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 基础过关测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2021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 基础过关测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b07423e00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5

(1)树根处[A]代表______,它生活在__________中。

(2)A由于__________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单位是______。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 ]______进化来的。 (4)C与蕨类植物的最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果园中,天牛蛀食树叶,影响水果产量。果园主喷洒了某种杀虫剂,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杀虫效果良好,但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天牛数量又大大增加。如图①~⑥表示天牛在不同阶段可能的生存状态。

(注:

表示没有抗药性的个体,

表示中等抗药性个体,

表示抗药性个体)

(1)在喷洒杀虫剂之前,天牛的生存状态是图 ______(填“①”或“④”),原因是___________。 (2)为解释较长一段时间后天牛的数量大大增加,同学们纷纷构建了自己的解释流程图,请你选出其中最为合理的一项______。

A.①→喷洒杀虫剂→②一段时间后→③ B. ①→喷洒杀虫剂→②一段时间后→⑥ C. ④→喷洒杀虫剂→⑤一段时间后→⑥ D. ④→喷洒杀虫剂→⑤一段时间后→③

(3)有些天牛因不能抵抗杀虫剂遭到淘汰,而有些天牛能够抵抗杀虫剂,从而存活下来,这就是生物对环境_____。

(4)从这个案例中,说明天牛的进化是_____因素和_____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5.根据下图,用生物进化的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鸡的新品种的形成是外界对原鸡经过_____和培育形成的。 (2)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比较,选择新品种所需时间较短的是_____。

(3)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南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尖而长(如图乙)。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 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 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 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

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

(4)达尔文在南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生活着15种陆生龟类,它们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用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其原因。 ①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多种可遗传的_____,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_____。

②不同岛屿的特定环境的__________作用,保留了有利变异的个体,并决定了龟类进化的___________。

第七单元第三章基础过关测试卷

1.A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在原始大气中生成的,产生有机大分子物质、原始生命和原始的单细胞生物的场所都是原始海洋。 2.C《圣经》的启示,传达的是神学信仰,不能证明化学进化学说观点。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是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细菌是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而不是自然发生的,不能证明化学进化学说观点。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能证明化学进化学说观点。在陨石中发现多种氨基酸,这说明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不能证明化学进化学说观点。 3.C根据“海洋化学起源说”,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产生生命需要复杂的条件和时间,C的说法错误。

4.C人体体液中的无机盐离子的比例和海水中相应无机盐离子的比例接近,说明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5.D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能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如鲸的鳍和马的前肢。

6.A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题中黑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差异最小。

7.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证据,化石证明有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相当短暂的时代就逐渐灭绝了,说明形成化石的生物不适应当时的环境,缺乏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变异,因此被自然界淘汰掉。

8.B科学家把郑氏始孔子鸟与爬行动物还有鸟类作比较,发现郑氏始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用的是比较法。

9.C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化石依次在地层中出现。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化石在较为晚近的地层中出现,不能反映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C的叙述错误。

10.B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在脊椎动物中,最早出现的是原始的鱼类,B的说法错误。

11.D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证据,①的叙述错误。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②的叙述正确。在越新近的地层中,陆生生物的化石越多,③的叙述正确。在越新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④的叙述错误。

12.C C心脏是一心房一心室,A心脏是两心房一心室,B心脏是两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D心脏是两心房两心室,生物的进化从简单到复杂,所以题网中动物的进化顺序应该是C→A→B→D。

13.A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植物类群,藻类植物是植物界中最低等的植物类群。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苹果树属于被子植物;B地钱属于苔藓植物,花生属于被子植物;C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桑树属于被子植物;D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大豆属于被子植物。 14.C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甲类是原始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乙类是原始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A的叙述错误。丙类是原始爬行类,体温不恒定,B的叙述错误。原始的鸟类和丁类原始的哺乳类都是由丙类原始爬行类进化来的,C的叙述正确。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D的叙述错误。

15.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B的叙述错误。

16.D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朝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乐。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的。

17.D沙漠中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活在沙漠中的大戟科植物和仙人掌科植物都具有肉质的躯干,没有宽大的叶,叶片退化成刺,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8.A细菌和病毒产生抗药性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生存,属于有利变异;细菌和病毒产生抗药性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19.C 一窝小猫的体色不同,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是一种变异现象,与进化过程中环境的选择无关。

20.C蝗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蝗虫杀死,抗药性强的蝗虫活下来。经过若干代的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大多是抗药性强的蝗虫。

21.答案:(1)模拟实验 (2)原始大气 氧气 闪电 (3)原始海洋

解析:(1)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因为现在的大气与原始大气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米勒是通过模拟原始大气成分进行实验的,属于模拟实验。(2)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气、氨、甲烷等,它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氧气。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等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实验中,进行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上的闪电,这主要

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3)米勒实验装置中煮沸的水模拟了原始海洋。 22.答案:(1)共同的原始祖先 (2)生物进化 远 黑猩猩 (3)天蚕蛾、小麦、酵母菌(顺序不能错)

(4)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异越大

解析:(1)从单细胞的酵母菌到高等的黑猩猩均含有细胞色素c,这一事实说明这些生物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2)题表中的数据是生物进化的证据,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差异越大,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远。通过题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0,因此椎测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3)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大,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远。从题表中数据可发现,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三种生物:天蚕蛾、小麦、酵母菌。(4)通过比较题表中的数据可知: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异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23.答案:(1)原始生命 原始海洋 (2)营养方式 界 (3)B 爬行类 (4)用种子繁殖 (5)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解析:(1)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题图中A表示原始生命.(2)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为藻类植物。在分类上,该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单位是界。(3)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的鱼类→原始的两栖类→原始的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B爬行类进化来的。(4)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C裸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5)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4.答案:(1)①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B (3)适应 (4)环境 遗传

解析:(1)生物个体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变异现象,既有抗药性个体,也有没有抗药性个体,当喷洒杀虫剂之前,大量的没有抗药性个体存活,故选①。(2)分析题图①到图⑥,随着杀虫剂的使用,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最合理的排序是①→喷洒杀虫剂→②一段时间后→⑥,抗药性的个体由少到多。(3)有些天牛因不能抵抗杀虫剂而遭到淘汰,还有些天牛能够抵抗杀虫剂,从而存活下来,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4)达尔文认为,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生物的进化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5.答案:(1)选择 (2)人工选择 (3)D (4)①变异 材料 ②选择 方向

解析:(1)鸡的新品种的形成是由于原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了许多变异个体,并能遗传下去。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和需求通过人工选择,对具有不同变异的鸡逐渐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淘汰、培育,使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2)人工选择培养新品种需要若干年,而自然选择需要一个漫长的年代才能形成。因此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比较,选择新品种所需时间较短的是人工选择。(3)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地雀的个体之间喙不同即存在着变异,有的地雀的喙尖而长,有的地雀的喙粗而短。喙尖而长的地雀容易取食仙人掌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而喙粗而短的地雀不容易取食仙人掌,生存下来的机会较少,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这样一代代的选择、进化下去,就形成了今天南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的地雀大多喙尖而长。因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①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材料中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多种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②不同岛屿上的龟类,其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环境的选择作用是定向的,因此龟类是朝着适应不同岛屿的环境的方向进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