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aef085c74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公害,面对不容乐观的现状,需要积极探索和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的系统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方法,真正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1我国目前垃圾处理和分类现状 1.1垃圾处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我国许多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已经超过了1kg/(人?d)这个标志性的水平线[1]。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过亿吨,占世界垃圾总产生量的26.5%,且每年以8%~9%的速度增长,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52亿t,居世界首位[2]。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m2,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今后30~50年是我国人口和城市化的高峰期,可以预见: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系统和清运能力都日益受到严峻挑战[2]。

有的垃圾处理厂只能进行一次粗略的分拣,由于量大物杂,难以分清,并且厂区内外臭气熏天,殃及周边居民、单位;由于科技进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速,游走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拾荒匠,用锤砸火烧的土法把可卖的部分取下,把铅、镉、汞、聚氯乙烯塑料、溴化二噁英等重金属、特殊污染物丢进了城市垃圾箱,其数量将成倍快速增长[3],这些不可能被一般垃圾处理厂或污水厂处理好的特殊垃圾,通过渗透、生物富集等作用,将对我国的土壤、水体和人民的健康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国外的一些研究指出,未经过检查分类的垃圾收集会导致经济系统的衰退[4]。可见,城市垃圾已成为公害。

面对已成为公害的城市垃圾,要做到城市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前提条件是实行垃圾分类。 1.2现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焚烧和堆肥等方法,其中,填埋是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占20%以上;焚烧量甚微[5]。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对垃圾的成分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对垃圾的处理能力小,处理设施技术水平低,存在污染隐患多[6]。 1.2.1焚烧技术

焚烧是建立在政府向居民高额收费、政府大量补贴、垃圾源头严格分类、垃圾热值较高的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垃圾经过焚烧后,体积减少85%;降低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但焚烧过程会产生粒状污染物,酸性气体及毒性有机氯化物,主要为二噁英类(PCDDS)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类。尤其二噁英这类物质

对人类健康影响严重,人体对二噁英的暴露途径主要是经口摄入、皮肤接触以及呼吸道吸入。二噁英的主要靶器官有脂肪组织、免疫系统、肝脏以及胚胎。大量的研究证实[7~10],二噁英能够导致皮肤性疾病,产生免疫毒性、内分泌毒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并具有很强的致畸和致癌性。

焚烧垃圾中当热值偏低时还需另外添加燃料,就可能产生更多的健康有害物质。而经过垃圾分类,在提高垃圾热值的同时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1.2.2堆肥技术

废物中的有机质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借助各类微生物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经消化后最终成为适于农田使用的肥料。城市垃圾曾经作为肥料受到农民的欢迎,但在1979年左右农民开始拒绝接收城市垃圾,原因在于原先垃圾成分多为有机餐厨垃圾,如今垃圾主体包含塑料袋、电池、有毒金属等有害物质,堆肥产品混入这类物质就会带入土壤造成二次污染[11]。实行垃圾分类,将易腐烂、易降解的有机质分选出来制作有机肥料,将塑料袋、电池、有毒金属等分选出来进行特殊处理,不但有利于提高堆肥的质量和堆肥效率,也将有效地减少由于混合垃圾堆肥造成的土壤二次污染进而减少甚至消除健康隐患,堆肥技术必将重新受到农民的欢迎。 1.2.3填埋技术

填埋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其优点在于投资少、处理量大、见效快;但占地面积大,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最终处理手段,如在事先经过科学分类,将大幅降低垃圾填埋量,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年限,节省土地资源。可再生利用资源经甄选而不进入填埋场,不但可以减轻对附近环境的影响,还能带来巨大的潜在经济收益。 因此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3方面的效益。然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还未将垃圾分类装袋、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仍然以混合收集为主。部分中小城市垃圾仍然沿用直接倾倒和简易填埋等原始方式处理,约有50%的城市生活垃圾直接向外界排放[12]。这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许多大城市也已陷入了“垃圾围城”的困境,给城市的环境卫生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也提出了中国进入垃圾分类时代的必要性。 1.3垃圾分类现状

我国目前的回收渠道是一些拾荒者和在垃圾场进行后置分类的从业者,他们将已经装好的垃圾倒出来或扒开以寻找废品,使垃圾四处飞散,并且只回收如易拉罐、报纸、啤酒瓶等目前认为有经济价值的东西,而其他具有资源价值和容易

