*60=20520m。故在一分钟内,此人能听到的脉冲声的次数为20520/208=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