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比较文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af277baf242336c1fb95ea6

比较文学中的三种关系研究——以朝鲜文学为例

蔡月琳

朝鲜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历代朝鲜与中国的关系甚为紧密,在古代三国时期,朝鲜还没有自己的文字,人们利用从中国传进的汉字进行记录表达抒情。这也为古代朝鲜诗歌的发展带来了便捷之处,但是在朝鲜文学中也有自己的特色。

关于比较文学的关系国内外学者比较认可的是影响关系和平行关系,除此之外,张哲俊老师在《第三种比较文学的观念——论文学考古的可能性》中提出了第三种比较文学的关系,尝试建立一种在中国文学古代理论基础上的适合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观念和方法。中国文学历史悠久,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特色,张哲俊老师借助的是文学考古的方法,通过研究文学中的物质,还原历史的事实和生活的事实。对文学中所提到的事物的还原,努力描绘文学创作当时的生活情境,然后以还原的文学情境来客观的解读作品,并在充分解读作品的基础上来进行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学对比。所谓的第三种比较文学的研究是建立在前两种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的:除了比较文学中最为基础的影响关系;和互不影响、平行发展的平行关系;第三关系是两地不同的文学作品之间找不到一个明显的影响关系,然后我们通过外国作品还原一个客观的生活世界,中国文学作品还原同时期的客观的物质世界,在这两个客观的物质世界之间存在互相交流、互相影响的关系,我们通过建立一种中间的生活世界的共同体来研究两国之间文学关系的方式,称之为第三种比较文学,借助的方法就是文学考古(研究文学中的名物)。老师主要研究了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花费十年时间和用了30余万字写成次数,我在这里主要分析的是朝鲜文学,由于研究时间短暂,了解不够透彻,见识浅陋,不足为观。

历代朝鲜和中国的关系紧密,朝鲜文学方面也多有借鉴,儒家、道家、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的影响了朝鲜古典文学的发展。比如说,有史料记载朝鲜接受外来思想的影响,比如说,公元2世纪传入朝鲜半岛的儒学思想,4至5世纪传入的佛学思想,7世纪初叶由唐朝传入的道教思想,李济贤生活在高丽恭愍王时代(中国元朝时期),是当时高丽的一代名臣和大儒,与元朝赵孟頫等人也有过密切的交往。他曾写过一首诗《太常引暮行》:“楼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坰。灯山小于萤,人不见苔扉半扄。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厅。今夜候明星,又何处长亭短亭?”这首诗有很多意象大家十分熟悉,尤其是结尾处的“长亭短亭”,这是中国古代诗文之中常有的意象。这首诗和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描写的景象和塑造的景物形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李白为盛唐诗人,他的声望和地位远高于李济贤,另外,这首诗可以说是李白诗的代表之作,所以这两首诗歌的关系属于影响关系。李济贤在朝鲜也是较为杰出的汉文学作家,仔细来看,李济贤的这首诗描写的意象远没有李白的意象宏大。由于古代中国与朝鲜之间特殊的附属关系,朝鲜的文学作品多受中国文学的影响,他们文学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汉文学,是吸收汉文化之后用汉语言创造的文学,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近代,直到“训民正音”之后,用国文取代了汉文学。但是还是难以磨灭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根深蒂固的思想的影响。

比较文学中的第二种关系为平行关系,在朝鲜文学之中也有很好的体现,比如在朝鲜朝末期出现的一位独特的讽刺世人——金笠,他上三代皆被君主所杀,一生在流浪之中度过,特殊的人生境遇决定了他特殊的诗歌特色。因此,他的诗歌也有很鲜明的落寞、不满的情绪,他的诗歌大多为即兴创作,比如《是非歌》,与其说是诗,更像是一个文字游戏。“是是非非非是是,是非非是非非是。是非非是是非非,是是非非是是非。”这首诗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方法,这首诗在众多诗歌之中独树一帜,但是,这种怪诞的破格诗之后也没有发扬和继承者,而且在这之后朝鲜文人中的汉诗创作也接近于尾声。

