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四中2015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答案[臧贻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密四中2015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答案[臧贻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aafa05cbd64783e09122b87

1.【解析】CO为不成盐氧化物;氯化铁溶液为溶液不是胶体;蔗糖是非电解质;D项正确。 【答案】D

2.【解析】②中SiO2只能与氢氟酸这一种弱酸反应,与浓盐酸不反应③中N2与氧气、氢气反应均需要特定条件,在常温下不反应

【答案】B

3.【解析】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金属氧化物中的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B项错误;工业废气的脱硫剂是用CaO与SO2反应得到CaSO3,之后CaSO3再被氧化为CaSO4,可以减少SO2的排放,c项正确;

【答案】 C

【作业自助餐】(自我测评注重效果)

1.解析:调味用的食醋主要是醋酸的稀溶液、餐饮用的啤酒是酒精及其它一些营养物质的溶液、炒菜用的铁锅属于生铁,除了铁以外,还有碳等杂质;只有用蒸馏水制得的降温用的冰块属于纯净物。

答案:C

2.解析:考查基本概念,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选B,而混合物不一定含有多种元素,例如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 答案:B

3.解析: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学生熟悉的高锰酸钾对应的酸高锰酸的酸酐Mn2O7就是金属氧化物,但却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都是酸酐,如CO就是不成盐氧化物。CuO等许多金属形成的碱性氧化物都不能与水化合直接生成相应的碱。酸性氧化物也不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的酸,例如SiO2不能与水直接化合成硅酸。 答案:B

4. 解析: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纳米材料属于胶体范围。 答案:B

5.解析:豆浆属于胶体,加盐卤后与分散剂形成凝胶;河水中含有泥沙小颗粒形成的胶粒,入海处遇电解质发生聚沉,易形成沙洲;C选项是胶体的性质,三氯化铁与氨水发

13 / 63

生反应而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 答案:D

6.解析:Fe(OH)3 胶体中加入H2SO4 溶液后,硫酸可以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而Fe(OH)3 胶体也表现出“双重性”:作为胶体,其分散质微粒带少量正电荷,很快被硫酸根离子“中和”,从而沉淀析出;作为一种弱碱,Fe(OH)3又与过量的氢离子反应而逐渐溶解。其他选项只能使Fe(OH)3 胶体发生聚沉现象。

答案:B

7.解析:解析 Cu(OH)2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可发生完全电离;NH4Cl是由NH4与Cl组成的盐;HCl属于共价化合物,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 答案 B

8.解析:物质导电性能的优差除与物质的本性有关外,还与物质的状态及外部条件有关。石墨及金属单质都是电的良导体。盐酸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H、Cl,能导电。熔融NaOH中,因NaOH=Na+OH也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故也能导电。固体KCl虽为电解质,但因缺乏电离的条件,即在固体KCl中虽存在K、Cl,但因不能自由移动,故固体KCl不导电,导电性能最差。

答案:D

9.解析:选项中的四种物质水溶液都能导电,但原因有所不同。CH3COOH和NH4HCO3均为电解质,Cl2和SO2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SO2+H2O=H2SO3,因生成物均为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Cl2是单质,因此只有SO2为非电解质。

答案:D

10.解析:DNa+和电荷都不守恒,正确的电离方程式是Na2CO3=2Na++CO32。

答案:D。

11.解析:解本题时采用正向思维,对每一个离子方程式进行分析。而每一个离子方程式都应与其化学方程式及实际情况相吻合,不能随意臆造。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二价铁,故A选项不正确;Ca(HCO3)2是可溶于水的盐,应写成离子,反应前后Ca2+的数目并没有变,因此离子方程式中不应出现Ca2+,故B选项也不正确;醋酸是弱酸,在离子

14 / 63

方程式中应写成化学式;MgCO3难溶于水,不能写成离子,故C、D选项正确。

答案:A、B。

12. 解析:首先滴加足量Ba(NO3)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CO32,同时除

去CO32;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足量滴加Mg(NO3)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

OH,同时除去OH;过滤后,滴加AgNO3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Cl。

答案:A。

13.解析: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必须相互不起反应。

A中Mg2和OH能起反应生成Mg(OH)2; B中H和CO32、Ca2和CO32都能起

---

反应; C中可以; D中HCO3和OH、Ca2和OH都能起反应。

答案:C

14.解析:6种固体溶于水均形成溶液,其中只有1种为蓝色,可确定为CuSO4溶液。在其余5种溶液里加CuSO4溶液、BaCl2溶液出现BaSO4白色沉淀;NaOH、Na2CO3溶液分别出现Cu(OH)2、CuCO3蓝色沉淀。接着可利用已检出的BaCl2溶液分别加入到NaOH、Na2CO3溶液中,能生成BaCO3沉淀的是Na2CO3溶液。最后利用NaOH溶液可区分Na2SO4、(NH4)2SO4溶液。

解题时要注意题目限定只能使用蒸馏水,不能使用其他试剂。

答案:(1)6种固体全部溶解,5支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1支试管中得到蓝色溶液,CuSO4。(2)Ba2++SO42=BaSO4↓; Cu2++2OH=Cu(OH)2↓;Cu2++CO32=

CuCO3↓; BaCl2。 (3)(i)分别取(2)中能产生蓝色沉淀的两种溶液,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溶液,无沉淀生成的是NaOH溶液。 (ii)分别取少量未检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2SO4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NH4)2SO4溶液。

15 / 63

腊月二十七----化学作业4(复习必修1第2章第三节)

考点一 1.元素化合价变化 元素化合价升降 电子转移

2.化合价升高 物质得到电子

考点二 1.化合价降低 化合价升高3. 氧化 还原 考点三

1.陨铁 +2 +3 四

2.黑 红棕 黑 Fe(OH)2 Fe(OH)3 灰绿色 红褐色 4Fe(OH)2 + O2 +2H2O= 4Fe(OH)3 【教你一招】

1.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就,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图: 2.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失去电子的反应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得失电子数相等,化合价升降值相等得到电子的反应物具有发生同时存在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3.(1)双线桥法:表示的是同一元素在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电子转移的结果,反映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间的氧化还原关系。

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步骤:①标出有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②在反

16 /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