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b272d80ec3a87c24028c435

膝关节造成了永久性的伤害。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第一是因为方法不正确,第二是因为运动过量。

膝是由关节和关节韧带等周围组织所组成,是胫腓骨与股骨的连接处,它在太极拳的锻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知道太极拳运动中要保持立身中正,是以屈膝松胯为前提的,所以膝关节承受着身体的重量,负担不轻,对于初练太极拳的朋友,一开始膝盖疼痛是很自然的,心理负担不要太重,别害怕,过一段时间,膝关节适应了,就自然不再疼痛了,但此期间要注意运动适量,循序渐进,并注意对膝关节的保护,练拳前先活动膝关节,练拳后注意不要用冷水洗或风吹。

膝关节的正常生理运动是纵向的屈伸运动,它的运动同肘关节的屈伸运动是一样的,不能是横向的,所以在太极拳运动中要避免膝关节的横向运动。在同侧脚踏地的前提下,膝盖的运动方向就是在脚尖与脚跟之间,不要特意去追求膝盖走外圈,膝盖走外圈是外在的形式,如果你恰恰追求这个外在的形式,适必造成膝关节内、外两点的疼痛,而且随着运动量的增多,膝盖的疼痛就更加显著。原因就在于膝关节不中正,违背了膝关节的正常生理运动。伸腿时脚蹬地,脚的撑地点是在脚掌与脚跟之间移动的,那么膝关节的向脚下的蹬劲要与之合正、合拍,当屈腿时脚支撑地,那么膝关节向脚下的劲力也要合正、合拍,虽然膝的运动方向很直接地向脚尖方向,但不可过脚尖,否则膝关节的前点容易造成疼痛。总之,膝关节的劲力方向应维持在脚心上,此为“定”,无论腿的屈与伸,都要尽力保持、维持膝盖的劲力方向在脚心上,此为“动中求定”。能动中求定,则膝关节的用劲方向不偏不倚,称为“不失中”,能不失中,又能运动适量,则膝关节不会造成运动伤害!

实际上,我在上面讲述的是膝关节与脚尖、脚跟的开合关系,即膝与脚合。能做到膝与脚合,光靠膝找脚还是不够的,有的时候,还要注意脚找膝,合是“两厢情愿”的,在太极拳的运动中,有以足跟为轴的扣脚法,实际上就是脚与膝合,这样的话,才能使脚之支撑点尽力维持、保持在脚心,何尝不是“动中求定”啊!

另外,陈式太极拳多震脚动作,对膝关节的要求就更高,膝关节的承受力就更大,对于年青人,方法正确后,脚自由下落,不要使劲跺脚,可以练习,但对于老年人,多因骨质钙化,不宜震脚,只轻落地即可,以免运动伤害,万事难求完美,不必羡慕他人,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何有伤害之患!?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解》第五课 双手缠丝劲练习方法

第五课

讲解内容:双手缠丝

说明:在单手缠丝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双手的缠丝运动,不仅注意手、身、步的谐调,还要注意双手的配合。

一.云手:

1. 说明:云手是太极拳的母式,其名象形如天上之云,变化莫测,此势攻守自如,令敌难防。学者一定耐心习练,细心体会。

2. 步骤:以左横裆步单鞭式为起势。

预备式: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左手逆缠丝合于胸前,右手勾手变掌,顺缠丝走下弧合于腹前。

动作一:蹬左腿,右腿屈膝松胯,身体后坐(即身体重心向右移动),同时左手顺缠丝下按,右手逆缠丝上穿。

动作二:继续蹬左腿,右腿继续屈膝松胯,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左手继续顺缠丝随腰走下弧线合于腹前,右手继续逆缠丝走上弧线合于胸前。

动作三:蹬右腿,左腿屈膝松胯,身体后坐(即身体重心向左移动),同时左手逆缠丝上穿、右手顺缠丝下按。

动作四:继续蹬右腿,左腿继续屈膝松胯,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左手继续逆缠丝走上弧线合于胸前,右手继续顺缠丝走下弧线合于腹前。如此反复。

3. 不难看出,云手这个双手缠丝练习,实际上就是左右手正面正缠丝的交替动作,练习时注意两臂有相合之意,可以这样想象:两手之间似乎系着一根头发丝,运动时,头发丝被拉直,但勿使之拉断,此谓“两膊相系”。

二.云手注意事项:

1. 误区:太极拳的运动不是像一些人所想象的是一种慢而匀速的运动,而是一种快慢相间的运动。快慢相间体现在一个动作过程中,身体各关节动作有快有慢,协调合作。身体重心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是一个动作过程,此过程要有始有终、连绵不断、不过能及。以此动作过程为例,当身体重心移动时,腰胯的转动速度要小于手臂顺逆缠丝的转动速度。当转腰成弓步时,腰胯的旋转速度要大于手臂顺逆缠丝的转动速度。所以练习云手这一缠丝运动要体会:手领身随,手随身转,由腿而腰至手节节贯穿、快慢相间,动则全动,有牵一发(头发丝)而动全身之应,静则全静,有静如山岳之势。

