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3章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3章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ac74325e2bd960590c67736

第三章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

学习目标

1. 2. 3. 4.

理解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

掌握直接消耗、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的计算方法; 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核算的延伸和发展,它侧重于中间产品的核算,能提供更为丰富、详细的信息,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实物流量核算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本章主要阐述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直接消耗、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原理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分析。

第一节 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

一、中间消耗和投入产出的含义

中间消耗反映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在我国以前沿用的物质生产的MPS体系中,只计算物质生产,中间消耗只限于物质消耗。但现在所采用的SNA体系,不仅包括物质生产还包括了服务生产,从而中间消耗也得到了拓展,既包括了物质消耗,又包括了生产中的各种劳务消耗。

所谓中间消耗由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构成,其中不包括固定资产。这些货物和服务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完全用掉了就是被改变了形式。有些物质投入在生产过程中其物质形式被改变并形成产出之后又会重新出现在新的生产过程中,如:铁矿石在生产中被炼成钢铁之后,又会进入新的生产过程,比如汽车制造。

投入分初始投入,即增加值投入,和中间投入,即中间消耗。因此,投入具体指生产中投入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劳务,以及固定资产。产出指的是生产活动中所生产的产品——货物和服务。

投入产出核算就是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经济和技术关系的宏观数量方法。它是美国经济学家W.列昂惕夫在1931年开始提出的,1936年,他撰写了《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一文,由此创立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并因此获得了1973年的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整个投入产出核算包括投入产出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和投入产出的分析应用。其中,投入产出调查是基础,它是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重要资料来源;编制科学的投入产出表是关键,它决定了能否正确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的内在经济技术联系;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为投入产出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数理工具,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可以为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微观上的投入产出分析也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和预算提供重要依据。 部门分类是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首先要遇到的问题。以前经济体制中的各种部门都是以企业为基本单元进行划分的,部门是企业的组合。但因为企业一般不止从事单一的生产活动,生产的产品不是单一的,既生产能归属到此部门的产品,又生产能归属到另一个部门的产品,显然这样的分类不能够分析出社会生产中各类产品和生产的消耗比例结构和技术关系。投入产出核算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投入产出表分析部门之间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要求分类能够满足分析过程中的消耗结构和技术分析的需要。因此,一般不按行政管

1

辖系统或以企业为单位来进行分类,而是按产品经济用途或产品消耗结构进行产品部门分类,或以产业性质为基础,进行产业部门分类。

二、投入产出表和数学模型

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数学模型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工具。投入产出表是直观地反映社会生产中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和技术关系的一种统计表格。广义的投入产出表包括产品投入产出表、产业投入产出表、供给和使用表,以及劳动投入产出表。其中产品投入产出表和产业投入产出表是对称型投入产出表。我们使用最广泛的是产品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模型是投入产出表的数学表示形式,是应用线形模型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工具。

(一)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结构

投入产出表是由纵横两条粗实线为界分成四大块,每块称为一个象限(见表4-1)。 左上是第一象限,又称中间产品象限,是投入产出表最基本的核心部分,它反映各部门之间的产品周转情况和经济技术联系。横栏是产品提供部门组合,纵栏是产品消耗部门组合,横栏和纵栏的产品部门以及部门排列顺序相同,是对称的棋盘式表格。其中的数据有两层含义,既反映各横栏中各产品提供部门生产的产品数量及产品的去向,又反映纵栏各部门的产品消耗情况及来自哪个部门。比如其中x12表示生产钢的部门生产X2元的钢要消耗的电的数量,及每生产X1元的电有多少提供给了生产钢的部门。

第二象限是最终产品象限,在表的右上方,反映各部门产品供全社会最终使用的情况。横栏是各生产部门,纵栏是包括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等最终使用情况。因此,这部分既反映了最终产品的实物构成,又反映了最终产品中用于消费,固定资产形成,存货增加,出口的数量和结构。描述了各社会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经济政策和制度。

第三象限是增加值象限,在表的左下方,是社会产品的初次分配象限,横栏是最终产品的价值构成,纵栏反映的是各生产部门的最初投入(增加值)的组成部分,这一象限除了反映折旧补偿外,主要的是反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关系。

第四象限是再分配象限,在表的右下方,是反映社会最终产品经过多次再分配之后形成的最终使用情况。如劳动者取得收入之后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投资。但是由于这部分内容复杂性,使得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比较困难,一般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对这部分留为空白,而由另外专门的分配帐户来反映。

2

表3-1 投入产出表 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 产出 电 煤 钢 …... 其他 小 计 最终消费 总投资 小计 总产出 xxx居民 固定资产 存货增加 净出口 投入 i1 i2 i3 xin ?nx政府 ij Yj?1i Xi 中 电 xx 1j 11 x12 x13 x1n ?nx 1j YXj?11 1 间 n投 煤 xxx 2j 21 x22 23 x?x 2n 2j YX2 j?12 入 n钢 xxx32 x ?x 3j 31 33 x 3n 3j Yj?13 X3 …… 其他 x n nj xn1 xn2 xn3 xnn ?xnj Yj?1n Xn 小计 nnn n nn?nx iji2 xi3 ijYii i?1?xi1 n i?1?xi?1?i?1?xini?1??nx i?1j?1?i?1?Xi?1最 n 初 固资折旧dj d 1 d2 d3 dn ?dj j?1投 入 劳动报酬vj v1 v2 v3 vn ?nvj j?1社会纯收入m j m1 m2 m3 mn ?nm j j?1小计N j N1 N2 NNn 3 n ?Nj j?1X n总产值X j X1 2 X3 Xn ?X jj?13

(二)投入产出表的两个恒等关系

横向来看,由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反映社会生产各部门产品的实物使用状况和最终去向。一部分是提供给生产部门继续生产的中间产品,另一部分是提供给社会最终使用。因此, 横向来看的经济意义是: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

纵向来看,由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反映生产要素的消耗情况,第一象限是中间产品的消耗情况,第三象限是最初投入(增加值投入)。因此纵向的经济意义是:

中间消耗?增加值?总投入

(三)投入产出表的数学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是在部门分类的基础上编制的。设国民经济有n个部门;由投入产出表的结构,设Xi是第i部门的总产出,Yi是其最终产品;xij表示的是第j部门在生产中消耗的第i部门的产品数量;dj、vj、mj分别为第j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和社会纯收入。

因此可以根据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上述的两个恒等模型建立两大基本方程。 1. 由行恒等式建立行模型(实物模型):

?x11?x12??x?x??2122????xn1?xn2??x1n?Y1?X1?x2n?Y2?X2 (3-1)

?xnn?Yn?Xn对第i部门有:

xi1?xi2?行模型还可简写为:

?xin?Yi?Xi ?i?1,2,n? (3-2)

?xj?1nij?Yi?Xi

?i?1,2,n? (3-3)

所有部门综合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