造成污染的东西,如废电池、废塑料、废纸片、废玻璃和大量生物垃圾不予收购。这种方式也难以产业化和规模化。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流程如图1[13]。

图1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流程

2000-04,中国开始在北京、上海等8个主要城市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和处理的试点工作,要求社区居民按分类垃圾桶标准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各种管理办法和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与之相关的各项宣传教育活动也广泛开展,以期增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度。同时在北京,垃圾分类处理更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项重要承诺[14]。北京市法制办日前针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网上征集民意,提出对市民垃圾不分类最高罚款200元。 根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虽然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进行了垃圾分类处理的探索,启动了垃圾分类试点,但是“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效果”,现实情况仍是“前期分类不到位,后期处理大锅烩”。

主要原因是:①分类标准仍待探索。垃圾分类越细,越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利用和处理,但人工、分类运输等操作成本越高。②我国垃圾处理仍处于低级清运、填埋阶段,其他处理技术应用很少[15],现有的垃圾焚烧技术落后。③居民对垃圾正确分类的知识掌握不足,且缺乏相应的宣传教育。④中国现有回收技术及回收利用的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因此仍有大量的可回收物资被白白地丢掉[16],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的处理没有收益[17]。 2垃圾分类在国外

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此方法简单易行,目前,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都先后采用了这一方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分类收集系统现有5种:路边循环收集系统,垃圾倾倒中心,付费回收系统,抵押系统和商业回收机构。德国制造者和流通者共同设立DSD企业(双向回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DSD按尺寸给包装定价,加盟企业以此定价为基准付给DSD相应的费用就可得到将DSD发行的“绿色标签(环境标签)”贴在自己包装上的许可,消费者将贴有“绿色标签”的包装送至DSD设置的黄色垃圾分类回收箱(袋),DSD将回收的包装进行以再利用为主,再生利用为辅的处理。给加盟企业发行绿色标签的特许体制既确保了DSD企业的运行费用,也最

大限度地抑制了国内包装的生产(企业必须保持价格竞争优势)[18]。 2.1美国

以纽约市为例。纽约市美国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国最脏的城市,每年制造垃圾2400万吨,一半来自居民的生活垃圾。每一个纽约人平均每天出产垃圾5磅(约2.25kg),这个数字是日本和许多欧洲国家居民每天丢弃垃圾的两倍[19]。 在纽约,垃圾分类被称为“垃圾管理”。马路两旁堆放着一些黑色或深棕色的垃圾集装箱,上面写着“垃圾管理公司”。垃圾管理公司是一家全美闻名的垃圾收集和运输公司。

纽约市政府规定,从1997-10-01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法,违反法规者,如在生活垃圾中混入可回收垃圾,环卫部门将视情节轻重处以25~500美元的罚款。纽约市法律明确要求“居住在曼哈顿道上的所有居民有义务参加纽约市的垃圾回收计划”。

翻开纽约市电话电讯公司的黄页号簿,里面的年历上用粗体字标出了一年中所有可回收垃圾的回收日,接着又刊出一幅绘制精确地曼哈顿岛地图,仔细表明岛上每一个地区的固体垃圾回收日。到了可回收垃圾日,市环卫系统就会派专人开车来收集。 2.2德国

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的垃圾管理开始得到重视并发展起来。1972年,德国的,德国全境共有垃圾堆放场由第一部废物法诞生之前的5000个左右急速地下降到了20世纪80、90年代的2000个以下,大部分生活垃圾填埋场被关闭,并且垃圾场的设立和运行受到了严格管制。至2007年9月,全德国范围内仍在运行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只剩下160个,大批针对生活垃圾乃至工业垃圾的焚烧或机械、生物处理等特种设备被广泛运用[20]。

德国垃圾管理政策的中心强调商品在生产过程中甚至设计之初,它的环境友好性、可回收利用性、可清除性就应该被考虑,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废物的产生,这就是所谓的产品责任。“避免、利用、清除”是德国管理垃圾的宗旨。 目前在德国,有超过25万人在从事垃圾管理工作。各类的高校都设有垃圾管理专业,同时开展各类垃圾清除的相关培训,该领域的年均营业收入高达500亿欧元[21]。

据德国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的资料统计,2005年,生活垃圾的废物利用率为60%,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利用率为65%,在一些领域,如包装领域废物利用率达到了80%,建筑领域甚至达到了87%[21]。 2.3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