2. 体会“曲中求直”,掌握“三点一线”

在前几课的学练中,让学员耐心体会身体的立身中正,两脚的支撑点,身体重心左右移动要平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三点成线:第一点脚心的支撑点,第二点身体的重心点,第三点手臂与敌接触点。此三点上、中、下合为一斜的直线。试想:双手推一重物,后腿蹬点、手之按点与身体之中点合为一线时,才能使上劲力推动物体,如果身体重心中点不在手之按点与脚之蹬点的连线上,则范“失中”之病,既使推动物体,也是手脚的僵劲,不是合劲啊!

所以在云手左弓步或右弓步接手(可先理解为接应敌方之手臂,一手管敌方之腕节,一手管对敌方之肘节)时,一定要旋腰转胯到位,使双手之合力点、身体中心点、后脚蹬点合为一线。

在云手这个缠丝运动过程中,保持、维持脚的蹬点、身体中心点、手臂变化的接触点始终合在一线上,体会这三点所成直线如弹簧一样紧凑与开展,从而理解太极拳论上所述的“动中有定,曲中求直”。

3. 转关

何谓“转关”?转关即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之处。

在云手中,双手的顺逆缠丝、重心的前后、身体的左右旋转、腿的屈伸等同时变化,一变全变,不拖泥带水,所以太极拳的快体现在变化之快,不是速度之快。试想:没有闸的自行车,你敢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快骑吗?

转关处,学者应细心品味,过犹不及啊!

一.抨捋缠丝

1. 左弓步抨捋缠丝步骤:

预备式:以身前镜面为参照面,身体正对镜面成成左弓步双手抨于胸前(弓步要领参照第二课左弓步桩),左手朝外,右手心朝上,两掌根同高、相距长度是自已前臂长度。

动作一:蹬左腿,右腿屈膝松胯,身体重心向右脚方向移动,两手左顺右逆缠上抨。

动作二:继续蹬左腿,右腿继续屈膝松胯,身体右转,双手继续左顺右逆缠走上弧线随腰公转。

动作三:蹬右腿,左腿屈膝松胯,身体重心向左脚方向移动,双手左逆右顺缠下按于腹前。

动作四:继续蹬右腿,左腿继续屈膝松胯,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双手继续左逆右顺缠走下弧线随腰公转抨于胸前。如此反复。

2. 右弓步抨捋缠丝:与左弓步抨捋缠丝动作相同,唯左右相反。

3. 要点:在整个缠丝运动中,注意两手相合,保持两掌根距离基本不变,保持两掌根高度在同一水平上。在重心左右转换中,注意身体重心腿的胯、膝、踝、脚尖一定要保持在同一面上,这样才能避免突臀、跪膝,不致于有失中之误。进一步体会两脚支撑两点的互换,体会身体的三点合一线,在动变中求不变。

4. 关于抨捋双手缠丝的比喻:

在此缠丝运动中,两手高度要保持一致,两手掌根的距离要尽量保持不变,两手运行,一前一后,犹如两动动员在同一环形跑道上互相追逐,在转弯压道时,后者从内圈压道转回为领跑,前者从外圈压道转回为追跑。在直道时,前者、后者必在同一跑道内,不能分道并进。再次转弯压道时,前者变为后,后者变为前,又在同一跑道内追逐。概如此,恐不妥,勿笑!

二.绞臂缠丝

1. 顺时针绞臂缠丝步骤:

预备式:以身前镜面为参照面,两脚开立与镜面平行,两脚尖朝镜面稍外摆,成左弓步两手合于胸前,右手心朝上,左掌根合于右臂肘弯内侧。

动作一:蹬左腿,右腿屈膝松胯,身体重心向右脚方向移动,同时左手逆缠下按,右手逆缠上穿。

动作二:继续蹬左腿,右腿继续屈膝松胯,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两手继续逆缠丝,左手走下弧线、右手走上弧线开与胸平。

动作三:蹬右腿,左腿屈膝松胯,身体重心向左脚方向后坐,同时左手顺缠丝上穿里合,右手顺缠丝下按。

动作四:继续蹬右腿,左腿继续屈腠松胯,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同时两手继续顺缠丝合于胸前如预备式。如此反复。

2. 逆时针绞臂缠丝:动作与上相同,唯左右相反。

3. 说明:

顺时针绞臂缠丝实际上是右手的正面正缠丝与左手的正面反缠丝(倒缠丝)的配合运动。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中很多动作如懒扎衣合手式,左右擦脚合手式,小擒打合手式等等都是顺时针方向的绞臂缠丝运动,至于逆时针方向的绞臂缠丝动作在拳套里表现得很少,正因如此,