在众多的朝鲜的诗歌中仍有独出心裁之作。《黄鸟歌》是朝鲜现存最早的汉诗作品,这首诗在《三国史记·高句丽本记》中有记载,此诗作于公元前17年,作者为高句丽第二代琉璃王,曰:“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与其归。”作者将黄鸟雌雄相依与自己孑然一身的情景相联系,抒发出内心无尽的悲凉愁苦。关于高句王写这首诗的背景史料上也有记载,王妃毙,王娶两女为继室。二女争宠常不相和,王造东西二宫,分置二女。一次,王进山打猎,其间二女争吵,一女愤然离去,王知道后,策马去追,但是女子却再也不愿意跟随王回去了。王无可奈何之下,在树荫下休息,见雌雄黄鸟聚在一起,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这首诗语言简单,带有很强烈的生活气息。让人读后怦然心动。但是大家肯定对两只鸟

相互倚靠的这种意象并不陌生,比如说《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此篇是《诗经》之首,雎鸠在沙洲之上合鸣,君子追求善良美好的少女,运用的也是起兴的手法。但是我们在这里无法说是《黄鸟歌》借鉴了诗经,因为在面对圆满欢乐的事物,人的羡慕之情是共通的情感,尤其是在当时的境况下自身处于不幸的境地,更加容易产生联想。中国先秦时期的人看见在水中雎鸠和鸣,运用起兴的手法写到人,窈窕淑女与翩翩君子也是如此的相配。而处于丧失爱妻,孤苦寂寞的琉璃王看见二鸟相依的情景,更容易在心底产生艳羡之情。权贵妃的《踏莎行》这首诗在清人周颐的诗集中,“时序频移,韶光难驻,柳花飞尽宫前树。朝来为甚不钩帘,柳花正满帘前路。春赏未阑,春归何遽,问春归向何方去。有情海燕不同归,呢喃独伴春愁住。”这种时光飞逝而产生的深刻的无力感,惜春、恋春却留不住春天的哀伤是人普遍的情感。尤其是朝鲜与中国有着相同的文化生活背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相同的表达方法是很常见的,朝鲜远在三国时期,已经与中国有较多交往,由于加上是汉文写作,与中国古代文人描写的诗歌也多有相似之处,这可以说是,除了影响关系、平行关系,另外一种其它的比较文学关系方式。除此之外,这样的离子还有很多,比如高句丽僧人曾入北周,留有《咏孤石》一首,“迥石直生空,平湖四望通。岩根恒洒浪,树梢镇摇风。偃流还渍影,浸霞更上红。独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描写了孤石在湖中横空出世,任凭风吹浪打的形象,风格也十分的苍劲。同样在魏晋南北期时期一位中国诗人鲍照也写过这样的一首诗《望孤石诗》,“江南多暖石,杂树茂寒峰。朱华抱白云,阳条熙朔风。蚌节流绮藻,辉石乱烟虹。泄云去无极,驰波往不穷。啸歌清漏毕,徘徊朝精终。浮生会当几,欢酌每盈衷。”这两位诗人生活时间相近,两位都不是出名的诗人,鲍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生抑郁不得志。我们无法说明或者证明两位诗人之间有过往来交际,所以,所他们两者存在影响关系是不可靠的,但是他们同样的都在描写孤石这个意象。鲍照写的是在大孤山中观石,而朝鲜高僧描述的则是落日余晖下的石头。

中国与朝鲜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面的交往几乎从未间断过,他吸收了中国化的外来文化,发展成为了他们独具特色兼容的朝鲜民族文化。由于中国受到朝鲜的影响尤为明显,所以,体现在这二者文化之间的更多的为影响关系,但是,我们谁也无法否认,任何一个民族文学都有其特殊的发展脉络,就是所谓的地缘性。中国国土辽阔,极有江南水乡的温婉,也有东北的恢弘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